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移情作用】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广义雕塑和狭义雕塑
-
作者:
顾丞峰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形象
组合制
艺术方式
艺术创造
当代艺术
传统意义
自装置
传统雕塑
移情作用
现成品
-
描述:
一般来说,雕塑是用雕、刻、塑以及堆、焊、敲击、编织等手段制作三维空间形象的艺术。其实这大体上只能用来定义二战以前的雕塑现象,自装置艺术方式大量出现后,雕塑的概念在西方已是大为宽泛了。装置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雕塑的区别,大约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加以判定:装置是现成品的组合、堆积,艺术家的工作主要在于选择现成品加以组合制作;而雕塑是用原始的材料经过人的雕和塑的过程所完成。装置对观众的影响主要是依靠一种观念的传达和视觉的冲击;而传统雕塑对观众产生影响主要是依赖审美的移情作用。但当下大量“泛雕塑”的出现已经大大冲击了人们试图区别的努力。
-
建筑表情的雕塑化
-
作者:
饶天柱
冯四清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化
建筑
表情
移情作用
-
描述:
认为建筑是有"表情"的,阐述了建筑表情"雕塑化"的涵义和产生原因.借鉴雕塑的表情手段来强化建筑中诸如趣味的、戏剧性的、动态的、模糊的、理性的、抽象的、暴露的等一系列表情效果.主张从"人"性的角度来认识建筑的本质,主张高情感,最后对建筑表情如何雕塑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