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19017 条
-
浅谈工笔仕女人物画的服饰美
-
作者:
闫娜娜
吴国良
来源:
青年与社会(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侍女
人物画
服饰
-
描述:
从远古时代开始至今,人们的服饰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其中,由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保守思想,古代仕女的服饰总是趋于拘谨,但却华贵富丽,精关绝伦。仔细研究一下古代仕女的服饰,似在华丽的殿堂散步一般,让人流连忘返。
-
基于西藏宗教艺术的酥油花雕塑艺术研究
-
作者:
刘珣
来源:
青年与社会(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酥油花
西藏宗教艺术
雕塑艺术
-
描述:
我国藏族独有的酥油花雕塑艺术,是一种软雕塑,由于其艺术形式特点,也被人称为酥油花立体连环画。酥油是藏族人们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是一种从牲畜奶品中提炼出来的脂肪。当这种油脂凝固后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并且色泽圆润,在酥油中加入矿物质颜料,可以将一些人物、草木、故事等在凝固后的油脂上塑造出来,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文章就对酥油花雕塑艺术的由来以及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增强人们对藏族文化的认识。
-
浅析吴冠中绘画
-
作者:
贾祯艳
来源:
青年与社会(中)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风格
绘画思想
意境
-
描述:
吴冠中中国当代致力于“中西融合”艺术实践的先驱者。其艺术作品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西方油画绘画语言巧妙融合,创造出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油画样式和现代水墨画样式。为油画民族化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对当代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
透纳绘画艺术探微
-
作者:
郭锐
来源:
青年与社会(中)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透纳
康斯太勃尔
印象主义
-
描述:
透纳是十九世纪西方画坛最为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以油画著称,同时又对水彩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将英国水彩画推向了繁荣的巅峰。透纳让水彩画脱离了线条和淡彩的束缚,对色彩在空气中如何得以呈现进行了大量尝试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他被看作印象主义的先驱,为现代主义艺术的到来开创了道路。
-
名著续写的“颠覆”策略
-
作者:
程颖洁
来源:
青年与社会(中)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班纳特小姐的自立》
名著续写
女性意识
符号矩阵
“颠覆”
-
描述:
名著续写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内容百变、质量参差的续写文本常令读者困于选择。以对《傲慢与偏见》的续写为例,其中既有工笔承接,亦有诡谲创新,令人眼花缭乱。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创作的《班纳特小姐的自立》就因其颠覆性的人物、情节设置而令读者大跌眼镜。不过,评判续作价值的标准有时并不囿于“忠实”二字。借助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比对原著与续作,可看出奥斯丁与麦卡洛在婚姻观、价值观方面的女性意识差异。“颠覆式”的名著续写或也值得一读。
-
浅谈中国哲学的发端
-
作者:
潘鹂
来源:
青年与社会(中)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诸子
思想
哲学
-
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学子贤哲,创造出一系列五彩缤纷的理论学说,这些理论学说对我国社会政治思想、科技成就乃至文化传统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文章集中于其思想理论核心内容分析了造成我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原因,从而浅析了中国古代主流的哲学思想。
-
生活的流行色
-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与社会(中)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温暖
生活
母亲
人生
流行色
世界
-
描述:
人生就像一个五彩线团,不论什么时候,只要顺着时光轻轻抽出一缕来,你就会从这往昔生活的经纬上发现人生的各种折光。最令人留恋的要算它的开头--你一无所知地降临于这个世界,睁开眼,展开耳廓,你激动了。这世界居然这般明朗宽敞!比之那温暖却混沌的母体美多了。那时你的心中满是花的馨香,草的清新,还有母亲摇篮旁充满爱心的低唱。
-
油画《蓬巴杜夫人》审美阐释
-
作者:
周斌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审美世界
精神情感世界
蓬巴杜夫人
审美
物质生活世界
-
描述:
法国18世纪著名的画家布歇于1758年创作了这幅油画《蓬巴杜夫人》,我们可以看到油画中蓬巴杜夫人身着美仑美奂的服饰、光洁的肌肤、雍容的体态、高贵优雅的举止,就像刚从历史的境像中走来,却没有一点陈旧离我们远去的痕迹。我们可以在这幅画的背后看到蓬巴杜夫人的物质生活世界、精神情感世界和艺术审美世界。
-
庞茂琨作品
-
作者:
庞茂琨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布面油画
-
描述:
庞茂琨作品
-
现代工笔花鸟的装饰性
-
作者:
罗婧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趣味
装饰
色彩线
-
描述:
中国画处于多元发展的时期,中国花鸟画也正处在一个多元发展的观念中。"线"、"色"是中国画特有的元素和独特风格的标志。在国画的世界里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从装饰语言的角度来看这两种元素在现代花鸟中同样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随着创作的不断深入,大众审美情趣的提高,审美的趣味性不断融入画中,装饰意趣在国画中的表现也越加明显,造型的多变、形式上的丰富性、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也被渐渐的纳入在当代工笔花鸟中。现代工笔花鸟的多元发展和形式的多样性不仅有利于画家们表现艺术情感和精神上的寄托,同时带给人们一种新的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