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清康熙青花瓷器鉴定浅说
作者: 王瑞华   来源: 收藏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康熙年间   色彩   康熙朝   花纹图案  
描述: 清康熙青花瓷器鉴定浅说
明崇祯青花饮中八仙图笔筒
作者: 朱军   来源: 收藏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康熙年间   色彩   康熙朝   花纹图案  
描述: 明崇祯青花饮中八仙图笔筒
触笔成趣 偶然天成——读曾维开大师青花釉里红瓷
作者: 曹新民   来源: 收藏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康熙年间   色彩   康熙朝   花纹图案  
描述: 触笔成趣 偶然天成——读曾维开大师青花釉里红瓷
工笔花鸟画和染织美术
作者: 张晓星   来源: 艺苑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专业   纹样设计   美术设计   花鸟画构图   白描花卉   染织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艺术形式   工艺美术  
描述: 工笔花鸟画和染织美术
古埃及新王国及中东同期墓室浮雕和中国汉画像石刻艺术风格之比较
作者: 范小平   来源: 艺苑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陵十二钗   试制   装饰壁画   室内装饰   青瓷   旅游事业   处理手法   陶瓷壁画   建筑装饰   浮雕壁画  
描述: 古埃及新王国及中东同期墓室浮雕和中国汉画像石刻艺术风格之比较
中国油画的滥觞
作者: 鹤田武良著   冯慧芬译   来源: 艺苑(美术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油画   艺术评论  
描述: 中国油画的滥觞
卡尔·桑德堡诗三首
作者: 卡尔·桑德堡   孟宪忠   来源: 译林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二次世界大战   民俗学者   卡尔·桑德堡   师专英语   伟大的诗人   惠特曼   长篇小说   月亮诗   马铃薯   黄铜币  
描述: 卡尔·桑德堡(1878——1967),美国诗人、历史学家、民俗学者、小说家。1914年他的《芝加哥诗歌》发表在《诗歌》杂志上。他在一首惠特曼式自由诗《烟与钢》(1920)中歌颂了工人,在大萧条时期的1936年发表的《人民,是的》中肯定了人民前进的力量。他演唱的民歌很受听众欢迎。他先后写出6卷林肯传,其中写战争岁月的林肯的后4卷曾得普利策历史奖。194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纪念岩》概括了1620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历史。他的《诗全集》出版于1950年。桑德堡的诗有的粗犷、热情、豪放、气势磅礴,而有的则婉约细腻,好似玲珑剔透的艺术珍品。他被誉为惠特曼忠实而出色的继承人,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本刊曾介绍过桑德堡的诗,欣闻桑德堡国际研讨会将在中国举行,本刊特此再发表这位著名诗人的三首短诗,以飨读者。
《平安夜》的歌声
作者: 暂无 来源: 音乐世界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点燃   五彩缤纷   蜡烛   装饰   歌曲   风俗   幸福   普通人   圣诞树   圣诞节  
描述: 在每年的圣诞节之夜。全家围坐在装饰得五彩缤纷的圣涎树旁,点燃了蜡烛,齐声合唱一曲《平安夜》,互祝生活幸福和快乐,这已成为欧、美国家中盛行的一种风俗,而《平安夜》这首歌曲也因此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一首名曲。这首世界闻名的圣诞歌曲的作者,是两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他们是居住于奥地利的提尔洛山区中的名
《东方红》唱片诞生记
作者: 江元舟   来源: 音乐世界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角   赴德国   相思树   东方红   贺绿汀   周总理   彩色影片   唱片   周恩来总理   实验工厂  
描述: 1951年的早春,对于颜鹤鸣来说,真是终生难忘。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他自己也没想到,周恩来总理会把制造《东方红》唱片这副重担,一下子压到他的肩上。周总理深夜观片还是在10天之前,著名越剧演员袁雪芬来到中国五彩电影实验工厂厂长颜鹤鸣的家,告诉他一个喜讯:周总理要审看越剧故事片《相思树》,准备赴德国柏林参加国际影展。《相思树》是国产第二部16毫米彩色影片,由桑弧导演,袁雪芬和范瑞娟饰演男女主角,颜鹤鸣摄影和制片,阿克发胶片公司、文华影片
来自德国的考生
作者: 周钰   来源: 音乐世界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提琴   考试   草原   乐器演奏   东方音乐   中国   外国人   考官   德国   二胡  
描述: 今年四川省业余乐器演奏联合考级的二胡考场里走进了一位娇小玲珑的外国姑娘,考官们无不以惊奇和怀疑的眼光打量着她。她能够胜任吗?她能够把握中国乐曲吗?她能够通过五级考试吗?随着《奔驰在千里草原》、《喜看麦田千层浪》乐曲声,考官们沉寝在她的音乐之中,当她奏完最后一个音符时,考官们异口同声的说:“好”!在交谈中大家才知道这位外国姑娘只有半年的二胡学历。而这次考试的第二首乐曲只拉了两个星期,更使大家赞叹不已。
< 1 2 3 ... 240 241 242 ... 259 260 26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