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折】搜索到相关结果 635 条
-
隧道窑烧成铁系结晶釉的研制
-
作者:
施建球
沈暗娣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折射
铁系结晶釉
过饱和
反射
高温粘度
-
描述:
通过对隧道窑烧成砂金石釉、油滴天目釉的研制,为在宜兴地区批量生产铁系结晶釉产品提供了依据.文中对试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情况作了简要的分析,有利于对铁系结晶釉产品的进一步研究.
-
周总理的笔筒
-
作者:
刘刚
来源:
江苏政协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折射
会议桌
毛主席
办公室
玻璃杯
审美情趣
周总理
纪念馆
周恩来
办公桌
-
描述:
我见过许多笔筒,或以竹木为本,或以石玉为质,它们大多玲珑精巧,折射出主人不同的审美情趣。正因为见得多了,对于它们,我并未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直到我见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笔筒,却始终不能忘却,它那质朴
-
论20世纪初中国油画“写实”手法的引进与确立
-
作者:
王冬梅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折中主义
保守主义
激进主义
写实
中国油画
-
描述:
20世纪初,由于科学的写实主义切合了人们求科学之真的时代眼光,因而在美术领域,无论是静物、风景还是人体,都大多遵循了以科学再现的方式进行描绘的路径。写实手法的引进与确立,不仅直接对立于传统文人画只重笔墨逸趣的弊端,而且实际上承担了文化启蒙、改造传统的历史责任。
-
折线形隧道窑热工特性实验研究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施工技术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热工特性
隧道窑
恒温区
养护工艺
混凝土制品
实验研究
结构尺寸
折线形
可靠性
窑口
-
描述:
为了创造混凝土制品连续生产的养护设施,综合立窑和水平隧道窑养护工艺的特点,近一、二年来一些单位准备采用折线形隧道窑养护工艺方案,为了设计准确,深入认识这种窑型的工艺特征及生产使用的可靠性,我们进行了拆线窑的模拟实验。 一、实验用拆线窑的结构尺寸与实验设
-
折线形隧道窑机械化平模流水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连续生产线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施工技术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机械化
隧道窑
蒸养制度
养护
平模
混凝土制品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折线形
窑体
混凝土构件
-
描述:
一、概况济南市建筑构件公司混凝土二厂建成了一条以折线形蒸养隧道窑为主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机械化平模流水连续自动生产线,于1978年6月投入试生产。通过对折线形蒸养隧道窑的热工探索、模拟窑试验、以及实
-
自应力水泥压力管“冂”形连续蒸养窑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施工技术
年份:
197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投资少
隧道窑
机械部分
提升机构
压力管
行程开关
自应力水泥
折线
工作原理
开关控制
-
描述:
蒸汽养护窑的形式很多,最常见的有养护室、养护坑、隧道窑等等。隧道窑又有水平窑、折线窑、弧线窑等多种型式,水平窑最普通。一般养护窑都是间歇式的,制品充满窑腔以后,才能封门加盖,通汽蒸养。这种
-
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
-
作者:
夏硕琦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精神
形式语言
中国工笔画
精神性
审美意识
创作观念
折枝花卉
写意画
敦煌壁画
竞秀
-
描述:
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为中国工笔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宽松、活跃的文化环境,更为工笔画的革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世纪晚期的中国工笔画坛,打破了明清以降的沉寂与萧条,出现了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新景观。天津杨柳青画社始终以推动当代工笔画的繁荣发展为己任...
-
纪念性雕塑与革命史的空间类型学
-
作者:
冯原
来源:
美术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遵义会议
领袖
空间类型
线性
景观雕塑
空间模型
青年毛泽东
转折点
革命史
纪念性雕塑
-
描述:
我主要谈的是这个雕塑的背景,是革命史的两种空间领域,我们要讨论的是毛泽东雕塑和革命历史建构的一个关系。首先我要提出一个看法,空间的革命史不等于革命的空间史,这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1921-1949年,革命史的建构中有一个很明显的线性空间模型。在线性的空间中,领袖的显形雕
-
明代宣德青花瓷器赏鉴(二)
-
作者:
陈润民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壁
足径
楷书
青花瓷器
龙纹
折枝
釉里红
圆顶
器皿
雍正年间
-
描述:
3.宣德青花折枝花纹合碗。高7.5、口径17.4、足径9.6厘米。碗口微撇,浅壁,壁下部有两道凸起弦纹,折底,圈足,里心有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通体以青花为饰,外壁绘有折枝花六组,近足
-
站在19世纪与20世纪交界线上的罗丹
-
作者:
陈芳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转折时期
承前启后
西方
艺术形象
高峰
罗丹
20世纪
米开朗基罗
历史影响
情感表现
技法
雕塑家
19世纪
界线
生命力
-
描述:
如果说菲狄亚斯是西方雕塑史上的第一座高峰,米开朗基罗是第二座高峰,那么,罗丹则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第三座高峰。继罗丹之后,西方虽然出现了布德尔、马约尔、亨利·摩尔等雕塑家,但就总体的博大精深和历史影响而言,还不足以形成第四座高峰。罗丹之所以伟大,除了他精
<
1
2
3
...
25
26
27
...
62
63
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