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17682 条
-
让俳句推陈出新传承古文化:评夏石番矢俳句中的古典文化
-
作者:
许梦琳
来源:
现代交际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夏石番矢
古典文化
俳句
-
描述:
俳句是日本独特的玲珑小诗,虽形式短小,却能给人以多样感。进入新世纪以来,俳句的形式与内容的发展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夏石番矢作为日本著名俳人代表,大力提倡俳句革新,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俳句。与此同时,夏石番矢更以俳句为载体,传承日本古典文化。
-
英雄主义雕塑艺术探析
-
作者:
萨其日拉图
来源:
现代交际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雄
英雄主义
雕塑艺术
-
描述:
本文从题材与艺术表现形式上分析了英雄主义雕塑艺术。旨在让人们了解英雄主义,感受那坚定不移、顽强坚韧的英雄主义精神。
-
论当代书法现状及发展
-
作者:
李岗
来源:
现代交际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
书法艺术发展
书法现状
-
描述:
书法艺术是中国艺术瑰宝中璀璨的一枚,是中国千年历史的表征,深受历代人们的喜爱,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发展,并不断创新。时至今日,当代社会的书法现状却不容乐观,在书法认识、书法创新和书法教育等领域出现了问题。具体问题是什么?又当如何解决?本文着力分析了中国书法现状,并提出关于中国书法发展的几项建议,希望中国书法艺术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
-
中西文化差异之古代雕塑艺术比较
-
作者:
郝建斌
来源:
现代交际(学术版)(中旬)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展
毕业选题
-
描述:
中西文化差异之古代雕塑艺术比较
-
浅谈雕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教师与教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校园文化
文化传承
校园雕塑
校园景观
引导
-
描述:
浅谈雕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
美育滋养每一个人的心灵
-
作者:
赵其坤
来源:
现代教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专业
艺术教育
立德
民族精神
中国发展道路
揉碎
文化艺术
人的生命
教育学会
教育品质
-
描述:
为了贯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深入开展学校美育工作,提升教育品质,本刊特邀上海市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美术特级教师赵其坤来主持本栏目,以连载的形式,从不同维度,对学校美育不同方法和路径等进行探讨。教育的使命是雕塑人的生命,培植人的灵魂。雕塑,需要精致出细活;培植,需要精心与呵护。而浮华与豪华,容易引发人的狂躁与鲁莽,进而揉碎了雕塑与培植出的稚嫩产品。真、善、美、爱高度统一的审
-
让美育塑造每一个人真、善、美的心灵
-
作者:
赵其坤
来源:
现代教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哲学观念
立德
道德判断力
审美价值观
审美意义
揉碎
人的生命
人格塑造
审美素养
主体心灵
-
描述:
教育的使命是雕塑人的生命,培植人的灵魂。雕塑,需要精致出细活;培植,需要精心与呵护。而浮华与豪华,容易引发人的狂躁与鲁莽,进而揉碎雕塑与培植出的稚嫩产品。真、善、美高度统一的审美价值观是中华美育的核心内容。在中华民族的价值观里,“真”不仅表现为客观事物之真实,还表现在主体心灵的真诚无欺。“诚”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是与“真”直接相关的理念。而“诚”又和“善”密切结合,“爱”则是教育的底色。真、善、美的统一,形成了完整浑然的境界。所以,“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是美育的渊源,真、善、美是美育的核心内容,
-
马,永远的主题
-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历程
代表人物
新表现主义
艺术
笔触
油画
-
描述:
周春芽:马的新表现主义 马并不是周春芽的固定题材,但在周春芽40年的艺术创作历程中,有关马的作品多次出现,并几乎跨越了所有艺术阶段。1955年生于重庆的周春芽被公认为是中国新油画的代表人物,他的画面通过笔触、线条和强烈的色彩赋予主题鲜活的生命力。
-
探究大众图像在中国当代波普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与发展
-
作者:
张天佐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价值
大众图像
波普艺术
应用
-
描述: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到来,各种艺术形式借助大众图像获得了更为广泛的传播,而大众图像又承载了绘画创作的重要艺术内容。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分支,波普艺术创作也离不开大众图像的有效参与。本文结合中国当代波普艺术的油画创作实践,挑选绘画个案,探究大众图像在当代波普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及带来的深远影响。
-
工笔花鸟画写生教学探索
-
作者:
曾正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
工笔画
写生
-
描述:
写生是联系生活到创作的重要环节,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是画家内心世界、审美能力以及综合休养的体现。在教学中试从写生观察、取舍与选择、构成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