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意识的没顶之灾
作者: Ergo Proxy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产生”  
描述: 从“意识形状”到“意识行动”,没顶公司对意识的思考又深入了一步。正如此次“意识行动”的展览前言中说到的:没顶公司的作品将围绕“行动”这一不断强调的概念展开,为观者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欣赏艺术品的方式,拓展了“物”存在的可能性,同时也重新定义了观看的权利关系。 听起来有些故弄玄虚?记者在现场也有同样的感受。在2011年11月12日上海香格纳画廊“意识行动”的开幕展上,没顶公司为观众带来了四组全新的“意识”作品:行为与装置相结合的展览同名作品《意识行动》、大型雕塑“神”系列、两组由绳索捆绑的仿真人雕塑组成的装置“玩”系列以及根据拍摄自上海、贵州赤贫家庭照片绘画的“猎物”古典油画系列,同时现场还表演了没顶公司上半年推出的“意识形状”健身操。 将四组完全不搭的作品放在同一个展览中,对于众多意识尚未“启蒙”的观众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舒勇和他的社会 舒勇个人作品展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产生”  
描述: 舒勇是位全能且多产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创作囊括了水墨、油画、雕塑、摄影、装置、行为、观念等门类,涉猎艺术范畴之广,创作作品形式之丰富,在当代艺术领域中实属罕见。舒勇更是位有使命感的艺术家,他把艺术与慈善结合、把艺术与环保结合、把艺术与社会责任结合,在创作作品的同时也完成了一般艺术家所完成不了的使命。 舒勇的水墨 舒勇用当代艺术的思维模式继承了山水画形成的智慧和财富。舒勇借用后现代甚至无厘头的方式,把自己对社会的各种态度,以山水画的样式为表现形式赤裸而直接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这种呈现看似异常又或者夸张,但确实给我们制造了过目不忘耳目一新的效果,欣赏每幅作品都像是在阅读一个寓言故事 , 或者说在进行一个互动问答, 让我们不得不根据他设定或许根本就没有答案的问题,往下思考,寻找答案。
永乐拍卖抽象表现主义的山水本质赵无极《18.3.68》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产生”  
描述: 赵无极,在其一生的创作生命里,在对西方绘画的材质及方法论的沿袭中,始终不断地在东方传统美学的延续和发展上寻求突破,在精神上回归中国传统艺术的人文精神,一步一步地实现中国与西方这两大古老文明在传承与创新间的激荡与融合。 作为中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华人艺术家,赵无极在全球艺术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永乐2012春拍即将呈现赵无极创作于1968年的巅峰巨作《18.3.68》。 1960年代中期对于赵无极来说,无论是生活上或是创作方面,都是变化强烈而频繁的时期,此时他将无处宣泄的情绪投入创作之中,进入到厚积薄发的巅峰创作阶段。艺术家在1985年时回忆道:“我从1935年画油画,到1964年—用了30年才真正懂得油画自由的方法。”30年间创作所积累的能量清晰的展现于巅峰状态的1968年的这件《18.3.68》。 不同于上世纪60年代早期的作品,赵无极60年代后期创作专注于以色彩与线条表现中国传统山水画总所蕴藏的宇宙自然境界。观者在自由的抽象笔触间能体验到山峰岚气在千岩万壑间游转、烟云蒸腾、晦冥变化、风声飒飒、微风拂过水面掀起涟漪等等玄妙的自然力量。经过30多年漫长的探索,线条从物象的轮廓、文字符号的刻画至抽象的情感挥洒,艺术家在此阶段的作品包含了最大限度的概括性、含蓄性、象征性、和诗意性,在无形中成为艺术家内在与生命轨迹的记录。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