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涂法】搜索到相关结果 9 条
-
德国艺术家来我院讲学
-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方美术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习班
客座教授
讲学
艺术家
美术学院
讲习班
学员
雕塑家
德国
涂法
-
描述:
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德国艺术家狄亚克及阿伦斯先生于九五年十月来我院讲学。狄亚克举办了热蜡涂法讲习班,来自全国各地区的二十名学员参加了学习。学习班结业后还举办了作品观摩展。雕塑家阿伦斯先生为我院雕塑系同学
-
明青花“文魁星斗图”碗
-
作者:
方玉瑞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十年
状元
平涂法
纹饰
经典著作
轮廓线
夺魁
重要特点
青花
晚明时期
-
描述:
明“文魁星斗图”青花碗一对,高5.6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4.8厘米。侈口,深弧腹,圈足,白色胎,胎质细薄坚致,可见青花纹饰中的不同色阶,有浓、淡几个层次,所用应为晚明时的“浙料”。从绘画手法上看,采用“单线平涂法”,青料平涂超过轮廓线,这正是晚明时期青花描绘纹饰
-
并非建议(三题·外—段)
-
作者:
基诺乌吉娜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轮廓
工笔
彩色
平涂法
建议
动画
中国
写意画
全球通
-
描述:
这些想法都是关于美术电影的,不是建议,只是想法而已。动画动画的画法,包括全球通行的彩色平涂法和中国特有的仿毛笔水墨法,那真是工笔写意结合的产物。为要连续,不得不工笔。为求速度,那么多万张的速度,不得不写意。于是,线条尽量少,意到而神随了。
-
浅析青花分水技法在陶瓷创作中的应用
-
作者:
田亚莉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创作
拓涂法
工具
发展历史
-
描述:
从青花瓷的发展历史来看,我们不难看出青花分水是从最经过一步一步改进发展而来的。青花绘画本就只有一种"蓝色",要通过分水技法才能把这个蓝色分为三种五种甚至更多的层次。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不少的传统老艺术家仍然对传统分水技法十分青睐。为了让更多的陶瓷艺术家从传统的对于青花分水技法在创作中的运用转变到一个全新的认识,突破固有的单一的思想,从分水技法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入手,尽可能的去发现一些不一样的材料和工具尝试去创作出带来不同感受的纹样和肌理。怎样将青花分水的技术更好的运用在陶瓷创作中正是我们所要探寻的。
-
“邂逅青花”
-
作者:
胡静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创作
拓涂法
工具
发展历史
-
描述:
“邂逅青花”
-
试论王步与青花分水的相互作用
-
作者:
李德真
来源:
消费导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分水
王步
作用
拓涂法
-
描述:
在艺术的殿堂里,通常是借客观的物件与欣赏者产生共鸣,来抒发主观审美的情绪。绘画作品中对物象形态的准确和生动的描绘固然很重要,但作品中蕴涵的意境更是传递作者思想、展现精神情怀不可或缺的媒介,青花分水便是青花技艺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其核心魅力至今受宠。
-
浅析新中国元素在现代设计师品牌中的影响力
-
作者:
李迪
来源:
消费导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分水
王步
作用
拓涂法
-
描述:
现阶段,随着华裔设计师纷纷在国际时装周崭露头角,中国元素及中国印象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越来越大.虽然中国元素在国内服装品牌中是最常用的素材之一,但是在人们印象中大多数是以典型的旗袍、唐装元素,简而为之认为是中国元素,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外设计大师也有针对中国的古典元素及中国历史服饰特征进行时装设计,比如青花瓷、清代龙袍、中山装、唐装等元素.如今,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在国际场合上频频亮相,随着中国在国际媒体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作为一个示范性群体的形象代表,国家领导人夫人的服装形象,往往会成为一个时代的风向标,继而成为一种时尚文化要素,深深影响着我国中产阶级及以上女性群体的审美观和文化素质走向.
-
自干型锤纹漆的应用
-
作者:
叶子谷
来源:
机械制造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干型
机械制造
机电设备
改性
工件表面
喷涂法
漆膜
铝粉
锤纹漆
成膜机理
-
描述:
8061 PET改性自干型锤纹漆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颖美术漆。它的特点是除了对物体起保护作用以外,还可在被涂物的表面形成一层类似铁锤敲打铁片后留下的锤纹花样的涂膜:如再作适当的调色处理,则更能赋予被涂工件以五彩缤纷的外观(见本刊86年第5期封三广告)。由于实现了自干,使这类美术型涂料的应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类机床、电机及各种大中型机电设备和五金产品越来越多地采用8061自干锤纹漆作为表面涂复材料。它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还可改变产品过去单一色调的陈旧外观,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一、成膜机理
-
神秘微笑:关于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解析
-
作者:
蓝剑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画
神秘
蒙娜丽莎
艺术史
解析
作品
背景
涂法
世界
微笑
-
描述:
现藏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蒙娜丽莎》画高77cm,宽53cm,是当时53岁的莱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创作的自己最著名的代表作,这也是文艺复兴时期及整个世界美术史上最优秀的作品。最初作品只是一件普通的订件,达·芬奇此时虽然已经誉满天下,仍需从前来画像者的身上发现某些异常动人之处才会接受下来。蒙娜丽莎时年24岁,是佛罗伦斯商人弗兰西斯科·吉奥孔达的第二任妻子,因此,画像有时又称为《吉奥孔达》。作品完成了后画家没有交给丽莎和她丈夫,而是保存在自己身边,他可能已经为这幅画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