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瓷城牌石膏粉系列产品的推广使用
作者: 范茉萍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料   陶瓷   石膏粉  
描述: 石膏粉是陶瓷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原料,其质量的优劣,既影响陶瓷产品的质量,又影响其成本,因此石膏粉质量的改进意义十分重大,我厂在市场激烈竞争中,为满足用户的需要,围绕技术进步、新产品开发和提高经济效益这一目标,组织全厂科技人员,开展
陶瓷商标的设计
作者: 龙学昌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陶瓷   商标  
描述: 商标,生产者把它视为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的象征,消费者则凭借它去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是沟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桥梁,已成为一种工业产权。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商标越来越显示它的作用。企业的竞争就是凭借自己的商标去让人们识别,去占领市场。一个享有盛名的商标,不是轻易得来的,要以产品质量来作基础,它凝结着整个企业生产工艺经营管理的心血,是企业职工长期辛勤劳动的成果。同时,也要以图形结构简练、突出主题、便于人们记忆的新款设计来作前提,体现着设计者的艺术素养和心血,是设计者的劳动成果。因此,有些企业不惜重金向社会征求商标设计。
中国工艺形象(二)
作者: 周平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中国工艺美术   中国   工艺美术  
描述: 如果说,中国器物在给人强烈艺术感染的特点在哪里?那么,它的特点显然是连,纹式连绵;层,层次分明,回味久远,层还有上下,左右,里层外层之区别,而这个“层”的深层意义在于组织纹样的层次性。中国纹样在元明清发展到最高点,它的另一个智慧意义,是在于藏,藏指画面纹式的藏意,寓意,与上文所论的吉祥纹样一致,而保持
从茫然、痛苦到适应——留学生文学折射出的中西文化碰撞论析
作者: 段建平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价值   碰撞   西方文化   两种文化   唐人街   留学生文学   论析   婚姻   爱情   中西文化  
描述: 留学生文学作为当代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诞生于六十年代初期的台湾文坛。八十年代中后期,又以新的而貌出现在大陆文坛。台湾始创,大陆继续与发展,虽然产生和出现这一文学现象的时间有先后,但它们产生的原因却是一脉相承。即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强,西方文化思想不断渗入,打破了人们传统思想与生活方式的单一性。外面
汉口历史上的商业辉煌
作者: 姚会元   来源: 长江论坛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   东方芝加哥   江汉平原   长江中上游   商业贸易   城市功能   汉口   19世纪   明清时期   武汉  
描述: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优美的诗句出自于唐朝大诗人李白,而被他称誉为“江城”的则是包括了汉口、汉阳、武昌的武汉。 武汉是大自然造物主撒落在江汉平原上的晶莹宝玉、镶嵌在长江边上的灿烂明珠,她是一座龟、蛇对舞的美丽城市,尤其是其中的汉口更是历史悠久的商业名城。 古代汉口:四大名镇、天下四聚 到过汉口的外国人常常赞叹武汉是“东方芝加哥”以此说明武汉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繁盛的程度。中国人则赞武汉的汉口为“明清四大名镇”,“天下四聚”。所谓“四大名镇”即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和湖北汉口镇。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集镇勃兴,城市发育而“四大名镇”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天下四聚”则是指北京、苏州、佛山、汉口,“汉口不特为楚省咽喉,而云贵、四川、湖南、广西、陕西、河南、江西之货,皆于此焉转。虽欲不雄于天下,而不可得也。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唯汉口耳。”(刘献庭:《广阳杂记》,卷4)就是说,“四大名镇”也好,“天下四聚”也罢,都少不了汉口,由此可见“汉口”在明清时其商业、流通的繁盛程度及在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中的?
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专户储存的思考
作者: 吴黎明   汪启涌   来源: 江西财税与会计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预算外收入   预算外资金管理   预算内外资金   归口管理   财政部门   宏观调控职能   管理失控   行政事业单位   财政收入   预算外收支  
描述: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预算外收入急剧增加,据有关统计表明,近年来不少地区预算外收入几乎与财政收入持平,其增幅之大远远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因此,在搞好预算内收支平衡的同时,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引导预算外资金流向,控制资金流量,充分利用预算外问歇资金为经济建设服务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于退伍军人走向劳务市场就业问题
作者: 蒋志让   卢金星   来源: 中国社会工作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动者   大中专毕业生   市场经济条件   市场管理机构   人才资源   退伍军人   必备条件   用人单位   市场就业   劳务市场  
描述: 成为他们谋职的主要途经。探讨其必要性、可行性和必备条件,对于搞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退伍安置工作,更好地开发利用军地两用人才资源,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一、退伍军人走向劳务市场就业的必要性1、从政
建立商业银行与强化内审监控
作者: 谢春   来源: 江西审计与财务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控制资产   资产负债   比例管理   监控指标   强化内审   专业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   银行经营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内控制度  
描述: 建立商业银行与强化内审监控谢春转换银行经营机制,把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是当前金融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目前,国家政策性银行相继组建成立,;旧的专业银行正在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在这一新...
陶瓷花鸟装饰创新初探
作者: 彭元清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花鸟装饰   陶瓷艺术  
描述: 追求美,似乎是人类的本性。装饰就是以追求美为目的。距今六、七千年以前,中国半坡氏族的古人们在简陋的陶器上就曾留下了人面、鱼形的花纹。可见,陶瓷装饰渊源流长。 景德镇之所以冠“瓷都”之名享誉全球,不仅仅因为“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更是由于历经一代代“瓷都人”在陶瓷装饰上不断创新而获取的。在装饰技法上,景德镇的12种传统装饰,特别鲜明、工艺精湛,倍受世人青睐。挖掘传统技巧,拓展新装饰,创作——是陶瓷发展的必然途径。
论咏瓷诗的美
作者: 陈雨前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路易·艾黎   景德镇瓷   马克思   情感美   白瓷   形象美   薄胎瓷   陶瓷制品   生产过程   景德镇陶瓷  
描述: 论咏瓷诗的美陈雨前(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333001·)咏瓷诗是一种特殊题材的美。它既有诗歌的共性,更有它独特的韵味与美。对咏瓷诗进行整理与研究,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本文拟就咏瓷诗的美的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驭物游于心的劳动自由美陶瓷是一种...
< 1 2 3 ... 53 54 55 ... 222 223 22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