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263226 条
城市的风向标:雕塑
作者:
陈睿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
艺术设计
城市雕塑
描述:
城市雕塑是历史的见证,城市的记忆。城市雕塑的意义不是雕塑家给定的,而是时间赋予的,关键在于它能否和城市形成对话和记忆。本文从城市雕塑的主题、自身的性质与环境的关系来谈谈城市雕塑的艺术与设计,在城市中找到一种新的追求。
雕塑符号浅析
作者:
刘颖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语言
符号学
描述:
符号学是由西方语言学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一种分析的科学。从方法论上讲,符号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人类文明现象的新角度,使人们看到人类文明的共性,及千差万别现象的符号通性。雕塑的符号语言主要体现在形式上,形式是雕塑有机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使用,评价等活动的对象和起点,也是雕塑有机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使用评价等活动的对象和起点,也是雕塑要提供的最终结果,所以雕塑形式也是设计者及理论家们关注的焦点。
谈亨利·摩尔雕塑艺术中的东方对偶精神
作者:
姚丹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亨利·摩尔
东方对偶精神
雕塑
描述:
从亨利·摩尔的雕塑艺术解读出东方艺术中的意与境、意与趣、意与匠、形与神、似与非似、材料与创作、孔洞与整体这一系列的对偶范畴。不仅是对他作品中东方智慧的体现,同时也解答出作为外来文化的典范代表在无意中找到共鸣点时同样也能在异域东方被广泛接受。
纤维艺术盛宴:浅谈如何表现和发展软雕塑
作者:
孙洋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元素
空间性
装饰色彩
描述:
纤维艺术逐步走进大众的生活,随之而来的从墙面传统挂毯形式走入立体式,从视觉上有着更接近雕塑的意味。因而产生了被称为软雕塑的这种纤维艺术形式的雏形。从某种角度说,发展软雕塑能使现代纤维艺术从狭隘的平面观念中解脱出来,走进现代与现代思潮完美的结合。因此,文章就怎样表现和发展软雕塑将是打开走向现代大门的钥匙,发挥纤维艺术优势与现代艺术的结合点展开论述。
展览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元素
空间性
装饰色彩
描述:
雕塑作品近50件,涵盖大理石雕塑、青铜雕塑、石膏雕塑和陶塑作品等,呈现博物馆近1 个世纪以来收集的罗丹藏品。809号展厅重点展出馆藏罗丹的素描、版画、信件、插画,以及
拉里·贝尔:我与光线的约会
作者:
文A
>张慧娟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贝尔
约会
光线
描述:
"每一个创作都只不过是一个实验、一种体会、一项研究的印记,不多也不少。"——拉里·贝尔拉里·贝尔(Larry Bell)美国著名艺术家、雕塑家,2016年获得棕榈艺术展(Palm Springs Fine Art Affair)终身成就奖,也是全国艺术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和古根海姆基金会(Guggenheim Foundation)的创作基金的获得者。从豪瑟沃斯画廊(Hauser&Wirth,当代艺术市场中最具影响力的画廊之一)给出的拉里·贝尔的生平中可以看到贝尔每年都穿梭在大
建筑雕塑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多元复合人造石”
作者:
朱勇前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材料
雕塑
应用
描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雕塑在材料上的运用在不断地延伸和发展,几乎用尽了当代材料的各个领域。多元复合人造石具有强度高、重量轻、可塑性好的优点,并兼有防火、耐水、防裂、耐冲击、抗冻和收缩小诸特点。它的开发较好地解决了用普通砼制作建筑雕塑及其它建筑装饰品存在的干燥收缩大,徐变大,碱大等问题,为建筑艺术家、雕塑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走向成功:达利雕塑的发展历程
作者:
陆刚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萨尔瓦多·达利
超现实主义
现代雕塑
描述:
伟大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达利的雕塑作品以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展现着脱离理性世界的绝对真实。他大胆的进行着以梦幻,潜意识,非理性下的绝对真实为中心主题的雕塑探索,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纵观达利雕塑的发展历程,三十年代达利以两件具有装配性质的雕塑开始了自己的雕塑探索历程,经过几十年的艺术探索、实践,终于在七八十年代迎来了其雕塑创作的高峰、也是其雕塑的最终成熟。
中国古代雕塑的造型特征
作者:
过莎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语言
古代雕塑
意的传达
描述:
文章通过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理念与世界观的剖析,揭示了中国古代雕塑的特性——中国雕塑在应物造型中体现的人与自然的互通性与雕塑形体与材质的相互适应性。以及中国雕塑家们始终追求的最高境界,一种东方式的表达,雕塑的艺术精神,意的传达。
雕塑与环境的和谐对话:解析巴塞罗那的现代城市雕塑
作者:
王烨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空间
巴塞罗那
环境艺术
城市雕塑
描述:
巴塞罗那的现代城市雕塑在提升城市艺术形象、彰显城市文化特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场所性、历史性、民族性、公众性、公共环境设施雕塑化等五个方面分析,阐述了巴塞罗那城市雕塑的特点,研究这些特点对提高我国城市雕塑的创作水平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