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试论景观艺术设计的关键
作者: 段蓓   林雪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观设计   建筑物   环境艺术设计   园林设计   自然环境   设计系统   人工环境   设计概念   城市规划   环境系统  
描述: 进行合理安排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因此,它所蕴含的内容涉及了美术、建筑、园林和城市规划四个专业。 景观艺术设计最通俗的解释就是美化环境的景色,可以说它是以塑造建筑外部的空间视觉形象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设计。
亦中亦西的水墨油画艺术
作者: 苗瀚文   来源: 现代装饰·家居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材料   火山爆发   油画艺术   跨界   油画布   美术学院   环境问题   中国画   湖北   飞机  
描述: 当中国画的传统教育背景与西方当代艺术思潮发生激烈碰撞时,一种跨界合作的创作情感浮出水面。出生于1985年的苗瀚文在2004年考入湖北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并选定工笔画研究作为自己的创作方向。毕业创作——工笔纸本作品《空间》为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荣获第十一届湖北美术作品展“湖北美术奖”银奖。大学毕业后他又申请到英国北安普敦大学学习当代艺术,由此开始了绘画材料上的转变和艺术思维的实践。 在英国,苗瀚文开始尝试在油画布上进行艺术创作,把墨在宣纸上自然渗化所产生的水墨氤氲的流动感和气韵节律,运用西方绘画材料和油画布表现出来,赋予油彩一种中国绘画惯有的流动性和透明感。
大漠临风:祁海峰和他的油画艺术
作者: 赵玉彬   来源: 乡音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行山   油画艺术   最高境界   海峰   拓荒者   凝聚   美术学院   自然风   文化艺术   创新  
描述: 大漠不是一种地域的概念,用在油画艺术的拓荒者这一含义上,它既是一种向往和追求,又是文化艺术和审美的最高境界。因此,大漠临风不仅意味着历练一种创新和努力,同时也表明这种创新和努力,是在一种悟觉基础上
生命的弦歌
作者: 张卫   北夏   来源: 乡音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期望   玲珑   太阳   老人   暮色   余辉   工艺品   工作环境   陈列   晚秋  
描述: 老人又挑起担子回家了,太阳的余辉洒在他微驼的背上,那不知用了多少年的挑子咯吱咯吱响着,随着他的脚步的一起一落,渐渐融进晚秋的暮色里。他的小摊前,常常围了一群叽叽喳喳的小山雀。因而,每天他总是带着满心的欢愉和期望出来摆摊,等到收摊的时候,心里蕴满了温暖与慈爱,一个个活泼的生命造就了他心灵的丰盈。出于对工艺品的喜爱,我走近了这位老人。空闲的时间,我常要在这一件件玲珑的工艺品间流连,有一句没一句地同老人闲聊。我一直以为在豪华高级的殿堂里陈列的工艺品,虽精美贵重
蓬勃发展的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作者: 王树正   谷方华   桑桂林   来源: 乡音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企业   经济技术开发区   对外开放   秦皇岛   投资环境   开放城市   厂房   因地制宜   美元   国务院  
描述: 我们踏上了这片神奇的热土。拔地而起的高楼,星罗棋布的厂房,笔直舒展的马路,还有那草坪、花园、雕塑……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处处感受到一股涌动的开放大潮。因地制宜求发展秦皇岛,因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东巡,驻跸于此而得名。千百年来,这座滨海小城,面海而立,兴衰相间。1984年,秦皇岛被国务院列为全国14个沿海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港口
城市景观形象视觉设计:漫谈城市雕塑设计的文化属性
作者: 田然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环境   城市   雕塑  
描述: 和社会文化。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雕塑设计要提高品质与格调,反映城市特色,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具有高度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城市雕塑,既是城市的象征,也是建筑、环境与人类生活和谐的点睛之作。
浅析雕塑在广州大学城环境中的应用
作者: 王彬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州大学城   环境雕塑   亚运   景观  
描述: 第16届广州亚运会给了广州大学城环境景观重构的机会,设计师们将以亚运主题为中心,以新的设计理念为指导,设计塑造出既具有岭南精神又具有时代性的环境新雕塑。具有岭南精神的城市新景观作为各高校出入口
环境中的物体艺术:生态设计与环境雕塑
作者: 潘自营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设计   环境雕塑   空间  
描述: 当下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与日益物质化的周边世界,环境艺术的风格和传统也正在面临着现代空间、形式与媒介的转换,本文从生态设计的理念出发,探讨环境雕塑参与、建设、重构现代空间的种种可能性。
艺术观念与艺术表现——20世纪艺术家个案解读
作者: 李游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语境   观念   同一性   艺术表现  
描述: 在现代主义之后,艺术不再是拥有高超的绘画技能的代名词,西方教育界普遍将其定义成“视觉艺术”,使艺术外延到一切可使用的艺术手段和材料,艺术家充当思想家和科学家的角色得到延续。自从1964年4月安迪沃霍尔在纽约首次举办的雕塑展上展出了他的著名作品“布里洛包装盒”后,在美国著名艺术评论家阿瑟丹托的内心产生巨大的震动,在他的笔下,“布里洛包装盒”跨越时间、历史、地域的界限,成为推动艺术发展史进程的象征物,并发出“艺术终结了”的呼喊。这种观念不断引发人们对艺术的定义及其本质的重新思考,如何平衡艺术品中的观念与技术成为艺术家们开始探索的新课题。
传情达意:以石膏为主要创作媒介的作品:乔治·西格尔作品材料探析
作者: 连文莉   王新钢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材料   传统   现代语境   写实主义   石膏材料   综合开发  
描述: 在现代雕塑的制作中,新材料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艺术创作者在为发掘新的材料语言或者综合性的材料语言不断实践着,以期获得更多维的表达空间和作品的独特意味。特别是在20世纪30、40年代以来。其中著名的艺术家乔治·西格尔以独特的理解和艺术的方式给传统材料——石膏赋予了以新的语言和新的思维。
< 1 2 3 ... 793 794 795 ... 797 798 79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