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安阳灵泉寺石窟档案艺术价值探析:以大住圣窟二神王图像为例
作者: 李祎   彭红斌   万青   来源: 山西档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阳灵泉寺   艺术价值   二神王图像   石窟档案   大住圣窟  
描述: 石窟档案是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纸质档案的特殊结合体,在我国古代历史档案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安阳灵泉寺石窟是中国石窟体系中的重要代表,其中大住圣窟窟门两侧的"那罗延神王"与"迦毗罗神王"浮雕图像,造型精美,刻画精细,无论尺度和样式,均为国内石窟中罕见。本研究利用档案学的研究方法,从鸟翼冠、着装、脚踩神兽三方面对二神王图像的艺术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其图像来源。
泰国法王思想探源——兼评《“翻搅乳海”:吴哥寺中的神与王》
作者: 吴圣杨   来源: 东南亚研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泰国   神王   搅乳海浮雕   法王思想   吴哥寺  
描述: 历史上暹罗从吴哥王朝借鉴了神化国王的思想和政治统治,但王权发展却别具一格,体现为法王文化。吴哥神王文化研究新作《“翻搅乳海”:吴哥寺中的神与王》指出,吴哥寺搅乳海浮雕中有传统样式从未出现的角色——海底蛇王和中轴线上最高处手执器具的飞翔天神,分别是作为时间化身的蛇王舍沙和手执与创世关联的因陀罗网的天神因陀罗,二者发挥扶持神王的功能。然而当视野在时空上拓展,中南半岛以王权崇拜为核心的礼法文化提供了另一种解答:海底蛇王是基于本土女权文化礼俗——以那珈图腾为符号——的表达;手执器具的天神则是法的使者正在须弥山顶放置法典,是尚法的创意。搅乳海浮雕设计创意揭示了泰国法王思想的源头实际上存在于鼎盛时期的吴哥王朝。
吴哥寺造型艺术中的宝剑符号略考
作者: 李颖   来源: 亚非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王文化   造型艺术   宝剑符号   吴哥寺  
描述: 宝剑是吴哥艺术作品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图形符号,它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寓意。本文选取吴哥寺"翻搅乳海""阎摩审判"等主题浮雕艺术中的宝剑图形作为研究对象,以符号反映的神王文化为研究内容,从形制、内容和特定历史情境下的象征作用这三个层面,对吴哥寺宝剑符号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并通过解析宝剑符号对于暴力的美化机制,力证宝剑符号在宣扬王权神圣性、稳固社会秩序方面的功能与价值,揭示宝剑符号在吴哥政治文化场域中的重要意义。
浙江玲珑山马尾松松鼠危害情况调查
作者: 朱曦   来源: 亚林科技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王文化   造型艺术   宝剑符号   吴哥寺  
描述: 浙江玲珑山马尾松松鼠危害情况调查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