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燕山脚下的居民(外一章)
作者: 王家新   来源: 海燕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窗烛   燕山山脉   李商隐   精神存在   居民   对话者   夜雨寄北   人生   诗意地栖居   艺术评论  
描述: 四五年前,在北京以北三十公里以外,在绵延起伏的燕山山脉脚下的一个村子里,陆续迁来了一些新的居民。他们之中有画家、雕塑家、摄影家、作家、艺术评论家,等等。我是他们之中的一个晚到者。
大连东海公园海之韵
作者: 刘少才   来源: 海洋与渔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游览路线   极地海洋动物馆   草地等   八盘   仿古船   精神享受   风景园林   海滨风景区   海底生物   海洋世界  
描述: 大连的东海公园,以其别具一格的蓝天碧水、仿古艇船、海洋生物雕塑模型,深深的吸引着我,尽管已去过多次,但每年的五一,我还是找机会情不自禁地踏上去东海公园的路,去那里看海,看船,体会海博大的胸怀和海洋与人类的关系。大连东海公园也称海之韵广场,位于大连港以东,棒槌岛以北的黄海岸畔。位于大连海滨风景区的最东部,占地450余公顷,距市中心10公里。公园风光秀丽.景色旖旎,是山峰、森林、碧海、草地等
雕塑时代的辉煌历程:记“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
作者: 郅敏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设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   指导委员会   中国艺术   精神内涵   新中国   艺术家   城市雕塑   获奖作品   中国人民  
描述: 2010年4月2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共同委托,由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联合承办的"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
枯槁之美
作者: 朱良志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假山   老子   生命精神   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艺术   艺术理论   活力   苏轼   雕塑   世界  
描述: 被西方传教士称为古怪的破石头的假山,是中国艺术家精心构造的心灵影象,中国人认为,石不能言最可人,这些表面上看起来干奇百怪的假山,是枯槁、瘦硬的,而且是一些"僵死"的石头,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信息
创作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作者: 徐涟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精神内涵   艺术作品   艺术家   设计创作   铜雕塑   纪念馆   吴为   侵华日军   遇难同胞  
描述: 当身处安定富裕的当代都市人习惯了将艺术当作消费,看多了柔弱甚至萎靡的个人呓语,除了调侃、嘲弄、无聊甚至色情、暴力,艺术还有没有雄浑、悲壮、崇高的精神内涵?去除概念化、图式化、简单化的政治说教
乡土风景绘画背后的文化探索:解读郭玉川大巴山系列油画
作者: 刘立策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巴山组画   文化探析   郭玉川  
描述: 和文化内涵,使从西方传进来的油画成为中国美术中最具表现力的一种艺术形式。郭玉川,一位精神家园的守候者,秉承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东方思维观照方式,运用西方现代绘画的构成等手法,在具象写实性绘画中,以冷静的表现主义笔触,创造出独特的巴山意象,成为中国新乡土油画的中坚力量。
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反思
作者: 刘立策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獒油画   媒介文化   消费文化   自然精神  
描述: 艺术承担着在世俗生活中的精神救赎功能。在当代艺术的先锋性与大众审美需求问进行调和,是当代艺术家的一个难题。本文以成都画家林跃的藏獒油画作品为分析个案,兼及孟涛、邱光平两位成都本土画家,对当代艺术
传世珍宝鉴赏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朵云   制作时间   背板   饰件   精致细腻   螭纹  
描述: 名称:黄花梨圈背交椅时代:元代材料:黄花梨类别:家具规格:69.5×53×94.8厘米收藏处:私家出行时使用的坐具。因其腿部交叉,椅具可以折叠,便于携带。这种椅具在过去是达官贵人出行特别是打猎时随行携带的,又叫作"行椅"或"猎椅"。椅子的圆形靠背由五截木料拼接而成,靠背板浮雕朵云双螭纹开光。构件交接处,包裹缠枝莲纹铁錽银活,部分已锈
传世珍宝鉴赏 妇好鸮尊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鸟兽尊   生活原型   精美绝伦   高冠   以立   妇好   鸮尊   中国历史博物馆  
描述: 人们青睐。殷墟曾出土过大量精美绝伦的青铜器,1976年妇好墓出土的鹗尊更是为世人所瞩目。此尊以鹗作生活原型,宽喙高冠,圆眼竖耳,头部略扬,挺胸直立,双翅敛羽,两足粗壮有力,同垂地的宽尾构成一个平面,给人
2002年岷江上游考古的收获与探索
作者: 蒋成   陈剑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营盘山遗址群   经济生活   精神生活   中心聚落   岷江上游考古  
描述: 的时空组合关系、地理环境变迁与文化演进的互动关系等提供了实物资料。营盘山居民虽以定居农耕为主要生业方式 ,狩猎及捕捞业也是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补充手段。围绕彩陶制作的装饰和造型艺术 ,尚红、人殉及猎头等习俗 ,是营盘山居民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内容的具体体现。
< 1 2 3 ... 884 885 886 ... 901 902 90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