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战后】搜索到相关结果 31 条
-
用画笔凝固历史瞬间——一幅巨型油画诞生的故事
-
作者:
肖舟
来源:
党史纵横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胜利
历史
日本
侵略者
油画
承载
抗战后
投降
军人
画笔
凝固
中国
标志
战争
人民
南京
-
描述:
用画笔凝固历史瞬间——一幅巨型油画诞生的故事
-
遗失的莫奈油画回归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东京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遗失
莫奈
西洋
回归
美术馆
油画
-
描述:
近日,日本东京一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间,一幅原本属于日本收藏家典藏珍品的法国印象派大师克劳德·奠奈油画一直下落不明,但现在终于回到东京。
-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首次中国大展上海开展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二战后
上海
最大规模
艺术中心
2007年
中国
贾科梅蒂
雕塑家
-
描述:
2014年11月4日,瑞士雕塑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作品《双轮战车》在纽约苏富比最终以1.0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_2亿元)的天价落槌,轰动全场。这个二战后才声名鹊起的雕塑家到底有什么魔力,让众多
-
概谈台湾的文化环境与雕塑发展:为“海峡两岸雕塑交流展”而写
-
作者:
林明哲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战后台湾
雕塑家
中华文化
中原文化
-
描述:
观感中的雕塑往往只是伟大人物塑像之类的工作而已,难与旨趣宏高的绘画相提并论。然而随着时代步伐的进程,雕塑在台湾已跃升上艺术舞台,并成为诸多美术项目中的显学,近年来的发展备受关注。战后台湾雕塑的发展因文化环境的转换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
空间的殉道者
-
作者:
张威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战后日本
具像
人性
人与环境
无国界
空间探索
当代艺术
作品体现
雕塑家
殉道者
-
描述:
出生于战后日本的雕塑家北乡悟在作品中反映出了强烈的人的意识,表现出人与环境、空间、受众的和谐、融洽与共生。北乡悟作为日本当代著名的雕塑家,其作品体现出陶与人性的至臻结合,显示出无国界的人间真实。
-
艺术需要公共环境参与的中介机制
-
作者:
米丘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投资文化
艺术需要
中介机制
投资商
文化策划
城市化
艺术家
现代艺术
公共环境
美国二战后
-
描述:
一、环境需要文化参与 美国二战后经济走向低坡,相反,各大企业、政府进行调整,投资文化和艺术。当然还有别的原因,比如50、60年代美国急于要把英、法现代艺术中心的转移到美国去。在某种意义上中国也有相似
-
日本雕塑的古与今
-
作者:
合津元
张威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社会
木雕
明治时代
美术学校
原始土
雕塑史
现代主义
雕塑家
作品
日本战后
-
描述:
本文对日本雕塑的古今发展作了一次总体性的巡礼:从古代日本雕塑的原始土偶形式;发展至6世纪的日本佛教雕塑:明治时代日本雕塑受西方的影响催生了近代雕塑的出现;直到日本战后雕塑出现新的变化。笔者勾勒了一幅日本雕塑历史发展的鸟瞰图。
-
日本的花道
-
作者:
周家高
来源:
东北亚论坛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经济
花道
日本妇女
儒家思想
现代艺术观
日本古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不同品种
装饰艺术
平民阶层
-
描述:
日本风景宜人,四季鲜花不绝.春天的樱花、夏天的紫藤、秋天的黄菊、冬天的腊梅,以及各种五彩缤纷的鲜花点缀着这个东方岛国.日本人爱花尽人皆知.访问每一位日本朋友的家时,都能看到客厅里置放着一瓶鲜花.乍一看.那些花好像是随手插入花瓶的,但留...
-
法国的现代城雕——领带
-
作者:
冯雁军
来源:
中国房地信息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建筑
玻璃装饰
玉盘
领带
现代楼宇
法国
战后重建
闪烁发光
法兰克福
尊尊
-
描述:
法国的法兰克福是欧洲充满活力的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市内80%的建筑被毁,战后重建,成为国际的现代化大城市——欧洲现代建筑之都。玻璃装饰是法兰克福建筑的特色,千姿百态的现代楼宇被玻璃装饰,整座城市
-
大话时装零售系列之三 大势以见
-
作者:
徐来彪
来源:
中国服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留声机
小狗
娱乐
零售行业
一战后
普遍性
历史背景
英格兰
油画
零售商
-
描述:
留声机边的小狗油画,成为了全球最大娱乐产品零售商HMV(HisMaster’sVoice)的LOGO,长达90多年。HMV伴随着一战和二战的历史背景,浓缩了珍贵的情怀:一战后,小狗坐在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