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蕾吉肖像(油画)1909年
作者: 雅夫伦斯基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肖像  
描述: 蕾吉肖像(油画)1909年
风中新娘(油画)1914年 〔奥地利〕
作者: 科柯施卡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肖像  
描述: 风中新娘(油画)1914年 〔奥地利〕
女人和狗(油画)1977—1978年 〔英国〕
作者: 杰克林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观物象   现实主义   布鲁斯   矿物质颜料   起居室   人物画   印象主义   咖啡桌   色调变化   作品  
描述: 女人和狗(油画)1977—1978年 〔英国〕
拿扇子的女人(油画)1905年 〔西班牙〕
作者: 毕加索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观物象   现实主义   布鲁斯   矿物质颜料   起居室   人物画   印象主义   咖啡桌   色调变化   作品  
描述: 拿扇子的女人(油画)1905年 〔西班牙〕
日本版画家北冈文雄
作者: 梁栋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45年   版画家   中学校   日本版画   东京   丹东   四十年代   三年级   解放区   艺术学校  
描述: 日本著名版画家北冈文雄,1918年生于东京,中学时代即喜爱美术。1936年考入东京国立艺术学校油画系。三年级时又选修了副科版画,从师传统版画家平冢运一先生。1941年毕业。 四十年代,北冈追随其师加藤来到中国。1945年在丹东解放区巧遇到昔日东京的中国同学田风。田风当时在丹东组织白山艺术学校,在那里,北冈
德累斯顿附近的易北河(油画)1919年 〔奥地利〕
作者: 科柯施卡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45年   版画家   中学校   日本版画   东京   丹东   四十年代   三年级   解放区   艺术学校  
描述: 德累斯顿附近的易北河(油画)1919年 〔奥地利〕
法国毕加索陈列馆在筹建中
作者: 啸声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盐税   房主   巴黎   现代艺术博物馆   毕加索   法国政府   陈列馆   作品   雕塑   油画  
描述: 目前,法国政府正在积极筹建毕加索陈列馆,该馆将于1981年(毕加索诞生一百周年)正式开放。 陈列馆将设在巴黎市马海区的于伊涅府中。这是一幢古老建筑,建于1656年,外号“鹹公馆”,因原房主为盐税官吏,是个暴发户,故有此名;巴黎人至今这样称呼它。 该馆将拥有毕加索的油画229幅,雕塑149件,小
“真正的画家是受心灵指导的”—梵高书信摘译
作者: 平野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书信   艺术价值   艺术家   伦勃朗   印象派画家   德拉克   作品   梵高   油画  
描述: 在狄克斯岛上有许多造船所。当我到达那里的时候,我仔细地观察它们:一个必须学习创作的人,一定要注意这些工人,特别是刚好要在工厂里画些习作的情况下。在码头上,美术家可以找到多少绘画的题材啊! 临死的时候自己知道已经完成一些真正好的作品,并且知道,通过这些作品,他将至少活在一些人的记忆里,并且作为后辈的好榜样而永垂不朽,这不能不是一件好事。一件好作品——它可能不是永垂不朽的,但是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是永恒的,作品本
温森特·梵高的生平
作者: W·阿德   周锡福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风格   艺术作品   安特卫普   传教士   自画像   印象派画家   寄宿学校   作品创作   梵高   油画  
描述: 当人们提到温森特·梵高的名字时,我们会立即想到许许多多闪烁着艺术魅力的画图。同时一幅凄凉悲惨的景象也会浮现在我们脑海里:在一条荒芜的小径上,一个人背着沉重的十字架——自己辛苦阴郁的一生——,他一步步拖曳着走向各各他(基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译注)。 在梵高的身上,艺术和生活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我们不能象一般的“艺术家论文”一样,对他的生活和艺术创造分别论述。他的一生不从属于任何时代或环境,他的作品创作时也没有计划,没有方向。这两点是与众不同的,是梵高独具的风格。
居斯塔夫·莫罗
作者: 皮尔·路易·玛狄奥   齐春晓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字   素描   水彩画   艺术家   想像力   美术史   速写   作品   油画   半个世纪  
描述: 1898年,莫罗悄悄地离开了人间,这正是他所希求的。即使他在活着的时候,也尽量避免引起公众的注意。就是那些经常登门拜访他的学生,也感到莫罗很神秘。莫罗死后不久,他的名字几乎就被人遗忘了。六十年代以前,美术史家对莫罗的作品还不感兴趣。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他的艺术重新引
< 1 2 3 ... 26 27 28 ... 94 95 9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