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布偶童话”】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创意工作室 半点家族:未完待续的布偶童话
-
作者:
郭丽
来源:
创意世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牌
平面设计
“布偶童话”
创意产业
-
描述:
本刊记者/郭丽 图/半点家族提供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我的梦,在我的童话世界里蔓延。”一个学平面设计,向往自由,喜欢画插画的女生——“困困潴”;一个学雕塑设计,却比较喜欢研究投资理财,致力于研究原创产业的男生——“花生”。当女生与男生走到一起,“半点家族”就此诞生了。 这是一个独特的布偶家族,他们说:“身为80后的我们,有着70后的怀旧情结,也有着90后追求奇特的激情。我们在创造着自己的感动,也希望能够感动别人。” “半点”代表永无止境 来自福建厦门的“半点家族”,其创始人有二——“困困潴”和“花生”。“困困潴”是一个爱幻想的女孩,“半点家族”的布偶作品全都出自她的手,而憨厚的男友“花生”显然更为理性,于是一手抓起了品牌的策划管理工作。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配合默契的两个人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将“半点家族”做得有声有色。 在“花生”的眼中,“困困潴”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女孩子,她总能迸发出那么多的想法,这让“花生”钦佩不已。“我上学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和一家大大的工作室,里面摆满着自己天马行空创作的手工作品。”“困困潴”说道。 这个爱做手工的女孩常把她的手工作品放在窗台上,看着它们,心里就会不由自主地幸福起来。2008年春节过后,已经进入大学最后一年的“困困潴”并没有像别的毕业生一样,东奔西走四处找工作,而是开始筹备自己的工作室。“困困潴”和“花生”成立了一个手工团队,就取名为“半点家族”,英文为“B.BEN”。 “当时我想了好多品牌的名字都不满意,最后的这个品牌名称是跟‘花生’在短信里沟通得来的。先是由英文到中文的音译,再来就是中文的同音字转换,从‘搬点’到‘拌点’再到‘半点’,最后为了使名字听起来更有头有尾,就取了‘半点家族’。”对于“困困潴”来说,“半点”代表着品牌的未完待续;代表着他们的手工创作不会停歇,永无止境;同时也预示着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现在,“半点家族”的作品已经受到更多人的认识和喜爱,他们的团队也在不断地壮大。除了“困困潴”和“花生”,一个专业的制作团队正在成形。“2009 年底的时候,我们的品牌已经初具规模,建立了自主生产线,也有了更多的销售推广途径。‘半点家族’制作团队的工厂负责人共有5 位。他们细心,有着细致的制作功底;他们专业,有十几年的工厂经验;他们勤奋,不管做什么都努力做好。”“ 困困潴”向记者介绍道。而最令她骄傲的是,这些支持他们的最强有力的伙伴们也同她和“花生”一样,都热爱原创,热爱生活,热爱“半点”这个大家族。 每个布偶都有一个故事 小兔的脸被横拉成长方形,却四肢苗条细长;布偶鱼做成长条形像韭菜,取名“韭韭鱼”,圆鼓鼓的小鱼,就叫“嘟嘟鱼”;大大的鼻子,小小的眼睛,帅帅的领带,“猪巴巴”就是这么可爱……“半点家族”中的作品,每一件都显示出设计者的匠心巧运。 学设计的人大多喜欢天马行空,喜欢创造,“困困潴”也是这样。她不喜欢复制原始的东西,喜欢加以改进,变成属于“半点家族”自己风格的作品。“我们想象的大部分是卡通形象、动物形象,用简洁、夸张的手法把他们表现出来,在色彩和形状上都是比较简洁素雅的。”在“困困潴”心里,动漫卡通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形象。“人们要不断创新,才能找到自己的立足点,要是自己的设计风格刚好可以迎合大众的口味的话,那就算成功了。我们能够坚持,最主要还是因为做这个事情是我们的梦想,有梦想是很幸福的。”“ 困困潴”说道。 目前,“半点家族”的产品以小挂件居多,比如小馒头,半点乐乐,阿贼等等,还有包挂、手机挂饰和家居摆设。“阿呆”说:“我其实人如其名,在家族中是最无辜的。我的到来让家族增添了几分色彩,没有纷扰,只有和谐,不论多,我们都能快乐的相伴左右。”“米兔”说:“我是一只喜欢沉思的兔子,就像照射进窗台的那一米阳光,柔和、清新。别让自己后悔,努力跨越,直到你有权利对自己说:‘我做到了’。”“猪巴巴”说:“我们是一群可爱的猪猪,每天上班下班,每天吃饭睡觉。人怕出名猪怕壮,但是我们是肥不是壮,所以我们不怕。” 在“困困潴”的心中,这些出自她一针一线的小布偶都是有生命的,她喜欢为它们构想出一个一个的有关“爱”的故事,想象着那一个空间里的幸福国度中,“半点家族”的幸福生活。 大多数喜欢半点家族作品的人对其评价是可爱、个性、好玩,造型夸张却不另类。“这是因为我们使用的布料为麻布、棉布和绒布,这种材质会令人觉得朴实而舒服。而我们挑选布料的时候都选用比较高档的材质,很多是进口布料,所以花色一旦卖完就断货。”在自己这么多的作品中,“困困潴”最喜欢的还是“猪巴巴”,它有大中小3个型号,是多种花色的一窝“猪家族”。不知道是不是与自己的名字相似,“困困潴”格外钟情于它们。 有意思的是,同为学设计的“花生”却对“困困潴”的这种抽象风格不太感冒,学雕塑出身的“花生”显然更擅长的是写实风格。有时候,“困困潴”也让男友帮忙设计布偶的样式,可男友却为难:“你那种风格,我设计不来。”不过“花生”还是担起了更多的品牌策划管理工作,他为“半点家族”规划了更为遥远的未来。 以企业理念来经营创意设计 “半点家族”在2009年的2月份正式进入市场,此后发展可谓迅速,“到现在,我们已经有自己的工厂、工人,从设计到销售一直都在进步。 2011年我们会有全新的突破。”“困困潴”对未来很有信心。2008 年7 月,“困困潴”注册了淘宝网店,从此“半点家族”在网络上有了自己的销售小窝。在“困困潴”看来,网络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东西,在上面很快就能认识更多的新朋友,也能让新朋友更迅速更深入地认识“半点家族”。“我们的淘宝网店‘B.BEN°半点家族官方旗舰店’其实就是一个展示平台,我们主要做批发,零售也不少。” 开网店,在国内不过兴起5年左右的时间,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有些摸不清运作规律。“困困潴”觉得开网店很不容易,一定要找到亮点,才能经营得起来。就拿“半点家族”来说,品牌主要推的是创意,而原创设计作品现在十分流行,市场环境的逐渐成熟加上自身的独特品味,就使得“半点家族”能够脱颖而出。除此之外,网络上的营销和推广也十分重要,“东西好,还要多发表,让大家看到才行。”“困困潴”说道。 从第一次参加创意市集时的新鲜感,到参与2009、2010年厦门文博会创意市集,2010年厦门国际奔牛节市集,2010年福州三坊七巷酷卖街创意市集,2010年集美创意市集等等,再到在网络上开辟新的销售渠道。“半点家族”通过逐步的市场摸索,更加确立了基于品牌的发展策略。 半点家族”之于“困困潴”、“花生”和其伙伴们,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他们步入创意产业的起点,而接下来他们要做的是以一种正规化的企业理念来经营创意设计,努力将企业形式和创意人的随性风格相互融合。虽然不是专业的动漫人,但是“困困潴”认为,在现在的社会里,人们越来越懂得如何展示自己的创意,只要动漫人能将自己独特的创意大胆地有规划性地表现出来,中国原创动漫一定可以越来越辉煌。这也是支持“半点家族”不断向前走的动力之一。 “半点家族”逐步成熟了,让“困困潴”头疼的事情也出现了,那就是——盗版抄袭。对于这件事情,她的心情很复杂。“有人抄袭,说明你的作品有那么一点价值值得盗,但这对于设计者来说实在是很伤心很反感的事情,在心态上还是很不可原谅。”“困困潴”告诉记者,在国内做卡通原创品牌,起步很艰难,原创品牌需要大家的支持和爱护,这就要从反盗版做起。 “追寻着最初的感动,以轻松的线条形体和简洁素雅的布料搭配风格映入人们的眼帘,希望每个人都能从我们的布偶中找到与之心有灵犀的触点。”这是“半点家族”的品牌理念,也是每个团队成员心底最深处的愿望,他们循着这一梦想不断创造新的感动。
-
风格 吉兔坊:老兔儿爷的新家
-
作者:
暂无
来源:
创意世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牌
平面设计
“布偶童话”
创意产业
-
描述:
在北京的吉兔坊展示厅,一尊尊白脸、竖眉,两眼放光的兔儿爷,三瓣嘴紧闭,两颊淡抹胭脂,俊秀中含威武,端庄中有稚气,十分惹人喜爱。这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兔儿爷世界”,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决不会想到今天的兔儿爷家族会如此“兔丁兴旺”。 传承300年的北京兔儿爷 兔儿爷是老北京的吉祥物,也是老北京城的保护神,少说也有380年的历史。传说兔儿爷能赐给人们平安和吉祥。从明代时起老北京人就有自家请兔儿爷、给亲朋送兔儿爷的习俗,请兔儿爷就是请平安,送兔儿爷就是送福、送吉祥。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这样描写:“脸蛋上涂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这样,小兔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倒好像是兔儿中的黄天霸似的。它的上身穿着朱红的袍,从腰以下是翠绿的叶与粉红的花,每一个叶折与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鲜明而匀调的彩色,使绿叶红花都闪闪欲动。” 现如今,每逢中秋节,北京的东岳庙都会按照老北京的风俗摆一座高高的兔儿爷山,成百上千尊兔儿爷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承载着老北京几百年的民俗风情,也寄托着人们对幸福吉祥生活的无限期盼。 吉兔坊工作人员介绍,老北京兔儿爷都是艺人们纯手工制作的,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创造,兔儿爷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还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像兔儿爷骑虎,看着挺怪,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新。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是讨人喜欢。 作为北京最大的兔儿爷创作生产基地,吉兔坊每年都要生产近万尊兔儿爷,除东岳庙的兔儿爷山摆放之外,全部被民俗礼品店、礼品公司及商务团体作为商务礼品采购。同时吉兔坊对兔儿爷的民俗文化不断挖掘、整理、传播,致力于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工程,特别是一些有富时代感、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兔儿爷作品在艺人们的手中诞生,让老北京兔儿爷在传承中发展壮大,更加多姿多彩。 让兔儿爷走进21世纪 20世纪80年代初,一度消失30年的老北京兔儿爷逐渐恢复,制作兔儿爷的艺人逐年增多。有的艺人采用了新型材料和工艺,兔儿爷的样式因此发生了变化。他们在继承传统兔儿爷元素的基础上,生发出无穷的创意。 提到北京兔儿爷的传承与发展,韩增启、双起翔、胡鹏飞、林爱幸、韩宝才等人,可算作当代北京兔儿爷的制作名家。而吉兔坊的创始人胡鹏飞,应该说对北京兔儿爷的创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胡鹏飞不是北京人,他来自陕西著名的美术之乡凤翔县。凤翔民间泥塑起源于明朝晚期,流传至今依然兴盛,其代表作彩塑大坐虎和彩塑大挂虎,以其色泽鲜艳、造型古朴而享誉海内外。胡鹏飞自幼受民间美术的熏陶,奠定了民族化的审美志趣。2006年,在北京经营了6年凤翔泥塑的胡鹏飞,了解到北京人十分喜欢兔儿爷,便开始尝试制作兔儿爷。这一尝试便开辟了他新的创作途径,且一发不可收。2007年,他为北京民俗学会所在的东岳庙制作了数百个兔儿爷,组成了一座兔儿爷山,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也因此唤起了年轻人对兔儿爷的重新认识。从那以后,很多不知兔儿爷为何物的人开始了解它的身世,追溯它的历史,关心它的民俗意义,老北京兔儿爷再次流行开来。 胡鹏飞的兔儿爷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骑黑虎、骑黄虎、骑白象、骑麒麟、牡丹座等,继承老北京传统风格的经典兔儿爷。另一类兔儿爷则借鉴当代雕塑元素,制作成了卡通式的新兔儿爷。此类作品带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容颜喜庆,笑意不禁,两只大耳朵紧贴在头上。虽然老人们觉得这种兔儿爷已经不是当年的兔儿爷了,但是,年轻人却十分喜爱。他们认为,兔儿爷在21世纪应该是这个样子。为把握当代青年的审美需求,胡鹏飞还深入市场调查,设计出“摇鼓兔儿爷’等新产品,深受年轻人喜爱。而为了区分兔儿爷与凤翔泥塑的界限,胡鹏飞特别注册了“吉兔坊”商标,专门用于兔儿爷系列的产品,这也体现出我们的民间艺术家自觉的维权意识和经营策略。 “民间美术必须创新,不创新就没有出路。”这是胡鹏飞始终坚持的创作理念。他的这种理念,代表着当今新一代民间艺人的创作观念。其实,探寻包括兔儿爷在内的北京民间泥塑历史发展的轨迹,你会发现,只有在继承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才能打造出长盛不衰的品牌,才能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