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秦俑艺术初探
作者: 袁仲一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马   秦俑   地主阶级   艺术风格   骑兵   陶俑   俑坑   秦始皇陵   鞍马   新石器时代  
描述: 自1974年以来,在秦始皇陵东侧先后发现一、二、三号兵马俑坑,总面积约二万余平方米。经过试掘,三个俑坑计出土身高1.8—1.97米的陶质武士俑近千件,和真马大小相似的陶马百余匹。估计三个坑内埋藏的武士俑约七千余件,战车一百三十余乘,驾车的陶马五百余匹,骑兵的鞍马百余匹。是座秦代雕塑艺术的宝库。本文拟就其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和艺术技巧以及产生的社会条件等问题,作点粗浅的探讨。
漫话拍马
作者: 商子雍   来源: 人文杂志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拍马者   十分坦率   阿谀逢迎   郑注   寿烛   王守澄   唐文宗   严嵩  
描述: 阿谀、奉承、谄媚、逢迎,都是一个意思,俗话叫做拍马,是旧社会讨好上司的一种卑劣手段,古已有之。明人王世贞的传奇《鸣凤记》中有《严寿》一折,写了个专事阿谀逢迎、谄媚邀宠的势利小人赵文华。当他得知当朝权贵严嵩新造了一座万花楼,单少一条铺单,便“买嘱匠人”,量了尺寸,专门打一条五彩大绒单,送去铺在楼上。在严嵩生日那天,赵文华又不惜工本,特地制作了一对价值连城的奇异寿烛送进严府,还左一个“拜大人为严父”,右一个“待儿子送酒”,其情其状,今人作呕。赵文华为什么要如此低三下四?他自己说得十分坦率:“若不乞哀于黄昏,怎得骄人于白日”。果然,在博得严嵩的欢心以后,赵文华立即从一个刑部次要官员一跃而为“通政”,执掌了“内外奏章”,一时间权势炙手可热。这是由拍马而升官发财之一例。
美术系简讯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静物写生   中国画专业   马拉之死   透纳   工艺美术系   《历代名画记》   南京艺术学院   油画专业   画史   采薇图  
描述: 今年一月份以来,美术系连续举办了各种美术作品展览。《李新油画风景画展览》、《张文俊山水画展》、《陈志华、陆国英写生汇报展览》先后在本院展览馆展出;《丁吉甫、李长白、高冠华、张文俊国画作品展览》在南京博物院展出。《曹志桂书法展览》在本院陈列展出后,还在南京建邺区展出。
八四方年少 老干绽新花——刘海粟教授及其画展
作者: 谢海燕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史论   马克思主义   艺术教育   刘海粟   中国文艺复兴   画展   七十年   中国画   油画   新阶段  
描述: 当四届文代会宣告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马克思主义文艺方针的条件已日益成熟,我国文学艺术蓬勃繁荣、争奇斗妍的新阶段,将通过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刘海粟绘画展览》在南京展出,宛如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文艺复兴的花园里,一株经历七十年沧桑的老干正在绽发朵朵新花,怎能不令人
笔所未到气已吞——读海粟老人的中国画
作者: 周积寅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史论   四人帮   刘海粟   美术工作者   老人   书法   艺术成就   学习欣赏   中国画   黄山  
描述: 《刘海粟绘画展览》在北京、南京和上海等地展出,被埋没了二十二年的老画家的艺术精粹又重新与人民见面了。它为广大美术工作者和美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学习欣赏的机会。倘若不是粉碎"四人帮",正本清源,那是不可想像的事。他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油画、国画、书法、诗词,美术史论无不擅长,并且显示出他艺术上惊人的创造和理论上的独到见地。特别是他的中国画,经过大半个世纪的
美术系简讯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系   张文俊   油画风景画   油画写生   展览馆   月份   南京博物院   巡回展览   美术作品   国画作品  
描述: 今年一月份以来,美术系连续举办了各种美术作品展览。《李新油画风景画展览》、《张文俊山水画展》、《陈志华、陆国英写生汇报展览》先后在本院展览馆展出;《丁吉甫、李长白、高冠华、张文俊国画作品展览》在南京博物院展出。《曹志桂书法展览》在本院陈列展出后,还在南京建邺区展出。
“三面保义”辨
作者: 朱瑞熙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化   三面保义   北宋   《桂林方氏宗谱》  
描述: 近年来,在北宋末年方腊起义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个生疏的名词,叫做“三面保义”。说是曾经参预镇压方腊起义的青溪县土豪方庚的一个称号,意为“八面玲珑”。根据是《桂林方氏宗谱》所录南宋绍兴年问洪适所撰奏状,即所谓《洪丞相奏文》。
刘海粟油画的艺术风格
作者: 朱金楼   来源: 南艺学报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刘海粟   传统绘画   油画民族化   西方绘画   艺术风格   老人   后期印象主义   作品   民族化道路  
描述: 海粟老人是驰名中外我国最早的油画家之一。他具有创新精神和毁誉不计的勇气,犹如为人体模特儿斗争那样。作为油画家,他在艺术上更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风貌和胆识。早在二十年代以前他就接受西方现代新兴画派——特别是后期印象主义的影响,并且矢力于油画民族化道路的开拓。他的不屈不挠的探索,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的油画生
创作油画《四月雪》的体会
作者: 钱大经   来源: 南艺学报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运动   中华民族   指导思想   构思   创作   群众运动   艺术语言   专制统治   油画   民主精神  
描述: "四五"运动是反抗专制统治进出的一声呐喊,是中华民族痛苦漫长的民主斗争史中新的一页。时值今日,我们对待这样伟大的历史运动,要使她永存在人们的心里,使她的民主精神发扬廓大,为祖国的未来继续呐喊和斗争。这就是我创作油画《四月雪》的指导思想。
在油画民族化的道路上迈进--谈苏天赐油画的艺术风格
作者: 陈积厚   来源: 南艺学报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工作   苏天赐   油画民族化   艺术风格   四十年代   写意画   作品   老教师   林风眠   勇于创新  
描述: 苏天赐同志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多年,是一位富有经验的老教师。他在教学之余,努力钻研油画,勇于创新。今年六月间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出的七十余件作品中,除风景外,还有静物和肖像,丰富多采,生动感人。苏天赐在四十年代初期进入国立艺专,在艺坛前辈林风眠的画室里得到正规的学习。并受到著名
< 1 2 3 ... 6 7 8 ... 74 75 7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