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希望还在青年人——《山艺应届毕业生创作美展》油画室巡礼
作者: 王化学   来源: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铁水奔流   运动感   山东艺术学院   油画艺术   作品展览   教育事业   湖上   渔光曲   一百六   色彩对比  
描述: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首届毕业生作品展览于本月二十二日在省美术馆开展。当我随着第一批观众涌进大厅,即被赫然映入眼帘的几幅大画攫住了视线……东西两厅分别展出油画、国画一百六十七幅,风格多样、手法新颖、绚丽多姿、美不胜收。全身被艺术的气息渗透着,我进行了一次美的巡礼……悬挂油画的东大厅更使我流连忘返。是它所洋溢的浓烈的生活气味?是它透露了我省油画艺术将有勃兴之兆的讯息?是它标志着我省油画教育事业已经达到了可喜的水准?是它证明了将有一支新生力量活跃在我省的油画之坛上?
写意重彩初探
作者: 梁文博   来源: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彩画   民族特点   敦煌石窟   北魏壁画   仕女   现代绘画   初唐   装饰   敦煌壁画  
描述: 每一个历史时代的美术无不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创造。艺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是艺术发展的规律。现代绘画,不仅要有时代感,同时也要体现我们民族的传统和风格。一提到重彩画,就使人们想到前面还需加个“工笔”二字,勾线、罩染。线不离其十八描之格,染则必须紧贴线边向内过度晕染等等。从历史上看,一种审美感和画风,是与那个时代以及表现的内容联系在一起的,象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中唐张宣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所表现的内容大部都是宫庭生活,这与作者的
花鸟画琐谈
作者: 王企华   来源: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草本植物   花鸟画   木本植物   自然界   琐谈   花草   题材  
描述: 中国的花鸟画,从广义方面讲,包括一切以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为题材的绘画。而狭义的概念,则是指五代以后的各种工笔、写意的花鸟题材的作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离不开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莫不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当然要歌颂和描写它。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提到了草本植物一百多种,木本植物五十四种,鸟类三十八种,兽类二十七种,昆虫及鱼类四十一种,可见我们的祖先对自然的关心和深刻观察。其中脍炙人口的如“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子之于归,宜其室家。”(《国风·周南》)等,都是以自然景
比喻的变化初探
作者: 肖庚远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乌鸦   雪花   柳絮   延安   喻词   比喻   本体   偏正词组   变式   西施  
描述: 比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修辞方式,它象一朵浓郁的香花在艺苑的沃土中争芳斗艳。在浩瀚的文学著作的海洋里,比喻手法,俯拾即是。比喻犹如一架变幻莫测的万花筒,不时地变幻出五彩缤纷的奇景,赋予人们一种美的享受。 比喻被人誉为“语言艺术中的艺术”,秦牧同志在《譬喻之花》一文中说“它(指比喻)象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那儿,那儿就产生奇特的变化。”这是就一般比喻而言。如果把我们的视野再扩展一下,比喻的种种变化,纷呈眼底,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心旷神怡。
比喻的变化初探
作者: 肖庚远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虎妞   同位词组   比喻词   语言艺术   文学著作   修辞方式   语言结构形式   秦牧   《骆驼祥子》   令人  
描述: 比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修辞方式,它象一朵浓郁的香花在艺苑的沃土中争芳斗艳。在浩瀚的文学著作的海洋里,比喻手法,俯拾即是。比喻犹如一架变幻莫测的万花筒,不时地变幻出五彩缤纷的奇景,赋予人们一种美的享受。 比喻被人誉为“语言艺术中的艺术”,秦牧同志在《譬喻之花》一文中说“它(指比喻)象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那儿,那儿就产生奇特的变化。”这是就一般比喻而言。如果把我们的视野再扩展一下,比喻的种种变化,纷呈眼底,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心旷神怡。
电视屏幕上的一朵新花——电视报告文学初探
作者: 陈汉元   来源: 前线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朵小花   创作规律   报道对象   现实生活   电视报告文学   电视观众   洗衣服   创作原则   艺术语言   电视屏幕  
描述: 一九八二年的电视屏幕上,推出了一个引人注日的新样式——电视报告文学,播放了《他的业余时间》,《雕塑家刘焕章》等节目。电视报告文学还只是一朵小花。在它刚刚开放的时候,许多人就对它报以会心的微笑。电视报告文学是新闻、艺术、文学的综合。它以画面为基础,按照报告文学的要求,把画面、解说、音乐,音响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
湖北贴花
作者: 暂无 来源: 潜江史志资料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秦出版社   壁画墓   研究成果   唐代帝陵   懿德太子墓   石璋如   永泰公主墓   乾陵   唐陵   唐墓壁画  
描述: 湖北贴花
青花瓷瓶
作者: 王成功   雷著华插图   来源: 红岩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学   同学   青花瓷   昏迷   发生   废墟   歌曲   地震   北川   精神  
描述: 青花瓷瓶
素坯棚板装车在烧煤隧道窑中的应用
作者: 钟长瑛   来源: 湖北科技情报(工业分册)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语义内涵   汉语   颜色词   英语  
描述: 素坯棚板装车在烧煤隧道窑中的应用
未来主义
作者: 鲁戈   来源: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动感   数学公式   象声词   嘎声   文艺运动   未来主义   道德说教   原形动词   二十年代   力感  
描述: 未来主义(Futurism)是指本世纪早期发生在意大利的一场文艺运动及思潮。未来主义者标榜创新,否认过去,反对所谓“中产阶级浪漫主义的柔情”。1909年,诗人马利奈蒂发表了《未来主义的诞生及其宣言》,声称“我们要摧毁博物馆、图书馆。我们反对道德说教,反对男女平等,反对形形色色的功利主义的懦弱。”在诗歌创作上,要求打破传统句法与正常韵律;将杂乱无章的名词与原形动词拼凑在一起,既不用连词,也不用标点;随意罗列现象,从表示粗嘎声音的象声词到艰深的数学公式皆可入诗。绘画雕塑则强调运动感、力感和立体风格。未来主义在二十年代对苏联的影响最甚。
< 1 2 3 ... 27 28 29 ... 107 108 10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