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根】搜索到相关结果 1120 条
-
袁德华:这里有画展
-
作者:
刘根长
张密
范涛
来源:
缤纷家居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形象
好奇心
认识
大面积
红螺
护林人
画面
根长
色彩构成
乳白色
-
描述:
几个认识袁德华的人凑在一起聊天,发现最初勾起我们希望认识袁德华,似乎都是因为那年袁德华的看林和画画,于是话头儿便由最早认识袁德华的刘根长开始了:"我第一次去见袁德华也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回想起来
-
拳拳故乡情 殷殷铁军缘——记新四军老文艺战士、著名军旅画家陈其
-
作者:
凌琪
来源:
大江南北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盐城市亭湖区
抗日烽火
助学基金
新安旅行团
油画艺术
苏北抗日根据地
老战士
军区政治部
图书资料
书画作品
-
描述:
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著名军7旅画家、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原副主任、新四军老战士陈其,在他90虚岁生日的当天回到母校——盐城市亭湖区南洋小学,捐赠其毕生创作的近百幅油画作品及部分图书资料,建立“陈其书画作品陈列馆”,同时将其积蓄的10万元现金,在母校设立“陈其扶困助学基金”,以扶助家乡贫困学生和奖励优秀学生。1927年春,陈其出生在南洋
-
大型油画《军歌》
-
作者:
朱竹先
宋小兵
来源:
大江南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盐城市亭湖区
抗日烽火
助学基金
新安旅行团
油画艺术
苏北抗日根据地
老战士
军区政治部
图书资料
书画作品
-
描述:
大型油画《军歌》
-
一名老战士亲历上海世博会感悟
-
作者:
李治亭
来源:
大江南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盐城市亭湖区
抗日烽火
助学基金
新安旅行团
油画艺术
苏北抗日根据地
老战士
军区政治部
图书资料
书画作品
-
描述:
的底色。1949年7月1日党的生日,上海军民举行了盛大集会,庆祝上海解放,部队冒雨举行了人城仪式。当日下午,我陪同战斗英雄王玉林同志参加了在国际饭店八楼召开的招待会,陈毅市长亲切接见了我们。在半个多世纪
-
世博会云集“镇馆之宝”
-
作者:
尤莼洁
康珣
来源:
大江南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盐城市亭湖区
抗日烽火
助学基金
新安旅行团
油画艺术
苏北抗日根据地
老战士
军区政治部
图书资料
书画作品
-
描述:
上海的土地,被安置于卢森堡馆人口处一根三米高的钢柱上,肩负起“欢迎大使”的重任。4月28日,卢森堡馆为金色少女像举行揭幕仪式。在世博会半年会期里,这里将成为“金色少女”在中国的“新家
-
访革命圣地——百色
-
作者:
向明生
来源:
大江南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盐城市亭湖区
抗日烽火
助学基金
新安旅行团
油画艺术
苏北抗日根据地
老战士
军区政治部
图书资料
书画作品
-
描述:
日,邓小平、张云逸在这里举行了百色起义,它把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三者结合起来,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右江工农民主政府和右江革命根据地,推动了广西地区的革命运动。 粤东会馆
-
书法 漫画 油画
-
作者:
薛永德
何韦
汪家铭
姚金才
王征明
何富成
陈明
孔繁强
来源:
大江南北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盐城市亭湖区
抗日烽火
助学基金
新安旅行团
油画艺术
苏北抗日根据地
老战士
军区政治部
图书资料
书画作品
-
描述:
书法 漫画 油画
-
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叶飞主持召开的洋面山会议
-
作者:
范执中
来源:
大江南北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留得青山在
保安团
叶飞
马立峰
反“围剿”
副师长
军事问题
洋面
金彪
游击根据地
-
描述:
第5次反"围剿"失败后,闽东进入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时期,洋面山会议是闽东特委在反"清剿"斗争中由叶飞主持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谨以此文纪念叶飞将军百年诞辰。1935年1月13日,在福建省福安
-
革命者的气节
-
作者:
栾保俊
来源:
大江南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留得青山在
保安团
叶飞
马立峰
反“围剿”
副师长
军事问题
洋面
金彪
游击根据地
-
描述:
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是中华民族爱国志士的光辉典范。1934年为掩护中央主力红军长征,方志敏奉命率抗日先遣队向皖南进军。次年1月
-
五彩之城——井冈山:一个革命圣地的新版本
-
作者:
陈键
陈晶晶
张坚
金微
吴文静
喻云亮
来源: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茨坪
中华人民共和国
红色旅游
历史
革命博物馆
青年毛泽东
革命老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旅游收入
新版本
-
描述:
在中国,井冈山是一座特殊的山,朱德题写的"天下第一山"的碑刻令它陡增睥睨万山的气势,以至于傍山而生的这座同名的城市,也隐藏在它茫茫的山影中。从青年毛泽东在井冈山上预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中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历史仅仅走过了22个年头。井冈山以惊鸿掠影般的姿态闪耀在国家、民族史册上。在小学课本里,当共和国一代一代稚嫩的孩子开始想象"八角楼上的灯光"、"朱德的扁担"时,透过那些纯真的眼神,井冈山注定会成为孩子们一生不能磨灭的记忆。当长大了的孩子们开始寻找自己的童年记忆时,尘封的历史于刹那间复活,而井冈山,还会是想象中那般"风雷动,旌旗奋"么?如今,翠冈依旧,故迹长存。毛竹年年绿,云霞日日生。山下这座同名的城市也在悄然生长,早已落成的井冈山机场、火车站、革命博物馆有着不逊于大都市的外观气度,进驻的国家干部学院赋予了井冈山"革命圣地"的荣光,中信的大手笔投资,大大小小从中央到地方的演出团体争相登场,各路媒体四方云集,每年数百万游客远道登临,井冈山正迅速崛起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风景名胜旅游区之一。井冈山市长王晓峰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现在的井冈山已经不仅仅是‘红绿双色’了,它是红、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