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协】搜索到相关结果 6513 条
-
据于德游于艺
-
作者:
陈灿峰
来源:
市场瞭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游于艺
雕刻
寿山石
中国宝玉石协会
艺术研究
专访
继承传统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
描述:
88岁的寿山石雕刻名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懋介老先生封刀了! 郭懋介何许人也?郭老号石卿,福州人,寿山石雕刻名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擅薄意浮雕及圆雕,为东门派代表人物;兼工书画篆刻,全面的文学艺术修养使其作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能脱略前人,自出机杼,融多种艺术形式之意趣于一炉。他曾经被寿山石文化艺术(东南亚)研究中心评论家、收藏家评为“才高北斗,艺震亚洲”的石雕大师,作品被东南亚收藏家、日本等国家博物馆所珍藏。在国内各种国石拍卖专场,他的作品常常作为主打拍品重点推介,成交价屡创新高。 大器晚成,石破天惊 在寿山石界,郭老是个传奇。少年即从师研习石雕,青年则以书画行世,后来成为一名机关公务员,直到退休后重拾雕刀,一鸣惊人,迅速成为人所共仰的大师,可谓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人物,如同吴昌硕五十学画,齐白石衰年变法。他是寿山石界工钱最贵的,每两工钱达三万元;虽然如此,求刻者仍是络绎不绝,以拥有一件他的作品为荣。 对于这样一位大师封刀的消息,外人所知不多。而更让人惊讶的是,他的封刀之作居然是在四年前所作!也就是说,在四年前郭老就已经封刀了。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他在四年前就封刀了呢?是一件什么样的作品,能让一个挚爱雕刻艺术的大师如此从容淡定地放下他的刻刀,隐入这个城市日常生活的深处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前往郭老家中对他进行了专访。
-
天工巧夺,寿山石雕
-
作者:
暂无
来源:
市场瞭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游于艺
雕刻
寿山石
中国宝玉石协会
艺术研究
专访
继承传统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
描述:
文、图 叶钗论 寿山石是祖国的瑰宝,1999年荣登候选“国石”榜首;寿山石雕是中华民族艺林奇葩,2006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这一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寿山石雕越发风韵独具、精彩纷呈、生机无限,其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不断提升,更多的人们加入寿山石雕收藏、鉴赏和创作行列。笔者家乡毗邻寿山石主产地,从事寿山石雕刻多年,在创作中有几点感悟,现择其二三,与同行研讨切磋。 巧取材巧立意 天然寿山石,每方各不相同,尤其珍贵石种如田黄、水坑石、晶冻石,它们的材形、色泽、纹理各不相同。寿山石雕刻艺术的特点就是利用天然石料,雕刻出造型、色泽相适应的作品;若能做到“浑然天成、天人合一”,则是最高境界。因此,如何审“石”度势、因“材”施艺,做到出奇制胜,至关重要。雕作整形之前,要专心、深入地进行构思。关键是充分发挥想象力,反复推敲选择主题,把握作品欲表达的主题,融石情、人情于一体。对于高档石,因其色泽艳丽分明、质地细腻且裂纹少,故只要选题对路,成功率很高;而对于中低档石,因其天生条件欠缺,则要按它的色泽、纹路、走向等细细揣摩,变抽象为具体,赋顽石以生命。 据说,清末明初寿山石雕艺术大师林清卿时常相石三四天仍未动一笔一刀,而他所作的作品《竹鸡》,本意刻为《沧浪濯足》,后根据原石的形、色,他反复揣摩精心构思,改题材为《竹鸡》,最终大获成功,并就此宣告寿山石雕真正的薄意作品诞生。可见,取材立意间艺术灵感的凸显,或许能够造就—件传世佳作。 精技法雕刀功 据考证,寿山石艺术发展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寿山石雕刻艺术从古墓葬出土文物中看到的极为简单的技法,发展到如今具有现代特点且十分精细的薄意、浮雕、高浮雕、镂空雕、透花雕和圆雕等技法。原有的“东门派”和“西门派”也合二为一、融会贯通。因此,如今创作一件寿山石作品,应当广泛、综合运用各种雕刻技法,圆满、完美地表现作品题材。而寿山石雕刻的技法是通过运刀的刀法来体现的。究其刀法风格,有简练、朴茂、深化、秀凌等。如在薄意雕刻、花鸟雕刻中,多用秀凌刀法;在人物圆雕、古兽印纽雕刻中,多用浑化刀法。任何一门艺术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寿山石雕刻艺术的雕琢主体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寿山石,无与伦比;而其形式美则来自精湛的雕刻技艺。只有技法合理、刀法娴熟,才能创作出高度审美价值的雕刻精品;收藏家、爱好者在欣赏、把玩雕刻精品时,才会爱不释手, “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化瑕疵讲品味 寿山石是天生美石,但也有美中不足,常见瑕疵有砂质、裂纹、筋络及混杂等。如何巧掩瑕疵,化腐朽为神奇,是寿山石雕刻的难题,也是考验作者独到功力的一大课题。对于砂质,区分棉砂、砂丁和砂团三种,硬度不高的可因势下刀,质地坚硬的则设法掩饰;对于裂纹(毕格),区分粉格(土格)、色格和震格三种,把能除掉的除掉,局部能用工艺化的则尽量“化格”;对于筋络,或如峰峦,或似水浪,若能组合成美丽图案,不但无损于石之品味,反增美感,如环冻、虎皮斑、花坑结晶线等;对于混杂,区分质之混杂、色之混杂,把通灵与不通灵的质地交错混合,或数种色彩渗染交融,使本为石质不纯现象,经高妙构思,亦能化杂质为融合,化杂色为俏色。在寿山石雕创作过程中,还要注意讲究作品的艺术品味。著名寿山石研究专家石巢在1982年出版的《印石辨》中,提出田黄有“六德”:“细、结、温、润、凝、腻”,已成为当前寿山石品评鉴赏的共识。作为寿山石雕刻者,要不断丰富艺术修养,追求艺术风范,把艺术沉淀反映在雕刻作品中,再现寿山石的“德”、“尊”,提升雕刻作品境界,达到艺术高雅之堂。
-
浮雕夜光玛瑙系列技术
-
作者:
徐广文
来源:
市场瞭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游于艺
雕刻
寿山石
中国宝玉石协会
艺术研究
专访
继承传统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
描述:
浮雕夜光玛瑙系列技术
-
中国制造:向外?向内?
-
作者:
张锐
来源:
市场营销导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制造
山地车
风满楼
中美纺织品贸易
传统贸易壁垒
投资保护协定
千日
出口产品
山雨
经济学家樊纲
-
描述:
从手可提拿的袜子到车载船运的彩电,从活泼可人的玩具到风情万种的睡裙,从玲珑剔透的打火机到轻便快捷的山地车……,当一件件"中国制造"昂扬走进异国他乡时,将智慧和汗水浸入其中的国人无不为此击掌称快。然而,"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步难"。在一个充满怪异与诡谲的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正在遭受着多种力量的阻击与挑衅。合围:山雨已来风满楼持续近半年的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并没有随着两国间高层的频繁磋商而出
-
佛教,既是宗教又是文化
-
作者:
莫栎
来源:
市场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协会
精神慰藉
多文化
创作活动
终极关怀
宗教功能
觉醒法师
物质生产活动
-
描述: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而佛教的弘法途径却呈现出众多文化品类。如:书画、雕塑、音乐、艺术品、出版物等等。那么,宗教、佛教,文化这三者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觉醒法师认为:在佛陀创立佛教
-
艺财指数·热点
-
作者:
暂无
来源:
市场周刊(艺术财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绘画系
彩墨
新中国美术
学术委员会
北京保利
中央美术学院
詹建俊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油画学会
-
描述:
顾问,及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欧洲人文艺术科学院客座院士。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第九届全国委员,中
-
艺财指数·热点
-
作者:
暂无
来源:
市场周刊(艺术财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学校
北京保利
中央美术学院
现当代艺术
王沂东
中国美术家协会
山东人
艺术学校
纯真年代
油画系
-
描述:
成交价前三甲。王沂东,1955年出生,山东人。1972年进入山东省美术学校,曾任教于山东艺术学校美术科。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留校任教,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7年在纽约哈夫纳画
-
直观中的视觉
-
作者:
杨参军
来源:
市场周刊(艺术财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策展人
展览地点
许江
展览日期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油画学会
江苏省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
范迪安
-
描述:
:00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油画学会总策展人:许江、范迪安执行策展人:陈子胄巡展:2014.05.06-2014.05.15江苏省美术馆2014.06.09-2014.06.19山东省美术馆
-
尹吾铭
-
作者:
暂无
来源:
市场周刊(艺术品投资)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苏省
协会会员
中国
雕塑家
理事
美术家
-
描述:
1980年生手陕西兴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家学会,江苏省雕塑家协会理事。
-
作品欣赏
-
作者:
暂无
来源:
刊授党校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工作室
美术家协会
鲁迅美术学院
研究生导师
中央美术学院
创作研究
美术研究所
作品欣赏
-
描述:
教育创作研究中心教授、大型绘画工作室副主任导师,辽宁美术家协会顾问。代表作有《攻克锦州》《平型关大捷》《西藏写生》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