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产阶级家用车
作者: 暂无 来源: 经营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   文化传达   标识设计   90后   年轻人   豆瓣  
描述: 这款车从外表上看很平庸,但是迎合了中产阶级的需求,从整个设计来看应该很受欢迎。它应该会打动这帮人的心…… 文/孙铭训 艺术家 他1964年出生于中国浙江省舟山群岛,是策展人和当代文化战略研究者,1991年旅美,2000年回国。1997年就读于加州艺术学院( CaIArts) MFA。曾策划[纽约苏荷双年展],[lmpossible Art project观念文件,不能实行的艺术计划]等国际大展。目前主要生活在北京。 新力狮旅行版这种车型在欧洲很常见,但国内路上见到的比较少,第一眼这款车特别低、特别长,有运动和时尚的感觉,目测空间比较大,应该能放很多东西。 它应该非常适合中产阶级的追求,他们有思想、有文化,又有些个性(但个性不是很强),我想这款车会受到他们欢迎,因为整体造型设计都是为了迎合满足这样一个族群的需求来设计的。 造型可以再提升 仔细看过之后,发现这是一款还可以设计得更好的车型,不过必须承认设计者有很多设计思路在里面。 我比较认同侧窗及以上的部分的设计,镀铬包边的车窗比较时尚、个性、有些想法。前大窗玻璃的造型也能给驾驶者提供了一种广阔的视野,与整体造型结合地都不错,两个雾灯的设计也让人很舒服。 但我是一个非常苛刻的人,对一切事物都要求完美,尤其是造型方面。这款在造型上有一些可以提升的空间。当然需要承认的是能让我认同的完美汽车设计太少了,换句话说,如果达到我的完美标准后,这款车的价格或许就不是2848万元了。 几个建议。首先是前大灯,尤其是“眼角”,总感觉收得有些急,势没有用足,可以更夸张地延续向上的角度,再大些,或是更简单地将眼角提前收起,尽管这样的设计能看出设计者的思考,但明显有些不够。 后视镜的造型也值得商榷,背部的线条有些缺乏道理,但或许一般消费者会认为线条会显得潇洒,更酷。 如同怀抱丰腴美人 如果从乘坐舒适性来看,这款新力狮旅行版坐上去很舒服,驾驶室的仪表盘设计符合我的审美,简洁,有设计感。至于纯皮内饰,质感还没能让我有忍不住摸一把的冲动。 驾驶感觉不错,就像怀里搂着一个丰腴的美女一样舒服。开始时提速有些慢,但油门踩到底后,运动感开始变得明显了,如果单说驾驶感,我有些忍不住告诉自己爱上它了。 但说到底我不会购买这款车,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它的外观设计,对于艺术家来说,有些普通和低调。我是那种对外观要求大过功能需求的。 话说回来,对于中产阶级的家用,它还是很合适的选择。 当新力狮旅行版停在草场地艺术区的一个艺术气息十足的院落时,里非彐又开始批评背面墙上那幅油画,他告诉《汽车消费报告》那画“太过于强调”了。 里非彐是个简单之人,也喜欢设计简洁没有冗笔的东西。对于新力狮旅行版也一样,他既能站在车款的定位人群设身处地替设计师着想,也毫不避讳自己对某些设计的不认同,对于这个不能容忍自己与他人相同的艺术家,什么样的车子能打动他? ACR:还记得你的第—辆车吧? 里非彐:那是1995年,我在美国,是我太太姐姐男朋友的奶奶的款车,但具体忘记是款什么品牌的车了,也忘记它到底长什么样子了,只记得那款车非常酷也很老,应该是1930年代或者1950年代的—款车。 开起来感觉是不是很不—样? 说实话,在美国我学过好多次车,但总是忘记路考,最后他们直接让我路试,通过之后我就驾着这款老爷车在洛杉矶一个学校的操场上练了个小时,然后就直接上高速了。 那款车跟你理想中的车子差多少? 其实我喜欢样子酷、大气有型,并且有很好隐蔽性的车,越简单越好,最好是辆大卡车改装成的房车了,对于它的功能要求我很矛盾——既想要简单到极点,又要具备所有的功能。最好可以像组合样,模块化,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组装,这样就能经常改变风格。 比如说,我今晚上在床上睡,明晚上我想睡吊床。如果所有的模块都能像插入就行,而车就保留最基本的驾驶功能就OK了。 还真是个不错的思路。能谈谈设计界刮起的中国风么? 其实文化就只有种,无所谓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如果单从表现形式上来讲或许如此,但设计的时候,很难说这是西方文化的体现,那是中国文化的代表,那样就太表面化了。所谓中国文化我认为不是一两种中国符号能代表的,也不是中国红或旗袍就是中国文化。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都是,甚至还能往前追踪。 中国文化不应该作为元素出现,而是一种根本性的基准。它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西方文化的精髓,另一条就是表现出传统,它应该是一种兼容性的,慢慢将西方文明完全消化吸收再表现出来,表面看不出西方的东两,但又有精髓在,这个时间很快会到来,或许30年的时间之内我们就能看到。
能开的乐高MINl
作者: 暂无 来源: 经营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语意思   尉犁县   淳朴民风   巴国   旅中   卡拉库里湖   塔什库尔干   大巴扎   秋霜   库车  
描述: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乐高死忠做的玩具模型,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它可是一辆由老款宝马Min改装,能开能跑货真价实的汽车,属于菲律宾的一家叫做“Arlwork in Manila”的T恤店。估计改装它的人从小就是个乐高迷,看到这样的汽车,你一定想到自己五彩斑斓的童年时代了吧?
第100万辆国产奥迪
作者: 暂无 来源: 经营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回头率   出租车   设计理念   信息库   索纳塔   试驾  
描述: 2010年10月20日,一汽大众奥迪销售百万辆庆典在长春举行,自1988年进入中国,奥迪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第一个累计销售100万辆的高档汽车品牌。活动现场的巨型雕塑为“奥迪礼赞”,由世著名艺术家Gerry Judah设计,这辆昂扬向上的白色奥迪A6L就是第100万辆。
有关悍马的艺术事件
作者: 暂无 来源: 经营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回头率   出租车   设计理念   信息库   索纳塔   试驾  
描述: 汽车又一次成为艺术家手中的道具,这一次《汽车消费报告》介绍的是美国艺术家杰里米·迪恩(Jeremy Dean)和一辆被他改装了的悍马车,在迪恩手上,悍马变成了真正用马拉的马车,他到底想表达什么 编辑 | 戈马 视觉 | 刘瑁 悍马虽然高效,但也因油耗高而成了烧钱的玩意。虽然通用汽车宣布停止了悍马的生产,但马路上还是能见到不少悍马隆隆开过。艺术家杰里米·迪恩( Jeremy Dean)就挑了一辆悍马,改装成了用马拉的马车。 迪恩用借用电影《回到未来》(Back to theFuture)的名称和通用汽车在1939年一次名为Futurama的会展,给他的这个艺术项目取名为Back to theFuturama。他觉得,等人类所有能源都用光了以后,汽车估计就都得变成这副模样了。 Hummers are known as some of the most inefficient vehicles ever. Getting nine miles to the gallon, they are not only a drain on oil supplies; they are a drain on our wallets in this age of extremely expensive gasoline. Although GM recently announced the end of the Hummer line, there are plenty of these beasts still rolling around out there. Artist Jeremy Dean took one of those beasts and put it into an entirely new context by turning it into a horse-drawn carriage. The project is called "Back to the Futurama," combining references to the "Back to the Future" movies and GM&´s 1939 World´ s Fair exhibit entitled "Futurama." The exhibit showed a future world populated by cars and rich with automated highways. While many of G´s predictions did come true - namely, the vast suburbs and huge network of streets - they couldn´ tlook ahead far enough to see the conclusion of those predictions: a world with too many cars, too little oil, and the need to make some big changes. TIPS 关于艺术家杰里米·迪恩JererrlyDean你可以多些了解 Jeremy Dean是个极其声望的艺术家,他通过对权力以及财富标志性符号的解构和再定义,以艺术形式深入探究美国梦及人类发展。他的艺术实践涉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方面面,作品横跨电影、动画、绘画、雕塑、行为和装置,是画廊、博物馆及艺术博览会当仁不让的宠儿。 Jeremy Dean has built a reputation for exploring the American dream and human progress through art. Deconstructing and re- contextualizing iconic symbols of power and wealth, his work addresses soci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issues. His work spans the spectrum of film, animation, drawing, interactive sculpture, and installation.
流派 意大利设计:明快又勇敢
作者: 暂无 来源: 经营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回头率   出租车   设计理念   信息库   索纳塔   试驾  
描述: 文/常冰 视觉/赵蕾 汽车设计风格该如何划分? 就所属地域和品牌两个角度来说,我更倾向于按照后者来划分。一方面是冈为汽车设计的自由度很大,来自同—地域的不同品牌完全可以展露出差异巨大的造型;另一方面则是汽车设计的地域性变得越来越难以定义,很多大品牌的设计团队、设计理念都是国际化的,设计工作室的地点也遍布全球,不少车型都是很难确切定义究竟来自哪个地域的。 不过不能就此认为汽车设计毫无地域性特征。 特定地域的文化稳定性还是深刻影响着身处其中的设计师,即使这个设计师可能是来自迥然不同的另一种地域文化背景。 意大利汽车设计就是如此。 意大利是个很特别的国家:在历史上它曾经是无比强大四处征战的帝国,后来却只是悠闲的在亚平宁半岛上思考雕塑、音乐和绘画。论汽车产业规模,论尖端技术发展,它都比不上德、曰、美那么强大,但细数汽车设计发展史上的各个重要阶段,几乎所有划时代的车型设计都出自这里,Cistalia、Zagato SZ/RZ等等不胜枚举。 它也是惟一一个接受过全世界几乎所有大汽车品牌设计委托的国家,还拥有当之无愧的“世界设计之都”城市——都灵。 看看意大利历史便不难理解其中的原因。 早在马车时代,它就以自己源自强盛罗马的手工业优势包揽了整个欧洲豪华马车的车厢制造。1900年代初汽车诞生早期,底盘和发动机技术非常单一,唯有车身才能显示区别,而当时的车身与马车车厢并无本质区别,因此意大利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汽车车身的主要产地,在设计和制造上具有着无与伦比的历史优势。 二战时期是意大利汽车设计的一个转折点,此前更多的是以精良的手工制造为特色,设计的重要性体现得并不多;随着技术的大发展,意大利开始明确的以设计来主导自己的汽车产业。 这在当时是极为先进的理念,也只有这样拥有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的国度才能够实施这种方略。 设计需要创新、革新,需要独特、不群。这是理想的、最高的设计原则,现实中往往只能接近而难以达到,但是意大利设计凭借自己深厚的历史优势几乎达到了这种极致。 他们极为重视形体的塑造,擅长使用最纯粹、最简单的元素来达到最根本的创新。他们不屑于使用曲里拐弯的小技巧来引人注意,而是从根本上追求大形体的与众不同。 几乎所有的典型意大利汽车设计都体现出了这一点,你随便瞟一眼便能看出它的个性。比如著名的法拉利,同一级别的不同款式,或者同一车型的不同年款,都有着截然不同的独特造型。即使把它们都蒙上黑布,隐去所有的细节,那基本的身形也能让你辨认出专属某款的特征。 这是设计的高超境界:一切细节都只是合适的点缀,表达主旨的就是那么寥寥几笔。就像美术大师们不会拘泥于技巧和手法,而只关心精神的传达和意会—样。 这种重视整体、关心根本的设计思想在最终作品风格上表达为“明快”二字:没有过多的修饰,没有刻意为之的生硬,没有舍本逐末的艳丽,你感受到的只有荡涤一切的简洁、纯粹、洒脱。这种明快的特色使意大利汽车设计更多的以艺术创作的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也透射出一个艺术之国的卓然高贵。 意大利人不仅用明快的设计手法创造着汽车造型,也大胆革新汽车的基本设计。看看他们的概念车设计便能知道这一点:发动机、座位的布置形式,车厢功能的划分和布局,车门的开闭形式等等,都曾被他们设计出过无数种截然不同的类型,这种对汽车基本构造的大手笔创新虽然不少都是数十年前的创意,但其绝妙精彩也足以让今天的设计师汗颜。 意大利设计使汽车同归到了最原始的单元构成,并以极单纯的思路组合出了独特的可能性,这可以说是意大利设计的另一个特色——“勇敢”。值得一提的是它并不会像某些设计风格那样鲁莽粗糙。 不过,意大利汽车设计发展的现状却没有它令人叹服的成就那么耀眼。它艺术家般的激情气质在汽车技术日益精细的当下显得有些孤傲,也许是技术进步为汽车设计带来了更为深刻的变化吧,种种令人沉迷的技巧甚至开始渐渐掩过了恢弘巨制的光辉。
种文化 提精神 促发展 用雕塑传播城市文明
作者: 暂无 来源: 精神文明导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教科书   促发展   文化   传播   现代化城市建设   城市文明   城市雕塑   精神  
描述: 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眼睛”、“名片”和“历史教科书”,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必需。年初以来,重庆市南川区按照“统一规划,科学谋划,精选题材,精心设计,出精品出形象,使城市雕塑成为重庆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的要求,如火如荼展开城市雕塑建设工作,经过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阶段性成效。
我爱中国,我爱世界:贝恩德·施瓦策上海个展
作者: 朱屺瞻艺术馆   来源: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10年   上海   冲击波   艺术馆   中国   朱屺瞻   世界  
描述: 由朱屺瞻艺术馆主办的"来自欧洲的艺术冲击波--贝恩德·施瓦策上海个展"于2010年10月27日至11月23日在朱屺瞻艺术馆举行. 本次展览展出德国著名艺术家贝恩德·施瓦策60余件有关欧洲题材的作品,包括油画、雕塑、装置和拼贴画等多种类别.
雕塑凝聚深深情:仇世森雕塑作品欣赏
作者: 陈梦婷   来源: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思维   凝聚   传统观念   才能   艺术多元化   雕塑   作品欣赏  
描述: 仇世森先生在艺术多元化的时代固守着自己的传统观念,他认为传统是他汲取营养并扎根的原动力,只有根深蒂固才能叶茂繁盛,才能更多更好地接收外来养分,不断地壮大自己的创作思维.
精到的厚重:曾成钢雕塑个案考察
作者: 钱晓鸣   来源: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核心价值     雕塑语言   使命感   个案考察   民族文化   厚重   雕塑艺术  
描述: 对当代雕塑语言的探索和建构,对雕塑的热情和使命感,对传统和民族文化的拓展,构成了曾成钢雕塑艺术的核心价值.曾成钢的雕塑是世界眼光,历史感悟与民族雕塑之梦的融会. 20世纪80年代前后,曾成钢进入雕塑时代,正是民族传统恢复与世界现代潮流涌入汇流之际.这一代人是不幸的,因为从一开始学习起就面临一个难题:什么是当代雕塑语言?为什么传统的雕塑语言一直受到不断挑战.他们也是幸运的,他们遇到了雕塑发展的新时代,正是这个时代给了他们变革的机遇,激发了他们的创造.
< 1 2 3 ... 45 46 47 ... 1659 1660 166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