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国画山水在陶瓷上的应用
作者: 曹志凯   王花明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陶瓷应用   国画山水  
描述: 国画山水简称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人们常常把它称为中国山水画。中国陶瓷工艺结合多种艺术以此形成了特殊的艺术效果,其中把国画山水应用到陶瓷中便是常见的技法之一,这种风格技巧赋予了陶瓷极强的艺术价值。因此本文主要以研究山水画在陶瓷上的应用为主,分别从历史渊源、传承与创新、应用艺术特色三方面进行分析。
细节管理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 李迎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改良塞丁格技术   PICC置管   细节管理   超声引导  
描述: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PICC置管患者60例,根据护理管理方法分为常规管理组和细节管理组,每组30例。对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一次置管成功、住院时间、留置导管时间、术后并发症、置管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细节管理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P<0.05),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管理组(P<0.05),留置导管时间显著长于常规管理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组(P<0.05),置管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好。
存“形”尚“意”——宋代宫廷花鸟画绘画语言研究
作者: 马俐   翟思婷   来源: 美与时代(中)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意象表达   艺术表现   宫廷花鸟画  
描述: 文章针对宋代宫廷花鸟画艺术的题材、构图、表现形式三个方面来阐述宋代宫廷花鸟画的艺术表现,从宋代宫廷花鸟画艺术所折射出的美学思想、审美情结、"形"与"意"的表达倾向三个因素来阐释宋代宫廷花鸟画艺术的意象表达,围绕宋代宫廷花鸟画的形态与哲学内涵进行多维度的探讨。
动漫陶瓷偶的制作探究
作者: 康修机   刘星辰   来源: 大观(论坛)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偶动画   陶瓷   创作  
描述: 陶瓷材质作为偶动画的创作基底,不单单是对偶动画形式上的一种创新,更是对陶瓷材质一种全新的展示。根据陶瓷与偶动画结合的方式,通过对陶瓷偶的材质、陶瓷偶的制作方式以及陶瓷偶动画拍摄方法进行分析,及其创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为更好地展示陶瓷偶独一无二的韵味。
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 李柯莉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满意度   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   应用效果   自然分娩  
描述: 目的 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10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60例自然分娩的单胎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进行接生,对照组采用会阴保护接生技术进行接生,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会阴裂伤率、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以及对医院接生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会阴裂伤率、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以及产后出血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产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孕妇自然分娩的过程中,采用新式的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能够改变传统的接生助产“一刀切”的现象,降低产妇的会阴裂伤率、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以及产后出血率,减轻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所受的痛苦,促进产妇产后的快速恢复,产妇对于接生的过程与效果也比较满意,是一项较为理想的自然分娩接生技术,值得临床行广泛推广应用。
动漫陶瓷偶的制作探究
作者: 康修机   刘星辰   来源: 大观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偶动画   陶瓷   创作  
描述: 陶瓷材质作为偶动画的创作基底,不单单是对偶动画形式上的一种创新,更是对陶瓷材质一种全新的展示.根据陶瓷与偶动画结合的方式,通过对陶瓷偶的材质、 陶瓷偶的制作方式以及陶瓷偶动画拍摄方法进行分析,及其创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为更好地展示陶瓷偶独一无二的韵味.
徐乙嘉作品
作者: 徐乙嘉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偶动画   陶瓷   创作  
描述: 徐乙嘉作品
森林培育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
作者: 程小东   来源: 吉林农业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森林培育   生态环境   影响  
描述: 森林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的培育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建设。本文阐述了森林培育与生态环境的概念,并就森林培育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展开了讨论,指明森林培育具有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维护生态多样性、缓解温室效应、保障农业发展等作用,进而推动生态环境建设。
进展期胃癌TP酶活性与XELOX新辅助化疗效果研究
作者: 胡浔科   余亚萍   来源: 当代医学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进展期   TP酶活性   XELOX新辅助化疗   胃癌  
描述: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TP酶活性与XELOX新辅助化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7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归纳总结,从中随机抽取106例进行临床研究,根据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其中研究组通过XELOX新辅助化疗,对照组则直接实施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TP酶浓度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TP浓度均数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的TP酶活性与XELOX新辅助化疗效果存在密切联系,同时XELOX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甚佳。
浮梁古县衙—“江南第一衙”
作者: 暂无 来源: 地图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区   江南   新昌县   景德镇市   旧城   浮梁县  
描述: 浮梁县古县衙位于景德镇市浮梁县的旧城村,距景德镇市区8公里.唐天宝元年(742年),新昌县改名为浮梁县,属饶州.唐元和十一年(816年),浮梁县县治迁到今旧城村,自此旧城村成为历代浮梁县的县治.1916年,浮梁县的县治迁至景德镇市区的莲花塘一带,旧城村由此结束了长达1100年的县治历史. 旧城村现存的古县衙建筑多建于清朝康熙四年(1665年),有350年的历史.其中,“亲民堂”因火灾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重建.有清一代,浮梁县衙进行过多次修缮.古县衙大堂(也称亲民堂)的最后一次修葺是在宣统元年(1909年),由时任知县张承祖主持修葺.1916年,古县衙成为当时县政府的留守处,抗日战争时用作临时中学.新中国成立后,古县衙先后被改作学校和工厂.所以,古县衙的主体建筑得以保存,是现存较为完整的古代传统县级衙署,享有“江南第一衙”的美称.1987年,其被定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 2 3 ... 45 46 47 ... 950 951 95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