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多方面的效应】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情与美的溶铸
-
作者:
潘绍棠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方面的效应
艺术感受
米开朗基罗
硬质材料
立体性
雕塑家
时间已过
小型雕塑
雕塑艺术
立体造型
-
描述:
记得童年逛庙会,回到农村的家中,凭印象自己用泥巴粗糙地塑了个金刚面孔当圆睁的双目和横眉以及张开的大口的雏型出现之后竟把自己吓了一跳,这也许就是立体造型的力量。时间已过去的六十年,自己在雕塑艺术的圈子里也快50年了。有时自己也常常省悟一下,对雕塑艺术的真谛究竟理解的怎样?过去强调它的服务动能,而忽视了它的艺术感受作用。
-
我看《郭沫若》
-
作者:
隋建国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方面的效应
艺术感受
米开朗基罗
硬质材料
立体性
雕塑家
时间已过
小型雕塑
雕塑艺术
立体造型
-
描述:
根据中华世纪坛的设计创意,建筑结构和艺术设计整体方案的要求,世纪坛组委会决定的主体建筑三层环廊上,安排40尊中华文化名人雕像,与贯穿世纪坛南北的青铜甬道上记载五千年沧桑岁月和主体坛内的巨幅壁画相辉映,层层递进,相得益彰地昭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与科技成就。 经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社科院等院校的著名文史哲专家提名,并审定通过的中国古代和近现代28位文化名人;由第六届文代会、中国科协和全国中小学文化名人挂图所确定的现代文化科技代表性人物12名。这40位文化名人,由中宣部审核原则认可,中国文化部等相关部委和专家再次确认,最终于1999年10月正式确定。他们分别是:老子、屈原、司马迁、祖冲之、王羲之、李白、吴道子、李清照、关汉卿、李时珍、曹雪芹、詹天估、鲁迅、华罗庚、郭沫若、冼星海、梅兰芳、齐白石等。 中华世纪坛将组织40名雕塑家分别设计创作,预计到2004年底全部完成,安放在中华世纪坛坤体环廊中。首批安放的是由李象群创作的《郭沫若》和田世信创作的《齐白石》。雕像自揭幕之日起,就颇为人们所关注,特别是郭沫若雕像,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从而引起了一次关于肖像雕塑再认识的学术争端。本刊特刊发部分艺术界专家学者的观点,以及其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