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景观时代的象征:谈周伟华的绘画
作者: 易英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媒介   咏物   率性而为   圣母玛利亚   歌诗   以书入画   艺术才能   文化专制   二元分立   上苑  
描述: 如果说周伟华表现了一个现代生活的具体景观,似乎有一些牵强,因为他的画没有具体的场景,虽然有具体的形象。在形象的塑造上,周伟华显得有些学院,准确的造型和纯熟的笔触显示出他有很好的油画基础,但是他并没有把他的画画成“油画”,尽管还使用的油画材料。周伟华的画面是一个五彩斑斓的画面,不似正规油画的那种和谐灰色的调子,不过也不是完全图像感的波普画法,油画的技术仍然掩盖了图像的直接搬用,也指示着大众文化或特定的人群文化,但图像的方式仍是主要特征。
安娜 我的艺术,为爱而生
作者: 丁华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媒介   咏物   率性而为   圣母玛利亚   歌诗   以书入画   艺术才能   文化专制   二元分立   上苑  
描述: 2011年11月13日,在落叶层叠、已近初冬的北京,32岁的德国非职业油画创作者Anna Mildner的“春天”画展,意外地为使馆区添了一抹翠绿。 在使馆区一家咖啡厅的艺术展览区,Anna Mildnet的“prlmavera(春天)”的画展引来参观者的驻足和赞叹,她在画展邀请函上对每个参观者说:“我迫不及待地要怀念春天,怀念那些热情似火的颜色、那种生机勃勃的心情,重温缤纷的色彩和多姿的体悟。” 色彩的对撞,amazing 看过安娜画作之后,有参观者说:当你襄着厚厚的冬衣驻足她的画作面前,你真正体会到她说的,能感觉到一袭温柔的春风拂过脸颊、触过指尖并温暖着心房。是什么感觉。 1979年生于乌克兰的安娜,从小在德国长大并接受教育,曾攻读与绘画豪不相干的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国际商业、营销与传播专业。目前,她在北京和德国从事商务工作。 从事绘画多年,安娜说自己不会把绘画艺术当做职业,却对它充满热爱。她自诩:现代艺术;的创作风格,因为现代艺术的原创性和丰富内涵给她创造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她在基辅、法兰克福和北京三地生活,在德国和北京都成功举办过发展。
盛葳 线与面的个人叙事:兰一和他的创作
作者: 盛葳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媒介   咏物   率性而为   圣母玛利亚   歌诗   以书入画   艺术才能   文化专制   二元分立   上苑  
描述: 兰一绘画中明亮的色调、分明的块面及绚丽的风格使其给人的第一印象相当深刻。在形成这种较为稳定的风格前,兰一的艺术经历亦可谓丰富,幼时曾随何多苓学习,后入读四川美院油画系。那时他对早期现代主义艺术情有独钟,尤其是梵高、毕加索,以及达利和马格利特等超现实主义画家对他的影响尤为明显。对于兰一来说,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形式语言”和“想象力”的兴趣上。实际上,早在读中学的时候,兰一就喜欢不断临摹小人书、漫画和各种插图,并自创了很多独特的形象《向妇女致敬》,这些主要以线构型、具有超现实主义趣味的插图布满他的课本和作业本。在一些早期的静物画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很多马蒂斯似的曲线和用色《静物》。 这些自发的艺术趣味在他上大学后,很自然地引导他走向现代主义的形式追求。兰一并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循规蹈矩的“好学生”,他写实和古典的创作并不多,《人体》《月光下的女孩》等很多课堂作业也都以个人化的形式和语言方式创作,罗中立老师将他称为“怪才”。几次旅行对兰一的艺术道路来说很重要,尤其是去青藏高原的那一次。他并没有像四川美院乡土画风那样借用超级写实主义或象征主义的手法去看待和处理边疆与少数民族题材,而是采用了现代艺术形式去理解和创作。
罗清:自我意识的越位:罗清作品谈
作者: 王春辰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媒介   咏物   率性而为   圣母玛利亚   歌诗   以书入画   艺术才能   文化专制   二元分立   上苑  
描述: 罗青: 1986-1990 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1990-1994 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 1996-1998 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2000-2007 任教于北京中国戏曲学院 现生活与工作在北京 众所周知,中国的绘画正处于裂变与新生之中,近十多年来浮现出大量从事绘画媒介扩展的艺术家,将绘画语言、绘画观念、绘画方法、绘画体系推向一个新的时代景观之中。
吕澎 周伟华的新绘画
作者: 吕澎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在最近的一批作品中,周伟华进一步减弱了色彩的泛滥,他非常风格化地规定了色域,人物的形象以黑白的效果凸现出来,灰色的造型与背景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关系——一个让人感到刺目而恍然的关系。 在油画技术上,周伟华没有使用特别离奇的方法,他准确的造型和纯熟的笔触让人想到学院的基础训练,可是,他在十分肯定的笔触以及色彩的处理上又小心翼翼地放弃了学院技术的没完没了的处理,同时,他也避开了简单的平涂,在手法上与九十年代的观念绘画拉开了距离。
栗子:还会有更多维的空间
作者: 雁西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栗子当代艺术展 (上海中邦美术馆); 2012年“迷失”栗子当代艺术展 (德国柏林 Director's House) 进入当代女性艺术家栗子的画室,会被画室中“迷失”系列作品惊吓,仿佛进入了一个巨大的墓地,或者是阴森的另一个世界。
吴地林与他的海底世界
作者: 王家儒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在我所认识的海南本土画家中,吴地林是一位行为上安份守己,生活上中规中矩,艺术上却“天马行空”的怪才,早年钟情于版画、水彩天地,尔后又穿梭于油画、水墨世界,所涉之域,均载誉而归,硕果累累。 作为一位处世谦和、从不自诩、不倦前行的画家,其艺术资质中潜藏着某种敏感与善变的基因,他善于将各画种的不同语言融汇贯通、重新整合,质朴中寄奇崛,缜密中见灵巧,强度中含婉约。应该说,近年来他所创作的一大批海底世界系列正是这种审美诉求的写照与总结。
顾德新惊骇的艺术,无名的自由
作者: 刘思瑶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个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回顾展,本人却选择了不关心、不介入、不在场、不接受采访的“四不”姿态,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界恐怕也只有顾德新会这样做,正如3年前他义无反顾地突然退出艺术界。没错,对他而言,重要的不是画展上的肉,是自由。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感受着作品,这也正是我的希望。”1986年,顾德新在北京国际艺术展厅举办油画和纸上作品展,那些焚烧的塑料作品因为过于先锋而被禁止展出。写下这句话作为展览前言时,顾德新想不到26年后,自己最大规模的回顾展竟然也以此为前言。
“天使”与“小丑”:黄震绘画观念的戏剧性演绎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在当下,青年艺术家如伺具备对“当代”的敏感性,而又不失被图像化日益消解的绘画性,是画家在通过艺术创作来观照世界时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油画的当代性与绘画性具备着个体生命体验与文化审美的双重价值向度。青年艺术家黄震显然思考了当代绘画中如何平衡观念先行与绘画性的关系,即如何完成艺术门类间的拓域与融合,又避免绘画性丧失问题。在此一层面的思考中,其创作呈现出以清晰的绘画语言承载观念的面貌,尤其是表现主义造型语言与德奥系绘画中的装饰色彩整一的融合交汇,达成丰富的视觉效果,令人过目难忘。
乔治·斯伯托 收藏达利的梦境
作者: 丁华   杨宇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2012年5月,意大利艺术收藏家乔治·斯伯托(Giorgio Spoto)的藏品展览于北京798的千年时间画廊拉开帷幕。在这个已经营10余年的画廊中,乔治向中国的参观者展现了他所收藏的近20幅欧洲绘画
< 1 2 3 ... 34 35 36 ... 1848 1849 185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