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蔡志松 以艺术的名义追寻生命的意义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在蔡志松一系列的雕塑、装置作品中,对形式的探索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当直面这些饱含着艺术家思想与情感的作品时,观者总是会不自觉地被其直接带入某种精神层面的思索当中。无论是探讨人性的《故国》,还是揭示无常的《浮云》,抑或是刻画爱情的《玫瑰》,蔡志松的艺术创作始终未曾背离对生命的追问与冥思。通过作品给他者以启发,这既是其艺术创作的目的,亦是其艺术创作的意义。
陈文骥 物质形态给出的思考起点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从陈文骥大量的工作中能够看到一个“提取”的过程,包括早期作品中出现的静物、风景,他们都是对现存的抽离和放置,现阶段的作品中突显抽象因素的同时具有着很强的物质性,陈文骥用“写实性”将物质的“质感”、“雕塑感”、“空间性”体现在画面中。“写实”是陈文骥在绘画中持续性的方式,在他用这一方式构建出带有抽象因素的画面时,也就与我们概念中的抽象表达区别开来。
郑连杰 创造性的自由释放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如果用几个词来概括郑连杰的作品谱系,“自由”、“实验”、“融合”可能比较适合,没有藩篱与框定,水墨、行为、装置、录影、雕塑、观念摄影均有涉猎。但称他前卫也好说他现代也罢,在他血液里流淌的,永远是黑白的水墨云烟。80年代中期,传统绘画语境逐渐消失时,郑连杰开始了实验性的水墨创作,传统的表现手法已不能表述他对现实生存环境的关注。
朱朱 灰色与狂欢接踵而来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最近,关于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圈最大的话题之一便是朱朱的新书《灰色的狂欢节(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这本经过他两年时间反复锤炼的论著,以一个特殊的视角梳理并分析了中国当代艺术至关重要的十年。他从大量的一手资料入手,介绍了数百位当代艺术家,收录了近三百张由艺术家本人提供的高清图片,包括绘画、雕塑、影像、行为等各种艺术门类。
马克·奎恩《由欲望而生》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体现出物质性在马克·奎恩作品中的核心位置。2013年11月8日至2014年1月4日,艺术家的最新个展在香港白立方画廊举办。
张伟 摄取于自然的主观意志传达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从张伟雕塑作品中可以看出,早期到近期风格形式的演变,他所传达的是东西方两种思维方式的区别。经过时间的沉淀积累和艺术经验的总结,其艺术创作思维是由西方模式向中国传统哲学精神的转化过程。最终,他强调注重肌理的处理以及空间和形态之间的关系,并把这些关系运用于从自然物象中抽取出来的某一个局部,例如山、衣纹以及人像等。
苍鑫 异次元生长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3月22日,由沈其斌策划的苍鑫个展——《异次元生长》在杭州天仁合艺艺术中心举办。包括绘画、雕塑、装置等在内的形式多元的作品立体呈现了艺术家近年来对涉及神秘主义体验及精神性问题的探究。在本次展览的重要作品系列——《暗意识》中,艺术家将自身对超验的、形而上的思考,如心理体验、意识的出处,以及存在感等问题,转化为一种特定的图式,从而试图对某种属于精神层面的能量做出揭示。
杨松 源于泥土本身的性格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材料,一直是雕塑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实体性空间艺术的生命,某些时刻,材料自己的性质语言比外在的装饰更为重要,然而,通过艺术家的强化后,材料本身与实体的统一,完成了艺术家想要表达的语言。而在杨松的作品中,材料“泥土”成为了他主要表达的对象,他通过“泥土”塑造了空间艺术的同时,泥土本身的性格也被其彰显出来。
帕维尔·阿瑟曼 静穆雕像后的迷狂图景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在今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当我第一次见到帕维尔·阿瑟曼的作品时,就被其独特的材料和怪异的形象所吸引,仿佛科幻影片中即将灰飞烟灭的人物的现实版。极为写实的人物脸部和用塑料缠绕着的钢筋骨架组成的人体躯体,形成了真实而又鬼魅的形象,粗犷中保留了一份细腻,忧伤中带有一种宗教的执迷。 5月24日,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趁热打铁推出了他的首次在华个展,十多件打着“阿瑟曼式”烙印的雕塑作品令中国观众一饱眼福。
娜布其 一种私密情感的伤害性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情感本来就是一种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它是一种对待客观事物所产生的态度,所以它既具有客观性同时又具有主观性。而娜布其所认为的情感,是一种个人并且抽象的行为,她无法把它具体化,所以她形容情感是一种私密的伤害性。如同面对“情感”一样,娜布其在面对艺术的时候也保持着这份女性独有的敏感,她创作了一系列与女性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雕塑作品,如眉毛、头发、梳子等。
< 1 2 3 ... 16 17 18 ... 21 22 2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