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50195 条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的构建
-
作者:
李月明
顾幸勇
范学运
汪永清
江向平
来源: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课程体系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知识体系
-
描述:
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是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应遵循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原则,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科学定位,突出特色,构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
-
晶状体全脱位超声图像1例
-
作者:
黄惠平
来源: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玻璃体内
超声图像
玻璃体病
B起检查
左眼视力
眼晶状体
晶状体全脱位
江西省
景德镇市
眼球转动
-
描述:
并机化。眼科检查。左眼视力手动/眼前,裂隙灯下见前居深,Tyndall(+),玻璃体病(+),虹股震颤,散履后见玻璃体后方一灰白色球状物。诊断:左眼晶状体全脱位。晶状体全脱位超声图像1例@黄惠平$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B超室!333000
-
广东特色民间工艺
-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间文化(中国文化产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东人
景德镇
民间工艺
电视台
文化产业
专利申请
广东文化
广东特色
付费频道
黄河大合唱
-
描述:
广东文化形成了独立的鲜明的风格,今年广东在文化产业方面获发明专利申请全国第一、手机报纸正式开通、广东电视台成功开通付费频道、2005人高歌《黄河大合唱》、《风雨红棉》获文华大奖等40多个全国之最。广彩广州织金彩瓷,起源于清代初年。广彩是广东人因外贸需要,将景德镇的白瓷按西方人的审
-
雍乾珐琅彩瓷器:绝版宫廷艺术品
-
作者:
张丽雯
来源:
中国拍卖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雍正时期
御窑厂
宫廷
绘画题材
珐琅
康熙时期
瓷器
制作工艺
近二十年
-
描述:
珐琅彩瓷器是在康熙皇帝的亲自授意下而创造的新品种,因仿制于铜胎画珐琅器,所以珐琅彩又称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瓷器的制作不同于其它瓷器,先由景德镇御窑厂制作优质素胎,送至皇宫,再由宫廷画师绘画,最后由清宫造办处的珐琅作坊进行二次烧制。
-
龙泉窑接近历史的真相
-
作者:
刘茵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窑
景德镇
龙泉窑
真相
重要信息
宫廷
明代
历史时期
考古发掘
瓷器
-
描述:
去年到今年,龙泉窑在中国陶瓷界备受关注。自1979年最后一次发掘,相隔二十余年后的2006年9月,考古工作者来到龙泉窑生产的中心区,开始了对大窑遗址的发掘。龙泉窑与宫廷"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即将被揭示——这里极有可能存在一座堪与景德镇比肩的皂家瓷器窑场。
-
罕见——明代官窑大缸
-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窑
景德镇
前时
明万历
嘉靖
明代
大缸
王世懋
风格
青花
-
描述:
嘉靖万历时期,此时景德镇的瓷器,风格与前时相比大不相同,尤以青花大缸最为多见,风格敦厚古朴。明人王世懋《窥天外乘》载:"嘉靖间……上忽命烧大缸,围至六尺,所用土料青料既多,比入火,十无二三
-
国内信息
-
作者:
暂无
来源:
装饰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内
设计博览会
国际
景德镇
信息
艺术
北京电影学院
室内设计
-
描述:
拉萨大昭寺壁画开始清洗保护,“第五届亚洲漫画展”在北京电影学院开幕,“千年窑火景德镇——陶瓷与艺术暨民间文玩典藏展”在京拉开帷幕,第四届全国室内设计大展在京举行,“第二届A+DEX中国国际艺术设计博览会暨LOG02002国际形象整合和识别设计大会”在沪举行[编者按]
-
徐金和,万文娜陶瓷艺术
-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金
景德镇
江西省
陶瓷艺术
作品
陶瓷美术
工艺美术
-
描述:
徐金和,商级陶瓷美术师,1976年生,江西乐平人,毕业于江西师大.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夜观春秋》荣获第六届中国工艺品收藏博览会金奖.作品《踏月归》被江西省博物馆收藏,作品多次被报刊.杂志等媒体报道.[第一段]
-
预算松弛的主要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
作者:
毛剑峰
来源:
财经界(学术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决对策
预算松弛
原因分析
-
描述:
预算松弛一直是预算管理中的重难点.文章在分析预算松弛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解决预算松弛的对策.
-
文化差异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性
-
作者:
应冬兰
王裕芳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译
文化差异
-
描述:
文化差异,特别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在英汉互译中忽视文化差异,必然会导致误译、错译。本文论述了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