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窑炉的改进和古陶瓷发展的关系
作者: 刘振群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197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半倒焰式   明末清初   景德镇   馒头窑   战国时代   古陶瓷   考古资料   铜红釉   石灰碱釉   瓷器  
描述: 本文根据考古资料,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地新发掘的古窑资料,从热工观点出发,分析讨论了窑炉结构和古陶瓷发展的关系。对陶瓷窑炉和瓷器的年代提出了新的看法,作者认为龙窑和馒头窑是我国南北两地同时在战国时代由升焰窑发展而来。这两种窑烧成温度较高,可控制还原气氛,适于焙烧瓷器,所以战国时代应该是我国正式有瓷器的划界线。我国是世界上首创瓷器的国家。又考证自明代起南方才有德化阶极窑,明末清初才有景德镇蛋形窑。这两种窑都是把龙窑和馒头窑的优点结合起来的窑炉。龙窑是南方青瓷的摇篮,阶级窑是为焙烧含氧化钾多的石灰碱釉瓷以及建白瓷而创造的,景德镇蛋形窑是为焙烧铜红釉和一窑焙烧多种色釉瓷而创造的。
河南渑池县班村传统烧砖技术调查
作者: 李文杰   来源: 中国科技史料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半倒焰式   馒头窑   将水渗入窑内   有烟而浑浊状态  
描述: 班村的砖窑属于传统的半倒焰式馒头窑,既可用氧化焰焙烧红砖,也可在后期改用还原焰焙烧灰砖。参考传统的烧砖技术可以推测,周以来先民焙烧灰陶或灰砖的技术关键在于:进入还原烧成之前,必须先经过氧化烧成;开始还原烧成之后,必须经过两个阶段:一是撵烟(加快添煤速度,使窑室内保持有烟而浑浊的状态);二是窖水(将水从窑顶部渗透到窑室内)。
陶瓷窑炉发展漫话
作者: 赵鸿声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半倒焰式   陶器   稻草   春秋战国时期   陶瓷窑炉   输送设备   科学考察   半隔焰隧道窑   梭式窑   烤花窑  
描述: 陶瓷窑炉发展漫话赵鸿声(河北省唐山陶瓷研究所063020)陶瓷是经火烧炼而成的人类古代的发明,而现在人们都知道,窑炉对于陶瓷制作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关键设备。那么,窑炉是怎样产生和怎样发展的呢?让我们追寻那已逝去久远的年代,想象着步入古人类的生活圈...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