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雕塑真实
作者: 青阳   来源: 当代工人(A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徐希   时间观念   后评价   土豆丝   印头  
描述: 采访徐希望不是一件容易事。对我的某些发问,他不屑于回答,"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没啥可说的。"问急了,他会扔下一句,"你慢慢悟吧!"他的事迹我相当陌生,他的叙述又非常跳跃。为了确认事实,我对一些时间点问了又问,他突然瞪起了眼睛,"你怎么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呢?"那一刻,我心底涌起一股夹
勇于创新的先行者——徐希
作者: 林阳   来源: 中国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画作品   王叔晖   赵晓沫   中西融合   专业画家   任率英   艺术道路   人民美术出版社   徐希   浙江美术学院  
描述: 不愿相信,却又无力挽回,徐希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这种悲伤和惋惜的心情不仅来自于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各位新老同事,也来自于中国美术界的众多同仁。徐希先生是一位对艺术极为真诚,很早就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却不断探索创新的艺术家。1965年从浙江美术学院毕业后,徐希先生便进入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美术编辑工作。1978年,人美社从各编辑室抽调部分编创人员成立了创作室。当时创作室成员有王叔晖、刘继卣、任率英、王角、林锴、张汝济、张广、徐希、楼家本。后姚奎、石虎、郭怀仁、赵晓沫、许全群又先后调进创作室。邵宇同志曾任第一任创作室主任。这一时期,徐希先生在成为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的专业画家后,迎来了他在艺术上的“黄金时代”。他的作品屡次在国际上获得大奖,艺术水平和知名度不断提高。20世纪90年代徐希先生移居美国,创作了“纽约组画”、“美利坚组曲”,在“中西融合”的创新道路上走出了一条新路。他热爱祖国,回国定居后,走遍中国大地,创作了一大批中国风景、中国山水和中国人物,其中包括了许多巨幅的中国画作品;与此同时,还不断在油画、版画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新材料、新技法入画,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绘画作品。徐希先生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逝世是中国美术界的重大损失。本刊在徐希先生离世后不久,特邀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林阳和艺术家张广两位先生撰写文章,讲述徐希先生的历史生平和艺术道路,以此来纪念这样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愿先生此去,一路走好。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