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评黄泳瑜的“风情散文”
作者: 叶植辉   来源: 广州研究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散文语言   艺术论   作者   广州人   鸡蛋花   风情散文   十一届三中全会   广州市   南方周末  
描述: 法国雕塑家罗丹有一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艺术论》)长期生活在广州的人,对于这个城市的变化,也许习以为常,或者诸多忽略,但黄泳瑜却能以敏锐的眼睛,注视着广州的变化,注视着一种容易被人,特别是被广州人忽视的美——广州风情。他的散文,几乎全部内容都是描
陶瓷隧道窑予热带流体动力的模型研究
作者: 朱宣惠   杨正方   王雁冰   来源: 硅酸盐通报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排烟   漏风量   陶瓷隧道窑   气体流速   气体流量   热带   流体流动   压力降   流体动力   负压值  
描述: 用模型研究了陶瓷隧道予热带漏风量与窑内负压、漏风面积、料垛码法、窑内气体流速等诸因素的关系;分散排烟对窖内流体流动的影响以及气体流经园柱料垛的压力降。提出漏风量随窑内负压、漏风面积的增大呈抛物线关系增加,随窑内气体流速的增大而减小。料垛码法的影响甚小。分散排烟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流速沿高度方向分布的均匀性,但随着分散排烟予热带窑内气体流量的减小又会使漏风量增大。绕流情况下压力降的测试结果与用压力降实验公式,计算相吻合。
也谈怎样变煤炭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作者: 时培真   章天香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产能力   资源优势   综合利用   贵州省   投资回收期   煤炭   小煤窑   生产过剩   经济优势   原煤  
描述: 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如何把煤炭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试作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贵州全省的原煤生产能力为2,000万吨.其中:国家统配煤矿48处,年产原煤740万吨;省地县煤矿72处,年产原煤330万吨;小煤窑10,000多个,年产原煤约...
莫友芝的藏书及其在学术上的影响
作者: 杨祖恺   来源: 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贵州独山   郑子尹   收藏家   抄本   莫友芝   学术研究   校勘   历史文献   藏书家   叶德辉  
描述: 1 清代乾嘉时著名学者洪亮吉把我国的藏书家分为五类,即考订家、校讐家、收藏家、赏鉴家和掠贩家。叶德辉则以为考订与校讐实是二而一,应该统称之为著述家;若专以善本为祖本,重行刊印流传,则当称为校刊家
月季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农业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红   中性土壤   红紫   五彩缤纷   黛绿   月季花   纷披   传统名花   喜阳   栽培历史  
描述: 月季花开,黄白黛绿,红紫纷披,绮丽灿烂,五彩缤纷,“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素有“花中皇后”之称。月季是我国原产的传统名花之一,
宽帮乡大力营造薪发林
作者: 洪生   来源: 新农业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灾害   丘陵山区   乡地   发展林业   薪炭林   树叶   荆条   用材林   疙瘩   水土流失  
描述: 绥中县宽帮乡地处丘陵山区,过去严重缺柴,人们刨荆条疙瘩、草根、搂树叶当柴烧;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沉痛的教训,使这个乡认识到发展林业生产的重要性。从1966年开始,大力营造薪炭林,到现在为止,营造薪炭林5.8万亩,人均营造薪炭林2.5亩,现在全乡烧柴已基本自给的村有5个,半自给的村有4个。剩下的村也都解决了一部分烧柴。
一个靠工业致富的村
作者: 赵玉山   来源: 新农业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泥厂   农民福利   文明村   劳力结构   采石厂   企业单位   糊口度日   红砖   白灰   灰窑  
描述: 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充分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大力开矿、办厂,发展村办工业。到目前为止,已经办起年产2万多立方米的采石厂3个、10万吨水泥厂2个、1万吨白灰厂4个、2,000万块的红砖厂3个、500吨硫磺厂1个、4万吨小煤窑7个,共计20个企业单位。
翻拍技术
作者: 朱钟华   徐裕根   来源: 新闻记者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制品   黑白照片   照相机   档案资料   拍摄技术   画面   底片   原件   平面影像   油画  
描述: 当你看到一张珍贵的照片、底片、图画、文件、图纸、表报、书籍等平面影像,如果想得到较理想的复制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照相机把它们拍摄下来,这种办法叫作“翻拍”。翻拍得好,就能使它们精确地保持原件的影像。“翻拍”应用也比较广泛,除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用外,在新闻、出版、档案资料、公安、情报等领域也经常采用。所以作为一个新闻摄影工作者应当很好地掌握翻拍技术,以便根据各种需要和用途获得所要求的复制品。下面就经常碰到的一些翻拍题材的拍摄技术谈一点个人体会。
一尊刚强的勇士塑像——介绍摄影作品《塑》
作者: 陈鹜   来源: 新闻记者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作者   古希腊   塑像   摄影作品   艺术作品   摄影艺术   大学生   勇士   雕塑  
描述: 《塑》是第十三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人选作品。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健康、向上的大学生的形象。去年七月,作者来到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时,发现一位大学生正面对着一个真人一般大小的泥塑人体在作最后的修改。他那健壮的体魄就象一尊古希腊勇士的雕塑,而他那刚毅的外表,更引起了作者艺术上的探求。作者立即仰卧在地上,当主人公正昂首审视自己的作品时,就抓住这一瞬间,摄下了这个镜头。
论新闻的含蓄美(新闻写作讲座之十三)
作者: 茅廉涛   来源: 新闻记者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艺术作品   好新闻   生活中   新闻作品   新闻写作   含蓄美   中国艺术史   主题思想   读者   民族艺术  
描述: 含蓄美是我国民族艺术的一个显著特色。综观中国艺术史,无论是文学、绘画、书法,还是雕塑、建筑,无不讲究含蓄美。优秀的新闻作品如同艺术作品一样,或揭示生活中的美,或鞭挞生活中的丑,以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因而也不能不讲究含蓄美。所谓含蓄,就是人们常说的言外之意,画外之画,弦外之音。钱钟书先生释“含蓄”为:“画之写景物,不尚工细,诗之道情事,不贵详尽,皆须留有余地,耐人玩味,俾由其所写之景物而冥观未写之景
< 1 2 3 ... 11 12 13 ... 123 124 12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