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18263 条
-
开国大典并非十月一日
-
作者:
燕凌
来源:
旧闻新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立体主义
雷诺阿
优质葡萄
高贵典雅
干红葡萄酒
葡萄酒行业
世界美术史
糖酒会
表现主义
超现实主义
-
描述:
六十年了,不禁回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典是在哪一天举行的?在什么地方? 这还用问吗?是个中国人就知道: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和广场上。那幅有名的、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幻几次修改最后
-
渔家女子,扇贝壳里挖出“绿色宝藏”
-
作者:
张东亮
来源:
就业与保障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有毒气体
净化空气
丹凤
分解处理
甲醛
环保涂料
绿色
土地资源
贝壳粉
扇贝壳
-
描述:
味道鲜美的海贝类食物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但食用后留下的大量贝壳,却成为难以分解处理的垃圾,填埋时浪费不少土地资源。厦门一位渔家女子在养殖扇贝受挫后,偶然抓住一个绿色商机,竟用贝壳磨成的粉末制作出了环保涂料!该产品不仅能刷出印花、夜光、浮雕等多种美观内墙,还能净化空气,以及吸附装修时产生的甲醛等有毒气体。价格却仅为墙漆或壁纸的一半。且看她是怎样从小贝壳中挖掘出千万财富。
-
一夜秋风平未起 露珠翻尽满池荷——读大千荷画
-
作者:
闫建华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泼彩
泼墨
六十年代
工笔
风平
八大山人
上海博物馆
荷花
张大千
作品
-
描述:
张大千是当代名倾中外的著名画家,其山水、花鸟、人物、走兽、工笔、写意、金碧、水墨、泼墨泼彩可以讲无所不能,无所不精,本文以其所有作品荷画一路略作浅析。荷花以其"出污泥而不染"的"君子之德"和天生丽质,成为历史文人骚客题咏的对象,如隋朝诗人辛德源所作《芙蓉花》诗"……光临照波日,香随上岸风……"即是一首传世
-
他从鲁兰河畔走来——读《杨再金剧作选》
-
作者:
刘丽蓉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丝带
现代戏
观众
山区农民
江苏省
戏剧小品
爱情故事
创作
电视剧
剧作家
-
描述:
历经30年的辛勤耕耘,《杨再金剧作选》终得问世了!手捧着沉甸甸的书稿,一股油墨清香扑面而来。1 5部风格备异的戏剧小品,6部玲珑剔透的独幕剧,4部激情跌宕的大型现代戏和5部不同题材的电视剧,带着泥土
-
品味淮剧之美——参观淮剧博物馆有感
-
作者:
张铨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盐城
博物馆
古典园林
表演艺术
历史文化
书法家
淮剧
艺术表演团体
展厅
雕塑
-
描述:
淮剧博物馆即将开馆,我有幸先睹为快。站在内港湖畔望去,一幢幢错落有致的高大楼群间,独有一座古典园林式的院落,粉墙黛瓦前有一个由半片蝴蝶,半片淮剧脸谱组成的彩色雕塑,凌空欲飞,美轮美奂。那,便是"淮剧博物馆"。
-
形体语言的魅力——由罗丹的《思想者》而想到的
-
作者:
成艳菊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肢体语言
林则徐
形体语言
思想感情
演员
思想者
雕塑家
美术教师
罗丹
动作
-
描述:
曾经聆听过一位美术教师谈论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的作品《思想者》,给我极大的启示。老师问学生:《思想者》之所以成为不朽之作,最为传神的是哪个部位?许多学生回答:是面部轮廓,是眼神,或是肌肉。这位老师摇头说:我认为是那只左臂,特别是那担在膝盖上的那只手。人们在欣赏《思想者》时
-
家乡戏缘
-
作者:
孙崇涛
来源:
剧作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乡
文化馆
温州地区
戏曲研究
戏曲史
戏曲活动
瑞安
观众席
演出
戏院
-
描述:
孙崇涛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戏曲史家和戏曲理论家,尤其是在南戏的研究方面,成就卓著。本刊特邀的这篇《家乡戏缘》,是他以自己的亲历亲闻,犹如工笔的风俗画卷一样,细致而又生动地描述了他的家乡——江南戏曲活动的重镇浙江瑞安一地戏曲活动的史实;内容侧重上世纪40年代至解放初温州戏曲,兼及沪杭,有时还"穿越"时空。像可剖析的实证,为戏剧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地区的细部活动的情形,确是难得。本文虽然是历史的描述,但表述的方法却迥异于以往的戏曲史著类型。对此,他曾在《我与南戏研究》一文中说:我一向主张,学术表述方式应该尽量做到通俗明白,面向大多数读者。他还说:我早就有想改变一下戏曲史的另样写法,很赞同香港散文家董桥的主张,试用散文形式表述学术,让圈外人也能看懂。本文就是孙教授以自己的写作实践来践行他所追求的一种学术表达方式。全文像讲述故事一样娓娓道来,由于是充满了感情的,因此亲切动人,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读来让人兴趣盎然。
-
横山墓群八面乐舞浮雕石幢简析
-
作者:
万大勇
来源:
剧作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乐器
石幢
文化内涵
底座
浮雕
墓群
横山
经幢
人物形象
文物
-
描述:
横山墓群八面乐舞浮雕石幢,20世纪60年代发现于黑龙江省伊春市金山屯区横山屯北侧的一个山坡上,位于汤旺河流域中游右岸。后经黑龙江省文物部门调查,发现此处是一处古墓葬群,称为横山墓群。对其中个别墓葬进行了考古试掘,获得了布帛、玉石鸟等部分文物;后又相继在遗址内及周边发现了铁镞、轮制陶罐、铜镜、铜钱、小木鞋、布纹瓦等文物。根据出土文物断代为金代。这件乐舞石幢,是所有发现的文物中体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一件。幢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纪念性的艺术建筑,多见于当时的佛教圣地。幢的起源一是在印度,印度幢的形式是在纪念佛的玉垣上刻上各种浮雕,也有的在塔前方左右各树一石,宛如中国长方形的碑。唐宋以来,建幢之风盛行,有为建立功德而镌造的陀罗尼经幢,也有为纪念高僧而建的墓幢。幢的另一起源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又称幢幡。
-
论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技法的继承与创新
-
作者:
崔志凌
来源:
卷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
绘画技法
继承
创新
-
描述:
中国工笔花鸟画经历了数百年的沉寂后,在改革开放后的当代中国,借鉴吸纳西方绘画技法,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出了鲜活的生命力。本文从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绘画技法的继承与创新展开论述,对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绘画技法做出学理的分析。
-
中国工笔花鸟画家——彭善喜
-
作者:
崔云凌
来源:
决策探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协会
真善美
工笔画
平顶山市
当代中国
工笔花鸟画
山东临沂
美术家
中国美术
河南省
-
描述:
真善美的统一彭善喜,山东临沂人,1950年生于沈阳市。1988年进修于北京首都师大美术系,业绩多次由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南方人才报、美术杂志宣传报道。现为河南省平顶山市书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平顶山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省工笔画艺委会副会长、河南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荣宝斋特聘画家。1993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艺术明星"之一;1997年被评为当代中国实力派画家;2001年被国际美联评为"功勋"花鸟画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