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学社】搜索到相关结果 83 条
-
探索有味 艺术无价——写在“中国艺术论丛书”出版之际
-
作者:
程孟辉
来源:
出版广角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丛书
哲学社会科学
艺术论
艺术哲学
中国艺术
艺术理论
文艺理论研究
发展历史
研究领域
-
描述:
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艺术论丛书”是一部专门以研究中国各门类艺术发生、发展、演进、变革等为其主要特征的大型艺术论研究丛书。参加此丛书撰写的大都是一些活跃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和文艺理论研究领域并有
-
孙霁岷为张学良将军塑像
-
作者:
姜宏顶
来源:
统一论坛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来西亚
西安事变
塑像
凤凰山
张学良
雕塑家
玻璃钢
九三学社
杨虎城
将军
-
描述:
等五十多个国家的来访者和港澳台同胞六十多万人次的参观瞻仰。这尊形神兼备的国内第一尊用玻璃钢仿石塑雕的张学良全身坐像,是由中年雕塑家、九三学社成员孙霁岷先生雕塑的。前不久的一天,我随一群香港同胞出游湘西
-
被误读的林徽因
-
作者:
王肖潇
田亮
来源:
环球人物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梁思成
天安门城楼
外敌入侵
中国营造学社
中国古代建筑
民族解放
文艺青年
庄严肃穆
林徽因
川流
-
描述:
站在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上,向北看,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庄严肃穆,照耀着国家的未来;向南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底座伫立在广场中心,托举着民族解放的历史。每天,数以万计的行人、车辆在它们的注视下川流而过。这两件作品,都凝聚了林徽因的心血。现在的文艺青年和影视作品热衷于把林徽因演绎成柔弱的美女、多情的才女,描述为"生得好、长得好、学得好、嫁得好、干得好的‘五好女性’",并津津乐道她的感情经历,好像她不曾经历国难家愁。事实上,颠沛流离是林徽因短暂人生的主要内容。她生于1904年,卒于1955年。短短51年间,祖国大地上外敌入侵、百姓流离、政局动乱,而她,始终与国人家人同甘苦、共患难。在战火中,她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潜心治学;在病痛中,她仍殚精竭虑培养人才;在任何危局中,她都坚守祖国。这才是真正的林徽因:一位建筑师,一位坚忍忠诚的知识分子。2014年是林徽因诞辰110周年。我们在她女儿、学生、亲友的讲述中,探寻林徽因真实的精神世界。
-
青春如你,要为自己的生活备份
-
作者:
夏苏末
来源:
时代青年(哲思)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交谊舞
青春
生活
宿舍
编织袋
文学社
姑娘
备份
-
描述:
,就是拍拖,而L兼任两份工作还入了文学社、书协、记者站和交谊舞协会。普遍印象中,热衷参加社团的姑娘,是活泼玲珑的,但L不是,她沉静寡言,态度温和,没有一丝侵略性,以至于常常让人忽略她的存在。可就是这样一个姑娘,做了各种让人羡慕又嫉妒的事。
-
紫藤萝文学社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学生作文
花朵
文学社
成立
校园文化氛围
沐浴
语文教师
岳阳市
青年学生
作品
-
描述:
我爱秋天 ● 湖南省岳阳市第十中学紫藤萝文学社 杨铭萱 春天,是一个颜料盘,五彩斑斓,让人沉醉;夏天,是一朵彼岸花,烈火如歌,令人痴迷;冬天,是一瓶纯牛奶,银装素裹,使人陶醉;而我最爱的秋天,宛如
-
繁星文学社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学
校园文学
校园文化
高中
江苏省
文学社
宗旨
盱眙县
繁荣
书院文化
-
描述:
碧空下的,那片蔚蓝。 ● 江苏省盱眙县第一中学繁星文学社 魏思涵 清晨的薄雾为大海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更急于一睹她惊艳的面容。海水如宝石般空灵,如碧空般静谧,如美玉般明净,如幽谷般深邃。东升
-
五彩螺文学社
-
作者:
暂无
来源: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社
章克标
春秋末期
范蠡
著名作家
西施
文化意蕴
郁达夫
-
描述:
著名作家茅盾、郁达夫、章克标、金庸就读过的历史名校嘉兴—中校园,有一条散发着浓郁文化意蕴的范蠡湖。传说春秋末期,协助越王灭吴后,范蠡携同西施退隐,住在这个湖边。每天早上,西施梳洗
-
五彩螺文学社
-
作者:
朱伯荣
来源: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期刊
学校
水文化
嘉兴
理科
文学社
范蠡
自主活动
文化意蕴
郁达夫
-
描述:
五彩螺文学社
-
以笔墨之韵 为生灵写照:就“墨韵·生灵”王新建中国画作品展想说的话
-
作者:
崔卫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硕士学位
绘画作品
中国画专业
九三学社社员
作品展览
南京晓庄学院
文学学士学位
中国画作品展
画如其人
传统文人画
-
描述:
王新建江苏沭阳人,九三学社社员,江苏美术家协会会员;199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并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任教于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至今;201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
-
孔望山汉代摩崖画像石刻
-
作者:
李洪甫
丁义珍
来源: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哲学社会科学版
画像石刻
汉代社会
淮安
士大夫
四川
孔望山
渊源
汉画像石
-
描述:
汉代画像石刻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之一。它的处于浮雕艺术萌芽时期的质朴的风格,它那直观地再现了汉代社会的浓厚的生活气息,对研究我国绘画雕刻艺术的渊源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江苏的汉代画像石刻主要见于徐海地区,以埋入墓室和嵌入桥梁建筑的为多。而摩崖画像石刻却仅见于连云港的孔望山,这种把(山严)(山严)直上的陡崖作为天然的画面,依着壁立迭次的山石塑造大批的人物形象的汉代摩崖画像石刻,在全国来说,亦属少见。一九五六年,被公布为江苏省一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