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活】搜索到相关结果 10091 条
-
相思
-
作者:
贾平凹
来源:
情感读本(意志篇)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
描述:
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从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专注地凝视
-
持续50年的道歉
-
作者:
郭龙
来源:
情感读本(意志篇)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
描述:
2012年8月底,德国西部城市施托尔贝格揭幕了一座名为“生病的孩子”的铜像。铜像造型是一个四肢畸形的儿童。一个没有双臂、双腿畸形的小女孩靠在一张椅子上,右边是一张空椅子,铜像底座中间写着“纪念那些死去的和幸存的沙利度胺受害者”。这是德国制药商格兰泰公司因为50年前一次失误,向欧洲民众道歉的一座雕塑。
-
天冷就回家
-
作者:
风为裳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
描述:
1 再次踏上回家的火车时,已是秋意森然。 火车像嘶吼的猛兽,在崇山峻岭间辗转腾挪了一夜,到达小镇朗乡时,晨光微露。背靠着五花山的小站很像是在一幅俄罗斯油画里。 三五个人下车,站台冷清,连值班的人都不
-
当“青花瓷”遇上“呆木瓜”
-
作者:
艾米莉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
描述:
一 班级里有好事的同学,为大家都取了绰号。我的绰号是“青花瓷”。传到我耳朵里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他们听说我爱看古典文学,才用“青花瓷”给我命名。虽然不赞成这种乱给人家起绰号的行为,但好在给我起的这个,没有什么贬义。 我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古典,只不过是从小妈妈就叮咛我要多读一些古典文学,提高自己的素养,我最喜欢看的是《诗经》和婉约的宋词,语文课上老师强调要背诵的课文,基本上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熟记在心了。 那天语文课,老师讲到王维的《山居秋暝》,他随意点了一个男生站起来背诵。那个男生看上去有点羞涩,木木的,微低着头,说了一句“空山新雨后”便没有了下文。老师见状,点了我的名字,我站起来,朗声背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老师要我和那个男生一起坐下的时候,对那男生说:“看看人家,多学着点儿。” 天气晚来秋。果然,放学时,感觉到了天气的微凉。 二 在车棚里推车子的时候,听到有人在身后叫“青花瓷”。回过头,看到的是那个在课堂上没有把诗背诵完整的男生。文理分科后的班里有61位学生,如果不是同被老师点名背诵同一首诗,我几乎对他没有印象。
-
在没有父亲的日子里
-
作者:
肖涵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
描述:
相依为命,生活很难很苦,所以我格外珍惜这份沉甸甸的母爱。今天,我有幸站在这里,心情十分高兴激动。临走时,妈妈嘱咐又嘱咐,上台千万别紧张激动,别给父亲丢脸。 妈妈,请您放心,儿子绝不会给您和爸爸丢脸
-
8岁养女,瘫痪妈妈的脊梁
-
作者:
甘小彬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
描述:
今年20岁的孟佩杰是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一名特殊的大学生。从她迈进大学校园的那天起,就带着一位瘫痪的妈妈。在同学们享受着五彩斑斓的大学生活时,她却每天要学习和照顾妈妈,还要四处寻找兼职撑起这个“临时
-
夜读《情感读本》
-
作者:
贾春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
描述:
抖落了一天的疲乏 只留下一份心情,一本情感 和一杯淡淡的茶 因为爱着 所以感到了生活的美好 面对着五彩斑斓的情感世界 内心里已没有了空荡荡的虚无 涌动着无限的纯真与感动 没有落空的期待 总能在寻常
-
好想好想,宠一回父亲
-
作者:
陈敏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
描述:
今天收到父亲的来信,一贯倾斜过分的字体,简短地写道:“每次邮递员从家门前的街道路过,总是盼望他能停下来,把你的消息捎给我们……”文末又用小字补充:“女儿在伟大的首都北京工作,让父亲非常欣慰,但切记保重身体,不可太过劳累!” 折好信,向南方眺望:父亲在遥远的湖南小镇,在我看不到的地方,他是否也在眺望我? 小时候调皮,在大院里和同伴玩“强盗与官兵”的游戏,不小心一脚跌进了院角深约两米的干石灰坑,眼睛火烧火燎地疼。父母赶来,把我送去市里最好的医院,折腾得够呛。缠着绷带的日子,父亲常让我坐在肩头,去逛大街玩儿,绘声绘色地讲街上好吃的好玩的。有一次我特别想要气球,还一定得五彩缤纷的。父亲跑了好几家店,才买齐五种颜色。那时天气很热,父亲回来可能是汗流浃背了。听得临床问,“这么认真干吗?小孩子,又看不见。”父亲半天才回话,“就因为这,才更要满足她。”拆绷带那天,医生也没有足够把握,我睁开眼睛,慢慢地,世界重新明亮了。我看见各种颜色的气球,看见拉着气球的父亲眼里藏着闪闪的泪水。 考上大学,第一次离家。父亲总不习惯,常常敲我已经空了的卧室,照例喊门:“7点了,小敏起床啊。”经过妹妹多次抗议,他才接受我已经不在家中的现实。
-
自我忏悔的大音响
-
作者:
从维熙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
描述:
我记忆最为深邃的是,历史新时期开始时的第四次文代会上。周扬居然在大会讲坛上,当着全体与会代表向萧军不应该承受的苦难,表示他作为当时文化官员难以推脱的责任,为此他特意向萧军道歉。 这个文坛铁汉灰白头颅低垂下的瞬间,竟然有些颤抖。 会后有一次我在萧军家里问起此事。萧军长叹了一口气,缓慢而动情地说:“自审自识是需要勇气、良心的,在文代大会上当众自责,就更需要良心背后的勇敢了——我已向他表达了我的心声,谁也无法抗拒逝去年代的政治雕塑。” 事过多年,今天周扬和萧军虽都早已作古。但是笔者认知,有忏悔精神的文化人寥寥可数;有相当数量的文化人,像是得了健忘症那般,演开了川剧中的变脸术——摇身一变,成了体面的历史新时期的开拓者和学术大家。 但历史由浊变清之后,每个人都应当反躬自问并承担下自己应当负的责任。他做的是文化人中良知的先行,我已向他表示了敬意。可惜的是,文化人中像周扬这样的太少了,少到近乎绝版…… 行文至此,笔者不禁想起了让我肃然起敬的俄罗斯作家法捷耶夫。1934年自苏联成立协会后,在斯大林年代里先后有近2000名作家,被以各种罪名流放、关押,更有甚者走向了死亡墓地
-
一幅油画的完美归宿
-
作者:
陈之杂
来源:
情感读本·文明篇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
描述:
破烂纸箱和生活用具说:“我把这些全部送给你,你帮我打扫房子卫生,怎么样?” 康特迪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他和那位中年人一起,一边打扫一边聊起了天。从聊天中,康特迪得知这位中年人名叫路安斯,是格勒诺布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