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德国女画家佩特拉·达赫油画艺术三人谈
作者: 赖纳·贝斯林   陶咏白   阿墨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诱发因素   油画艺术   坦率的谈话   内容和形式   直接感受   大家都知道   德国   陌生感   日常生活  
描述: 赖纳·贝斯林: 我们大家都知道这种感觉:在某个不经意的日常生活时间中,一道目光,一个声响,一种气味都可以是诱发因素,使我们突然间清清楚楚地、几乎是痛苦地直接感受到了我们所处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在这一时空中的自我。尽管这种感觉是猛烈地突然袭来的,但我们马上又感到曾几何时已有过这种升华了的感觉——似乎在一个记忆犹新的梦里,无意识中,我们已经从深度和广度把自己审视过。 似曾相识中却还有一种迷惘的陌生感,一种模糊的、几乎抓
李丽露的油画——情感与形象共谐
作者: 纯一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诱发因素   油画艺术   坦率的谈话   内容和形式   直接感受   大家都知道   德国   陌生感   日常生活  
描述: 李丽露的油画——情感与形象共谐
出乎造化融于心灵——黄来铎油画谈
作者: 杨庚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诱发因素   油画艺术   坦率的谈话   内容和形式   直接感受   大家都知道   德国   陌生感   日常生活  
描述: 出乎造化融于心灵——黄来铎油画谈
艺术品的价格问题
作者: 汤传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价格问题   价格差异   收藏家   艺术市场   画家   艺术家   拍卖会   艺术品市场   作品   油画  
描述: 艺术品从进入市场的那一刻起就面临着价格问题。就理论上讲,商品的价格应是其价值的体现,但事实上,不少商品的价格与价值并不相符。艺术品价格与价值的游离较之任何商品都明显。不时传来某幅作品卖了个天价,接下来人们就会问;值吗?!对于这样的问题,没有人能给予肯定的回答。因为艺术品本身的价值就很难确定,何况要确定体现其价值的价格呢!艺术品的价格问题异常复杂,而其作用却举足轻重,像一只无形的手左右着市场。
出乎造化 融于心灵——黄来铎油画创作谈
作者: 杨庚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教育   画家   中国艺术   审美意识   艺术家   自然美   人的感觉能力   自然主义   油画创作   艺术美  
描述: 当代绘画最引人注意的,是画家充分地自由地行使着个人话语的权力,把一般的绘画程式改造为一般的具体的个人的话语空间,为主体经验和情绪进行着重新定位。特别是90年代以来,情况更是如此。冷眼看画坛,时下似乎正以创作中的实验为热点。其突出表现为对技艺的推崇,艺术家对语言锤炼不厌其烦,对技艺精湛性的推敲孜孜不倦,(当然,部分原因可归于市场经济的引导);如果我们从更远,些的角度审视,如果我们不是偏执地对所谓纯粹“形式”的过度沉缅,把所有因素都充分估计进去,那么对当下绘画的总体成就就不会评价过高。因为那些在才能上,气质上,心智上、情感上最具活力的艺术家大都花费或牺牲了他们太多的心力,而留给心灵情感创造力的还剩下很少部分。 今天,部分艺术家已有觉醒,看到了这种偏颇,他们开始有效地集中自己的才华在完整意义的艺术创造上,而不是仅仅在无目的地实验上。
李新铭作品
作者: 李新铭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地   美术系   1996年   简历   山西大学   作品   1992年   油画  
描述: 李新铭艺术简历 1970年4月生,1992年考入山西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1996年毕业并进入山西画院工作。
杨纪文作品
作者: 杨纪文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冷色   美术系   静物   1989年   长治市   简历   山西大学   作品   院画家   油画  
描述: 杨纪文艺术简历 1969年出生于山西长治市,1989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现任山西画院画家。
走近自己,走进内心——看刘曼文近作
作者: 郎绍君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巴尔蒂斯   女性意识   男性中心话语   金属框子   方式和技巧   社会角色   作品   油画   创作动因  
描述: 同女性文学一样,女性绘画也不是一个严密的概念,只是在女性重新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生存角色和社会角色,在拒绝男性中心话语地位时所建立的世界观、生命观、价值观及其视觉形象外化时,才成为人们关注的一道风景线。 女性绘画显示了女性作为改变世界重要力量的形象和把世界变得更美好的终极目的。它始终贯穿着明显的女性意识和独特、清晰、连贯的女性审美心理。当代中国女性画家的作品不同程度地融入了现代人所关注的诸种问题,谱写着女性生命的旋律,改写着美术递嬗的历史。在本期推出的中青年女艺术家作品中,读者可以一窥其独特的风貌。
创造民族形式 增加精神内涵——油画家赵友萍访谈
作者: 张鹏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形式语言   精神性   精神内涵   油画写生   艺术家   后现代文化   “意境”说   审美价值   女性主义  
描述: 张鹏:赵先生,您是中国著名的女油画家,又是一位学生们十分爱戴的师长,大家很想了解您近年的创作与生活情况。 赵友萍: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目前我仍按原计划进行研究。一个是对色彩问题的研究,我和李天祥合著了《色彩美》一书,去年已出版发行。另一个是对“虚象画”的研究,作为中国画家我学的却是西方油画,与其它的东方画家存在着一个共同问题,即如何民族化的问题。我体会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学习西方油画的精华。一是与中国传统中优秀的文化相融合。五十年代这个问题已在我国美术界提出了。不少画家在这方面作过许多有益的探索,如董希文先生创作的《开国大典》得到一致的好评。当时我与李天祥也做了不少尝试。我们希望创造一种既为中国群众乐于接受又不失油画特色的方法,考虑到中国百姓对大明大暗对比的表现手法不易接受就参考了中国年画中的某些优点,创造了“平光不平涂”的
我们为什么要向中国捐赠艺术品——捐赠者的话
作者: 彼得·路德维希   伊蕾娜·路德维希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捐赠者   中国艺术   现代艺术博物馆   现代艺术品   绘画艺术   路德   艺术陈列馆   中国美术   中国瓷器  
描述: 、霍克尼、韦塞尔曼、古图索、廷格利、戈英斯、巴塞利兹、基弗尔等名家的作品。这是有史以来西方面向中国的规模最大的艺术品捐赠活动,其意义不言而喻。中国美术馆于1996年11月21日至1997年2月21日隆
< 1 2 3 ... 35 36 37 ... 259 260 26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