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外延内涵传承理论视角下转类词的转喻机制
作者: 许燕   何爱晶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转类词   外延内涵传承说   转喻  
描述: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转类词的转喻理据进行了考察,通过分析转喻思维与名动转类、名形转类以及形动转类的关系,对转喻思维在词类转换过程中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步的讨论。研究表明,词类转换是建立在外延内涵的传承基础之上,转类词的转喻机制需要服从外延内涵的传承规则。
浅谈青花瓷艺术中的美学
作者: 曹达兵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艺术   文化内涵   美学  
描述: 文章通过对青花瓷艺术本体研究,并对青花瓷艺术的相关历史文献进行解读和分析,总结归纳了青花瓷艺术审美内涵,重点阐述青花瓷艺术中的东方美学。
浅谈粉彩走兽画的意蕴
作者: 丁可兴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中国陶瓷   文化内涵   象征意义   画面   艺术创作   艺术形式   粉彩   精神文明   历史悠久  
描述: 。其中粉彩走兽正是这类传统艺术的一个高峰。其艺术形式集百家之所长,文化内涵丰富,在陶瓷创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走兽画历史悠久,早在新石
粉彩花鸟画的唯美性
作者: 熊芳   熊跃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鸟画   粉彩瓷   陶瓷艺术   组成部分   人文内涵   审美价值   艺术特色  
描述: 中国陶瓷艺术千年不衰,在浩瀚的陶瓷艺术世界中,炫美的粉彩瓷独树一帜,堪称引人瞩目的艺术愧宝。粉彩花乌画艺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艺术特色,体现出浓浓的时代气息、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极高的审美价值,其唯美性可圈可点。
玻璃介入陶艺创作的表现形式
作者: 刘鹏   郭琪美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玻璃   陶艺   内涵与形式  
描述: 本文通过阐述陶瓷、玻璃这两种艺术媒介相互之间的影响,从材料属性、工艺技法以及审美特性等方面分析玻璃材料介入陶艺创作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呈现的艺术语言,以期对开拓陶艺创作思维和玻璃艺术发展有所裨益.
浅谈马家窑彩陶装饰纹样及文化内涵
作者: 吴丹丹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陶   马家窑文化   纹饰   内涵  
描述: 陶器是远古先民的重大发明,也是人类迈向文明门槛的见证。它充分体现了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先民物质文化水平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彩陶的出现,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灿烂辉煌的一页,而且改变了原始时代单一的审美,丰富了先民的审美追求以及内心感受。在复杂纷繁的彩陶文化中,马家窑彩陶文化最为精彩,它们造型优美,种类繁多,题材丰富,行笔流畅,装饰繁满,记录着那个时代生产、生活信息的点点滴滴。
陶瓷书法艺术与传统书法艺术的比较研究
作者: 饶舜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涵特征   传统艺术   陶瓷书法  
描述: 中国传统书法是一门独特的传统艺术,而陶瓷书法则以陶瓷为载体,陶瓷书法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它吸收了传统书法的用笔特点,讲究笔墨、气韵,注重把握韵律、意境等传统书法的内涵特征。
得雨生态园走笔
作者: 吴农科   吴农长   来源: 绿色中国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间变迁   市场经济   自然演变   自然环境   文化内涵   江西省   生态园   景德镇市   大自然   木材加工  
描述: 树木是地球的儿子,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而百年以上的古树更显珍贵。古树经历了时间变迁的沧桑,记录着历史的故事,也揭示了大自然演变的过程和原因。古树应该说是人类最珍贵的朋友。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古树遭受人类的冷落,甚至因廉价的利润而受到致命的摧残。值得欣慰的是,人类在饱受砍伐森林带来的大自然的报复以后,开始懂得保护森林,爱惜古木。更值得高兴的是,在我们地球村里,还有一个“古树敬老院”,她就是江西省景德镇市得雨生态园。 五万棵古树的乐园 在中国广褒的大地上,由于森林被砍伐,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于是风沙、洪水、干旱接踵而来。痛定思痛之后,人们开
澄城县博物馆拴马桩造型探析
作者: 王樱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造型特点   陕西省   审美关系   文化内涵   桩头   石雕艺术   民族传统文化  
描述: 地位,是民间石雕艺术的奇葩。本文就馆藏拴马桩的造型特点进行逐类分析,探索其文化内涵与地域审美关系,找出其发展规律,以启迪我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澄城位于陕西渭北黄土台塬沟壑区,属关中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带,地域色彩浓厚。秦时设北徵县,汉置徵县。北魏时改名澄
风景的发现与文化的穿越:旅法艺术家杨凯
作者: 范迪安   杨凯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巴黎   文化   精神内涵   自然风景   艺术家   创作   作品   写生   油画  
描述: 当杨凯的风景画作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可以让人看到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象他这样几十年以风景画作为艺术专攻目标的画家而今已不多见.他的作品展现的是一条不断走向自然的人生之旅。只有从心灵上真正热爱自然的人.才能几十年锲而不舍地把风景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在长期的远足中发现.在发现的过程中探索。走向自然的道路实际上也是一条孤寂的道路.杨凯在风景画上形成的丰富成果.就印证了他在这个领域艰辛跋涉的历程。第二.纵观杨凯在风景画一主题的沉潜,可以看到他的艺术面貌具有宽阔展开的特点。从早年在国内的创作到前往巴黎求学探艺.从旅法期间的研究到近年定居北京的发展.他在风景油画上的不断深入.呈现出不同时期学术专研的目标.阶段性的艺术特征非常明显。在绘画的表现力愈发强烈的同时,他在风景油画上所展示出的文化追求也愈加明显。这两个特点——一是坚定的信念.一是清晰的学术意识.使得他的风景油画成为当代画坛一方独特的风景。
< 1 2 3 ... 28 29 30 ... 137 138 13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