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精】搜索到相关结果 9021 条
-
江南园林建筑美学意蕴探析:以拙政园为个案研判
-
作者:
戴旋
来源:
华中建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创造精神
美学意蕴
江南园林建筑
拙政园
-
描述:
园林建筑是江南园林构成要素之一。江南园林建筑玲珑、活泼、通透、淡雅,并不是木砖瓦片沙石等物无情无趣的简单堆砌。它们既是一种物质产品,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产品,其中蕴含着诗情画意。该文通过对拙政园个体建筑的评析,阐明江南园林建筑蕴含着虚实相生、离方遁圆、气脉贯通美学意蕴,凝聚着古代园林建筑师的艺术创造精神。
-
从某些小型建筑实例谈集镇建筑的设计
-
作者:
陈荆江
来源:
华中建筑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物
设计
建筑实例
集镇建设
江汉平原
精神生活
商品粮
改革开放
外部环境
商品经济
-
描述:
素以鱼米之乡著称的江汉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棉、鱼基地。改革开放给商品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带动了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小集镇建设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得以很大的改观。但由于受外部环境
-
精神的纯创造——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与绘画和雕塑探讨
-
作者:
齐宛苑
矫苏平
来源:
华中建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勒·柯布西耶
精神的纯创造
绘画
建筑
雕塑
-
描述:
对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与绘画和雕塑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在精神意蕴与情感表现方面,其建筑与绘画和雕塑创作相一致,都是“精神的纯创造”,在造型方面,相互贯通和影响,绘画和雕塑创作经常成为新建筑探索的先导。
-
雕塑般的建筑
-
作者:
汉初
来源:
华中建筑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字塔
人类文明
建筑物
依存关系
亚历山大
精神功能
黑格尔
比萨斜塔
雕塑艺术
空中花园
-
描述:
纪元前的人类就曾创造过无数的雕塑建筑。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中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土耳其狄安娜神庙、摩索拉斯陵墓,亚历山大法罗斯岛灯塔等,已荡然无存,但至今屹立在埃及的金字塔,亦不难使人们领悟雕塑与建筑的依存关系。被称颂为世界奇迹的还有我国的万里长城、英国斯东海奇石栏、罗马的大竞技场、意大利比萨斜塔,它们的独特形象实如同雕塑艺术巨作。建筑与雕塑是人类文明中的孪生产物。黑格尔就曾称建筑为“无机的雕刻”建筑作为一种艺术,与雕塑、绘画密切相联古代不乏介乎建筑与雕塑之间的
-
古代希伯来民族的美学思想及艺术表现
-
作者:
杨建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犹太艺术精神
上帝
希伯来民族
古代犹太艺术
犹太美学
-
描述:
体系。古代希伯来民族以上帝为中心的美学思想与犹太教教义及伦理道德内容的反对偶像崇拜 ,共同导致了犹太艺术形成摈弃具象写实、注重内在情感、意象思维与抽象主义相结合的传统精神 ,犹太艺术不是再现的艺术
-
视象之阈——2014·南京当代油画邀请展
-
作者:
陈瑞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乌日娜
油画民族化
布面油画
当代油画
感知方式
中国艺术精神
郑板桥
眼中之竹
大象无形
-
描述:
"视象之阈——2014·南京当代油画邀请展"是基于艺术的观看之道、感知方式与绘画表达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的研究型展览,也是继去年策划的"重视风景"展览之后,对于此命题的再次探讨。从视觉文化的角度,"视象"是一种感知文化,也是一种过程,从物理观看到身心感应到呈现的过程,如郑板桥所形容的"眼中之竹"、"心中之竹"、"笔中之竹"。感知是人与世界
-
第二届岭南名家水彩、油画邀请展
-
作者:
李青
张洪亮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岭南
绘画作品
水彩画
邀请
广东工业大学
艺术精神
广东省
建国
美术家
油画
-
描述:
富有传统的笔墨意的……这次展出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画家艺术精神与艺术才华的展示,它给师生及观众带来了一次宝贵的欣赏学习名家佳作的机会。在此,非常感谢应邀参展的画家为本次展览提供了自己的精品力作;同时,感谢
-
绘画就是一座山
-
作者:
纬雯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党委书记
美术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赵绪成
精心策划
绘画
李建国
美术馆
-
描述:
“相逢一座山——李建国·时卫平双个展”经过策展团队的精心策划与打磨如期而至,2017年6月20日上午11时,展览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美术学院美术馆盛大开幕!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文晓
-
姚锦发作品
-
作者:
尚辉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人山水画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文化气息
风景油画
作品
-
描述:
10多年来姚锦发就“江山”主题,着力探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意象风景油画。“这一系列作品,大多是把江山的描绘放置于中远景的视野里。这种来自作者长期渡江观景的视角经验,和传统文人山水画所呈现的平远
-
“浪子”的精神视觉
-
作者:
朱晴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视觉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
贵州
现代主义
中国当代
古典
油画
精神
-
描述:
可以说,伟大的艺术家都是"浪子"——他们可以在古典、现代和未来之间肆意徜徉,不受主义的束缚,也不会互相敌视和抵触。"在我们旷达的胸怀中开设一条永恒的时光隧道"——王华祥他是谁?——有人说他是"多栖动物",放浪形骸在版画、素描、油画、雕塑、行为乃至教育中。少有人意识到王华祥正是中国当代少有的"浪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