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五四新文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9 条
-
有感于“基石—走过60年”展
-
作者:
邵大箴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卓越贡献
美术教育
基石
骨干力量
新中国
艺术家
五四新文化
共和国
美术馆
中国美术
-
描述:
在全国人民欢度新中国60华诞之际,北京时代美术馆携手人民美术出版社,新华社,共同举办题为基石——走过60年的油画、版画,雕塑邀请展,是非常有意义的。策划和组织展览者是一些对新中国美术做出卓越贡献的艺术家的子女们,他(她)们今天活跃在创作第一线,已成为美术领域的骨干力量。但是,他(她)们从自身的成长经历中,深切地体会到,共和国美术的基础是那些包括他们父辈在内的艺术家奠定的。许多受五四新文化
-
可贵的尝试——序《中国油画百年图史》
-
作者:
邵大箴
来源:
美术之友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中国现代艺术
关心理论
五四新文化运动
美术史学
中国近现代
史料
准确性
五四运动
中国油画
-
描述:
可贵的尝试——序《中国油画百年图史》邵大箴宇宙的沉思阳太阳1935刘新原来是从事艺术创作的,他的版画很有新意。但是由于工作需要,也由于他本人的兴趣,八九年前,他研究起理论来。后来他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进修。他开始懂得,美术理论是和美术史不能严格分家...
-
锋锐的《寸铁》光辉永在--读新发现的鲁迅四篇佚文
-
作者:
孙玉石
方锡德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青年
寸铁
钱玄同
鲁迅
思孟
五四新文化运动
蔡元培
陈独秀
五四运动
每周评论
-
描述:
鲁迅五四时期的重要佚文——四篇《寸铁》最近被发现了。读着这些简短锋利的文字,翻阅那时战尘仆仆的报刊,我们似乎感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烈火炽热灼人,我们仿佛看见鲁迅手举锋芒熠熠的“寸铁”杀向封建文化营垒的战斗身影。四篇《寸铁》和鲁迅同时期写下的许多随感录一样,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浮雕上,镌刻下了一幅令人难忘的战斗图景。让我们翻开历史上这难忘的一页吧。
-
请尊重历史——我观“五四新文化运动浮雕”
-
作者:
陈铁健
来源:
北京党史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毛泽东自传》
遗址公园
历史文化
加标点符号
五四新文化运动
蔡元培
浮雕
尊重历史
五四时期
陈独秀
-
描述:
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开园之际,电视台有一组介绍的镜头。其中一个镜头匆匆晃过那座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浮雕,看得不太真切。选了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专程游览皇城根遗址公园,从南到北走到北大红楼东侧五四大街一端,站在浮雕前,仔细欣赏这一“杰作”。
-
弘一法师的悲欣人生
-
作者:
李皓
来源:
世纪行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夏丐尊
弘一大师
书法家
留学生
弘一法师
李叔同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丰子恺
人生
-
描述: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霄别梦寒。"一曲《送别》唱到今天,激起人们多少往日情怀!这首名歌的曲作者,是美国音乐家福斯特;而词作者,便是我国近代艺坛上的一位杰出的先驱人物:李叔同,也就是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叔同(原名文涛,别号息霜,法号演音,弘一)曾经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创始人,正如他的弟子——著名画家丰子恺所说,他是我国最早出国学文艺的留学生之一;是最早提倡话剧,最早研究油画,也是最早研究西方音乐的艺术教育家之一。他终身以之的"艺事"——书法,更是达到极高的境界,被誉为20世纪中国十大书法家之一。这位20世纪初瑜亮一时的艺术家,中国现代艺术启蒙教育的先驱者,不啻如流星划过夜空,却想不到于1918年,"五四"运动前
-
补白
-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习之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书馆馆长
办公室
“文革”
补白
毛泽东
图书管理员
五四新文化运动
李大钊
-
描述:
“文革”中,北大红楼中已故北大图书馆馆长李大钊的办公室被改装成图书管理员毛泽东的办公室,令后人腾笑。孰料,这种荒唐做法至今未绝!北大红楼东侧五四大街上新建起一座五四新文化运动浮雕。浮雕上,毛泽东和李大钊的头像并列居中,李像稍为靠边;蔡元培、鲁迅的头像都偏在边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也在左下角占有一席之地。
-
两岸重彩画现况
-
作者:
叶健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中国重彩画
中国工笔画
新时期
工笔重彩画
现代重彩画
五四新文化运动
当代
中国画
颜料
-
描述:
"工笔重彩画终于走出了低谷,初步走向了繁荣昌盛."(潘絮兹语)"新时期以来,在中日交流,当代壁画兴起,汉唐绘画出土的交互启发下,随着大国画意识的提出,重彩画在工笔画的复兴中重现生机,以淡化用线的、强化用色的没骨画为突破口,以矿物质颜料和代石色的更多开发与使用为致力点,重彩画的发展日渐兴旺."
-
从束鹿赵望云到长安画派——赵振川谈赵望云
-
作者:
李鸿照
赵振川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大代表
赵望云
常务理事
现实生活
抗战期间
长安
军政委员会
五四新文化
画派
鹿
-
描述:
中国画如何现代化?回答这个问题不容易,这个问题的实践更不容易。画家赵振川就长安画派创始人和奠基者赵望云,在实践层面上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做了较为深入的辩析。今天,“淡雅”离我们的艺术、生活,以及人格的追求,似乎都已经太远了,王大濛却在内心里以一种永葆童真的性情来享受着这种品质。今日中国雕塑界的实况就像一锅永远煮不开的水——活动搞得很热火,对问题症结的认识却难有质的整体飞跃,甚至学术性的探讨都是那么冷清。本期我们专门邀请了三位在实践上和思想上都很有深度的雕塑家,先就他们自己的创作来谈谈心得。
-
回顾新中国60年的美术史学
-
作者:
薛永年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马克思主义史学
新中国
美术史研究
写作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美术史
美术创作
美术史学
西方美术史
-
描述:
虽然中国的美术史著作,在世界上出现最早,如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写于9世纪,比西方最早的传记体美术史——意大利瓦萨里的《意大利著名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传记》早700年,但是把美术史作为一个国际性的现代学科,还是20世纪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