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电影明星·画家--唐乙凤
作者: 陈思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明星   香港电影   作品  
描述: 从今年五月到七月,香港青年女画家唐乙凤,先后在北京、南京和成都举办画展,展出了她近年来创作的六十余幅工笔重彩作品。这些作品中有花鸟、人物、山水等等,笔触细腻,形象生动,给人以优雅俊逸的美感,受到了我国美术界及广大群众的关注与好评。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唐乙凤这位刻苦用功、成绩卓著的女画家,前些年还是驰骋于香港影坛的一名
奇幻的太空——科教片《宇宙》中的特技
作者: 季德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土星光环   加色混合   制作活动   弥漫星云   广大神通   灯光效果   光芒四射   多次曝光   片合   变焦距镜头  
描述: 科教片《宇宙》中那形态各异的太阳系小家族、五彩绽纷的弥漫星云、光芒四射的大小恒星,以及那宏伟壮丽的银河系,那广阔深邃的河外星系……都是怎样拍的呢?告诉你,这主要是电影特技的广大神通。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苦果》在沪拍摄夜景小记
作者: 大正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放光明   拍摄工作   国际饭店   电影工作者   就这样   黄浦江畔   柏油马路   肖风   西安电影制片厂   工艺美术品  
描述: 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的上海冬季,寒风彻骨。午夜,往日繁荣的南京路大光明电影院一带,行人匿迹。可是这夜,国际饭店、上海工艺美术品服务部和大光明电影院五彩缤纷的霓虹灯,却大放光明。怎么回事呢?原来,西安电影制片厂《苦果》摄制组正在这里拍摄夜景.
影片《海囚》撼人心弦
作者: 陈兴保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雄形象   帝国主义   鸦片战争后   反法西斯   影片   故事   华工   性格发展   斗争   厦门地区  
描述: 影片《海囚》写的是鸦片战争后,厦门地区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贩卖华工所进行的一场英勇斗争的故事。影片描绘斗争的画面广阔,出场的人物也较多,有的人物虽只淡淡几笔,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唐金龙这位反法西斯的英雄形象塑造得很成功,他浮雕般地耸立在民族英雄的画廊中。
南斯拉夫电影的“一、二、三……八、九、十”
作者: 李成葆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洛文尼亚   电影节   社会主义   南斯拉夫   故事影片   电影制片厂   大剧院   电影导演   联邦共和国   斯拉夫字母  
描述: 一个电影节(普拉电影节):普拉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蒂虽亚半岛上的一座文化古城,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古代的艺术雕塑和建筑群比比皆是.公元二世纪,罗马皇帝维斯巴西安在该城市中心建造了一座长132米、宽105米、可以容纳一万二千名观众的椭圆形大剧院,并以自己的名字
飞向太平洋
作者: 叶丹   高型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阳   干事   指挥   队长   朱兰   阳光   南太平洋   问道   齐如山   电子计算机房  
描述: 序幕夜晚。北京电讯大楼的电钟,夜光指针指向十一点四十五分。字幕: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充满希望的八十年代就要来临了,全城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阵阵鞭炮声响彻大街小巷。墨色的天空中,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焰火。又一束焰火升入天空,中心开花处,飘飘荡荡地出现了一条写着“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标语。广场上人群欢呼雀跃,载歌载舞。电讯大楼上的电钟告诉人们,午夜正在来临。
春之歌——(本片由瓷雕、玻璃雕混合拍摄)
作者: 康戎   方润南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瓷雕   冰冻   光斑   小动物   天鹅   孔雀   城堡   版画   雕塑   红宝石  
描述: 夜。如水的月光透过雕塑室的玻璃窗,洒落在架上的一尊刚刚塑完的泥坯娃娃身上。晚风吹拂着薄纱的窗帘,银色的月光闪着时隐时暗的光斑,架上的泥娃若隐若现。宁静的夜色中,一只蟋蟀在弹着琴,“叮冬”!“叮冬”!优扬动听。
搞些美术片小品
作者: 靳夕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动画片   小品文   形式多样   动画短片   体裁   观众   南斯拉夫   故事性   讽刺画   美术片  
描述: 不久前,在南斯拉夫第四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短片电影节上,看到了二十六个国家的一百四十多部动画片,其中除少数是故事性体裁而外,多数是小品。这些小品不拘一格,形式多样,手法新巧,反映了导演和设计者的艺术探索精神。小品,不同于故事性体裁之追求情节上的完整,而以短小犀利见长,但它的作用并不下于一部具有完整情节的影片。这正如杂文、小品文和漫画、幽默面的作用同大块文章、巨幅油画的作用不能以其大小而论是一样的。在我们看到的美术
鲜艳五彩
作者: 郝大铮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调   表现手段   鲜艳   技术问题   彩色片   创作者   四十年代   改进效果   色彩学   彩色底片  
描述: 彩色片的出现是四十年代初期的事,用于商业;当时技术尚未臻完善。为求改进效果,也为了以广招徕,早期的彩色片追求鲜艳五彩。后来,各国相继解决了彩色底片的色调、光色干扰、内外景差别等项技术问题,色彩作为一种表现手段,逐渐为人所重视。在色彩学原理中,除了配伍、谐调、对比、韵律之外,最重要的,便是调子问题。色彩在影片中不是消极地反映客观,而是体现了创作者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带有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情绪,能够给予观众审美感
论雷诺阿和油画《在音乐会上》(美术欣赏)
作者: 樊振声   来源: 春风小说月刊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密切注意   手部   国际   批评   工作室   媒体   雕塑家   作品   刀法   挑剔  
描述: 论雷诺阿和油画《在音乐会上》(美术欣赏)
< 1 2 3 ... 64 65 66 ... 94 95 9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