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龙缸及龙缸烧造工艺初探
作者: 路杰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宝相花   年希尧   三口   南京明故宫遗址   御窑厂   万历皇帝   白釉瓷   缸窑   《明实录》   地下宫殿  
描述: 景德镇烧制官窑大缸的历史由来已久,但有确切记载的皇家遗存却很少。从目前发现的资料看,仅有明代万历皇帝的陵寝中的三口前朝"嘉靖"年间制作的青花龙纹大缸。缸中曾储满蜂蜡和植物油,油面处搁置一铜瓢,内嵌灯芯,可以知道当时这三口青花龙纹大缸应该是作为地下宫殿的"长明灯"保留至今。史书记载"明厂有‘龙缸窑’,亦曰‘缸窑’。有烧通青双云龙宝相花缸、青双云龙缸、青双云龙莲瓣大缸、青花白瓷缸
1995年南京明故宫出土文物研究
作者: 张浦生   霍华   来源: 东南文化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土文物   建筑构件   《明史》   景德镇   御窑厂   朱元璋   《明实录》   南京博物院   甜白釉   日晷  
描述: 1995年南京明故宫出土文物研究张浦生霍华□图一出土地点示意图InSeptember1995,intheruinsoftheMingFobiddencityinNanjing,wereunearthedanumberofarticlesofpoter...
“禁烧令”改变了“空白期”景德镇制瓷业的走向
作者: 李延春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烧制   景德镇   禁烧   文献记载   《明实录》   景泰   窑口   瓷器  
描述: 明代"空白期"瓷器是指正统、景泰、天顺(1436-1464)三个朝代烧制的瓷器。从《明实录》等文献记载来看,历时约29年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期间,景德镇御窑厂一直都在烧造瓷器,从来没有停止过。御窑厂如此,民间窑口自不待说。但是,在以往很长一段时期里,人们一直认为"三朝"根本没有生产多少瓷器,故称作其为"空白期"。随着三朝出土器物的不断增加和人们鉴识水平的提高,一大批"空白期"瓷器得以面世,业内专家又将"空白期"称作是没有官窑款识的时期。无论何种说法,都没
浮名逐梦来——慈寿寺的兴建与明末佛教转折
作者: 林硕   来源: 北京档案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   佛教   万历皇帝   万历时期   发迹史   发展史   《明实录》   太后  
描述: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十三层。"这首在北京流传了四百多年的童谣,讲得便是昆玉河畔的慈寿寺塔。如今,此处已经被辟为公园,看上去平淡无奇。谁又能想到当年兴建此塔的理由颇为吊诡,竟然是源自明朝万历皇帝生母——慈圣太后李氏的一枕黄粱。可是,太后贵为皇帝的生母地位尊贵,崇佛建塔难道还需要托名梦境么?实际上,这与万历时期,乃至有明一代的佛教发展史息
浮名逐梦来
作者: 林硕   来源: 北京档案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   佛教   万历皇帝   万历时期   发迹史   发展史   《明实录》   太后  
描述: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十三层。”这首在北京流传了四百多年的童谣,讲得便是昆玉河畔的慈寿寺塔。如今,此处已经被辟为公园,看上去平淡无奇。谁又能想到当年兴建此塔的理由颇为吊诡,竟然是源自明朝万历皇帝生母——慈圣太后李氏的一枕黄粱。可是,太后贵为皇帝的生母地位尊贵,崇佛建塔难道还需要托名梦境么?实际上,这与万历时期,乃至有明一代的佛教发展史息息相关。
中国青花文化的创造和古代青花料的来源
作者: 陈星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工开物   青花瓷器   劳动人民   宋应星   云南省   公元   江西   我国古代   明实录   地方势力  
描述: 一、中国青花文化的创造中国是瓷器的发明国。中国也是青花瓷器的发明国。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陶瓷工艺实践中,制成了洁白致密的瓷胎;制成了透明晶莹的釉;用各种矿物着色剂绘制成各种色调的釉下彩绘;熟练地掌握了高温窑火气氛;……这些成就都为青花瓷器的发明打下了坚固的基础。我国地大物博,有散布全国各地的丰富的钴矿矿藏。这是我国发明青花瓷器和青花色料[一]的,一个自然条件。制造青花瓷器的工序比较复杂。工人们先造成泥坯;在泥坯上用青花色料水作画;用釉汁复盖画面;把成坯装进匣钵;然后送到高温窑炉里烧炼。这一系列的工作,必须分别由一个作坊(和一处窑场相联系)的各种专门手工工人依次完成。这样,复杂的工艺过程,就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