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油画应向民间美术学习
作者: 王流秋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陕西地区   使人   油画艺术   民间美术   美化生活   艺术法则   屁股坐   不假雕琢   美术展览   造型方法  
描述: 今年五月,参观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展览会——《陕西民间美术展览》,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感受。我前后看了五次,不但看,还把一些作品临摹下来以资学习,并买了些复制品和泥玩具,还特地向熟人推荐,陪同全家前去观赏。展览结束前,浙江美术界为这次展览举行了座谈会。那些不假雕琢、造型优美的图象,在展出之后很久还萦回在脑际,颇有余音绕梁之感。就我看展览会的经验来说,画展是否成功,要看观后的印象是否鲜明持久。不消说,这次展览是很成功的。民间美展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包括水印木板年画、门
画余偶谈
作者: 胡善余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文学艺术作品   油画民族化   油画笔   工笔重彩画   一幅画   油画技法   胡善余   油画创作   马蒂斯  
描述: 一、对青年油画家的告白一个有志于学习油画的青年,拜老师很重要。虽有'无师自通'的说法,但'自通'还是有老师的。大自然是老师,生活是老师,中外古今的优秀的油画和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也是老师。当然,最好还要找一个有油画创作经验和教学经验的画家当自己的老师。老师的任务是把学生引进门,入门后就主要靠学生自己去进一步钻研。要从老师那里学习油画中的一般的规律性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去进行自己的创造。有个别初学油画的同学,对打好油画技法的基
也谈版画的长短
作者: 刘亚平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距离感   语言   主观意图   艺术品   局限性   作品   版画   生活真实   感染力   油画  
描述: 作为一件艺术品.总是企图在某一点上和观者之间(无论是最大的多数或是最小的少数)建立某种关系,否则它的产生和存在便没有任何实际意义。问题在于建立怎样的关系。强调作品的感染力,使作品和观者之间产生“共鸣”,可缩小彼此之间的距离。是不是只能有这样的关系呢?我常常觉得版画应该甚至必然或多或少地和观者保持相当的距离。这是版画本身的局限性和语言所决定的,而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主观意图上常常不是去发挥这种距离,企求这种距离感的缩小,这是可悲的。和油画比较,油画可以追求生活中自然、真实的感受,
《劳动赞歌》组画创作小记
作者: 许江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动特征   运动线   惠安县   东海   渔业生产   妇女   组画   抒情性   创作   节奏特点  
描述: 去年六月我来到东海之滨的惠安县崇武公社体验生活,留给我最深刻明晰的印象的是惠安妇女。在渔村里,妇女不仅挑着家务和田作的重担,而且还直接参加渔业生产,朝朝暮暮为生活、为家庭、为集体操劳,工作量是惊人的。这种繁忙而紧张的生活,这一片摇撼着小岛的大海赋予她们以灵快而丰满的身姿,粗放而热烈的性情。她们十分爱笑,即使肩上压着整条小船,即使浪涛几乎把她们浸没。只要她们成群结伙在一块,那里就会有一阵阵笑声洒落在浪花中、沙滩上。她们也十分爱美,顽强地按照习俗的统一装束来打扮自己。
《渔归》一画的创作
作者: 吴杉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渔村   渔民   创作动机   毕业创作   特色   出海   气质   感情   丈夫   大海  
描述: 八○年去石塘,看到渔民,觉得他们“很有意思”。他们的皮肤是黑里透红;他们的臂膊是粗壮结实的.他们的衣服也很有特色.他们的衣服也很有特色.你看那裤腿,真大。
朴实的美——谈《老槐树下》的创作
作者: 马敏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沂蒙山区   生活中   毕业创作   革命根据地   吸引力   画面   深入生活   风土人情   老干部   槐树  
描述: 沂蒙山区,是著名的老革命根据地。它对我来说是既陌生又熟悉。说陌生,是因为我虽生长在山东,在它的身边长大,却一直未去过;说熟悉,是因为人们经常用各种形式去歌颂它、赞美它。它的经历、变迁、风土人情以及它给后人留下的那许多传说和故事,在我的心目中实在是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开始酝酿搞毕业创作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去那里。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我走访了许多老党员、老八路、老干部和老贫农,他们过去的亲身经历让人听了是十分感动的。在他们当中,有出生入死英勇杀敌屡立战功的老八路、老民兵,有跟随大军南征北战的支前模范,有冒着自己生命危险掩护党的干部的老妇救会员,有当年的儿童团员,有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出了自己丈夫和儿女生命的老母亲……。虽
倪贻德先生的绘画艺术
作者: 徐永祥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似与不似   野兽派   熔于一炉   对景写生   塞尚   屋漏痕   后期印象派   马蒂斯   德先生   画如其人  
描述: 标新立异在艺术创造上是一个很可宝贵的精神,缺少这个精神,艺术发展不仅会滞阻不前,甚至会出现倒退。绘画艺术特别是油画发展到二十世纪,已经是门户林立,流派星罗,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标新立异,并不是容易的事。但倪贻德先生在油画艺术的发展道路上,确是做到了蹊径另辟、旗帜独树,为繁荣我国的油画作出了贡献。倪贻德先生的绘画风格,是无法纳入国外那一个流派中去的。他的性格鲜明的画风不可能同任何流派相混淆,倪贻德先生的画风是以毕生精力进行探索的结果。
艺术教育家倪贻德教授
作者: 徐君萱   金一德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宾虹   野兽派   艺术教育家   油画艺术   民间年画   后期印象派   艺术财富   东方艺术   艺术理论家   中国油画  
描述: 倪贻德先生是我国当代的一位著名艺术家、艺术理论家和艺术教育家。本文仅就倪先生晚年教学中经常谈到的问题,作一些粗略的介绍。倪先生对于我们伟大民族的艺术财富,一直抱有极为崇仰的心情,曾著文立说,主张中西文化互相沟通,希望我国油画艺术,在借鉴外来形式的基础上,得到迅速发展。他认为后期印象派、野兽派的一些画家就是受到东方艺术影响,才出现了新的面貌。中国的民族、民间艺术非常丰富,传统的绘画、壁画、石刻、民间年画、工艺、漆器、陶瓷和各种文物,虽经历了许多朝代,依然闪烁着奇光异彩,如果使我国的艺术宝藏和油画艺术相结合,必将得到蓬勃发展,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油画,必将瞩目于世界。他说:“我们学
忆倪贻德老师
作者: 何志生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艺术实践   艺术风格   西洋绘画   艺术事业   人物精神   十年内乱   艺术修养   德先生   刚劲有力  
描述: 倪贻德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他是在十年内乱之中被“四人帮”迫害致死的。一个年近古稀的人,仍腰板挺直,身体硬朗,走路铮铮有声,要不是“史无前例”的浩劫摧残,健在至今,他必然能为我国艺术事业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他是一位为人正直、思想进步、艺术修养全面的老人。早期他对西洋绘画作过启蒙介绍,而自己又勇于艺术实践,对油画新的表现形式作过刻苦探求,创造了自
要大力发展人物画
作者: 刘文西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文西   民族美术   任伯年   艺术实践   人民群众   创作教学   中国人物画   周思聪   中国画发展   人物画家  
描述: 我的感觉:油画、版画发展得快一点,中国画发展较慢,中国画人物画发展得更慢。解放后,中国画人物画也是有成绩的,但对中国画人物画的发展大家还不够满意。江丰同志比较重视人物画,但领导抓这方面的工作抓得不够得力。下面也有一些看法。都说中国人物画要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要
< 1 2 3 4 5 6 ... 107 108 10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