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儒道】搜索到相关结果 14 条
-
入世、避世、出世:现代人的人生选择
-
作者:
董明利
汪慧勤
来源:
黑河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避世
出世
儒道佛
人生观
入世
-
描述:
问题,现代人应回望传统,借鉴儒道佛对人生的文化设计,充分吸收传统文化养分,共建现代人合理的人生哲学与和谐的精神家园。
-
清初青花山水美学思想评析
-
作者:
花奎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
山水
儒道合流
青花
-
描述:
清初民窑青花的产生源自于中国画的美学精神,以崇尚墨色之美的"笔墨精神"为纲,具有中国画中的"天人合一"的儒家美学思想。但由于其创作形式中饱含工艺的成分,在表现手法上则比中国画多出一种"技"的层面的表达涵义,因而又带有"技进乎道"的道家审美创造。本文针对这两种传统哲学思想在清初青花山水中的体现方式,进行解构和分析,研究其美学精神气质中的审美品格。
-
青花瓷的演变轨迹和现实文化价值
-
作者:
曾小桦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空之色
民族融合
低调质朴
儒道兼具
-
描述:
陶瓷中的青色颜料在波斯语意为"天空之色"。它既是外来的也是被融化的,既是上层的也是民间的。青花瓷是凝聚了深厚文化符号的实用工艺品,而青花色的广泛的使用和流行。这里面的文化寓意是什么呢。青色既吻合了儒家的文化理念也适应了宗教的静修禅意的简朴的东方哲学。美学范式上也具有更广泛的包容性与协调性。同时在士大夫们的价值取向中又有着修身齐家平天下的进退自如的文化风范。加上制作工艺的稳定性和审美趣味的表现力让它深受各界的喜爱和运用。
-
儒道思想在宋代汝窑中的情感表达
-
作者:
郭梦然
赖艺璇
来源:
山东陶瓷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道思想
宋瓷
宋代汝窑
宋代美学思想
-
描述:
。本文阐述了宋代的美学思想,以儒道思想在审美领域的观念为切入点,综合分析了儒道思想对宋代汝窑在器物造型、釉色装饰及美学追求上的影响。
-
意象油画源于东方精神
-
作者:
董林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禅精神
东方精神
审美意趣
儒道互补
相互融合
理性分析
意象油画
-
描述:
对近些年提出的意象油画的概念,就其产生的根源、对西方美术的借鉴与西方艺术的契合上进行简要分析.论述认为它是在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基础上融合西方艺术并符合中国审美习惯的艺术形式,在今后的发展中必将拥有广阔前景.
-
浅谈传统文化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运用
-
作者:
王学农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儒道思想
书法
绘画
-
描述:
陶瓷装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大量汲取了传统文化的营养,通过长期的交融与传承,陶瓷装饰已经成为一门艺术。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思想、绘画艺术、书法艺术的运用,对陶瓷装饰的革新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实现了装饰和文化的气韵相连和交融统一。
-
“儒道文化”对传统陶瓷形态美感的影响
-
作者:
武文
来源:
佛山陶瓷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道文化
陶瓷形态
-
描述:
中国传统陶瓷形态的美感一直为世人所赞叹和欣赏,本文将对一些传统的优秀陶瓷作品进行一定的分析,引起人们对传统陶瓷形态的欣赏,并且主要从儒道文化的角度思考传统陶瓷形态的美感。
-
宋瓷中的儒道互补精神
-
作者:
邵长宗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道互补
宋瓷
青白瓷
-
描述:
在思想文化领域,儒道互补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心理、艺术思想、审美兴趣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宋朝是瓷器蓬勃发展的一个朝代,当时各地瓷窑星罗棋布,被称为瓷
-
《美的历程》
-
作者:
李泽厚
来源:
收藏与投资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插图本
儒道互补
《美的历程》
魏晋风度
殷周
汉画像石
汉赋
-
描述: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美的历程》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拧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
-
涛浪淘尽沧海笑——点评吴浩工笔画作《沧海笑》
-
作者:
黄宗贤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
独善其身
工笔
人生轨迹
“儒道互补”
兼济天下
画作
-
描述:
入世与出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主题。吴浩的《沧海笑》一画,可谓是对这个主题的一次艺术诠释。如果说用“儒道互补”来概括士大夫的人生哲学是有迹可循的,那么,用”侠仙相济”来形容武士侠客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