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3113 条
-
信息库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丝宝集团
1999年
中国连环画
书籍装帧艺术
吴冠中
中央美术学院
当代艺术
中国画
美术馆
中国美术
-
描述: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暨中国美术家协会成立50周年,弘扬中国画艺术,扩大中国画家在国内外的影响,由中央电视台书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丝宝集团联合主办的《国画50家》电视系列片,已于今年9月4日在中央电视台第三套《周末新航线》栏目中开始播出。经主办单位共同协商,确定关山月、张仃、王琦、刘大为、刘文四、汤文选、程十发、龙瑞、冯大中、卢禹舜、张龙新、等50名老、中、青中国画画家,其中包括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工笔、写意等画科。这种以电视系列专题片的形式在中央电视台推出还是首次。 丝宝集团为此次活动提供了活动经费,中央电视台书画院从6月份开始组织精干的拍摄制作班子,分成四个摄制组,顶着酷暑分几路赴全国各地对画家进行采访拍摄。并特邀邓福星、薛永年、孙克、夏硕奇、刘曦林五位美术
-
在艺术的大天地中耕耘——莫建成的工笔画
-
作者:
李宝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显著特点
平淡自然
主观精神
工笔画
蕨菜
生活情感
地中
姣姣者
工笔花鸟画
国际文化交流
-
描述:
8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画坛工笔画突起,一大批实力派画家,以崭新的作品和面貌震撼美术界,莫建成就是其中的姣姣者。 莫建成的画,有两个显著特点: 其一是自然平淡、静谧闲雅,追求一种精神的超越,寻找心灵的寄托,倾诉他对花鸟这一特定艺术对象的无限情思。由于他与田园山野有着千丝万缕的生活情感,每每作画之前总要闭门谢客,纯净心灵,虔诚置笔。小幅盈尺,清爽喜人,大作数丈,气势磅礴。他画《莲界》用极淡雅的石绿罩染荷叶,现用胭脂薄粉呈出晨露凝香的氤氲荷花,充溢着画家的精神情感。他画蕨菜,把心灵触入历史深层的空间,驱使艺术家的主观精神沉缅更深的层面。横亘画中的巨石上停落的小鸟,似凝视似静听,引拨人的思绪,发怀古之幽情。蕨菜在工笔花鸟画中是极少见的题材,自然有一种新鲜感,在这小小的画幅中,充盈着沉静冷峻凝重的气氛,给以想象思索的空间。 其二,莫建成对花鸟创作善思勤作,终目不辍,通过对自己人生与艺术的领悟,精神上回归平淡自然,涤荡妄念,进入以禅作画。如获美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邀请
-
何鄂雕塑三人谈
-
作者:
张得蒂
邵大箴
陶咏白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感
雕塑语言
艺术技巧
民族文化
中央美术学院
女性话语
《绣花女》
创作研究
雕塑家
雕塑艺术
-
描述:
张得蒂(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 我们这批五十年代全国美术学院出来的女雕塑家有二、三十人,被称为新中国第一批女雕塑家。何鄂是最年轻的。她就学于西北,但终究是江南姑娘,她那双粗大结实的手,也掩不住她的沉静和灵秀,她是那么贤惠温柔的贤妻良母,但是竟有这么坚韧的内在力量,促使她在艺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作为由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艰难巨变时代的一代中国妇女,有着本能的反叛和奋斗的精神。我们女雕塑家这个群体,包括全国东西南北地区,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勉励,不怕苦累,这种心态和当年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女火车司机等等一样,我们默契于要在与石头、泥巴、金属相伴的雕塑领域里,走出一条属于我们20世纪女性坚韧、自强的艺术道路。
-
探索雕塑的形态语言
-
作者:
许正龙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构造方法
教学与创作
教学体系
思的方式
形态语言
系统设计
现代雕塑家
内容选择
材料选择
雕塑艺术
-
描述:
b依照词典的解释,“形态”即谓“事物的形状或表现”,形态学则是“研究物体外部形状、内部构造及其变化的科学”,与其联用的“语言”一词应为“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方式或动作”。据此,雕塑的形态语言可以理解为:雕塑家经过综合筛选,系统设计,采用一定的加工行为,作用于具体的材料之上,创造小传达一定含义的实在形体,其创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处理方式。 雕塑的形态语言大体可以在内容选择、材料选择、构造方法、功能运用等数个环节产生形成。以下分别简述:
-
具有个性化色彩的艺术——卓国平和他的雕塑
-
作者:
钱海源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创作规律
人体曲线
个性化
时代生活
艺术形式美
小型雕塑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人物形象
-
描述:
人们在评价艺术作品时,常常要说的一句话是,“艺术作品的风格,乃是艺术家人品与个性的写照”。这句话用在中年雕塑家,广东佛山雕塑院卓国平身上也是很合适的。他的散见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土地上的如佛山、珠海、中山、东莞和顺德等城市一些为同行所称赞,被社会各界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大中小型城市雕塑,他的一些参加国内外有影响的美术展览,并在报刊发表室内外雕塑作品所显示出来个人艺术风格,就是卓国平人品和个性的最形象和最生动的体现。
-
20世纪中国雕塑
-
作者:
陆军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雕塑家
李金发
城市雕塑
传统雕塑
-
描述:
本世纪是中国社会巨大转型期的递变过程,涵盖了三个社会历史形态:大清皇朝的末世光景、中华民国的革命与战争、人民共和国前期以及近期的改革开放。这个过程交织着众多的历史事件,表现出鲜明的时代主题,体现了明显的历史节奏。这种社会形态的变更紧密地制约着文化状况的发展,使其也具有深刻的转型特征。 雕塑作为一个艺术门类有其相对独立的自律性,但它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有力的经济后援和相应的公共文化环境,因此社会、历史对它的影响常常成为制约性的因素。在这种关系中,20世纪中国雕塑在特定的大背景和大环境里其生存状态与发展过程是值得回味的。
-
主持人语 李一本期名家大潮回声 庄征雕塑艺术读解
-
作者:
邹跃进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为纪念
学院化
同构性
回声
中国画
题村
雕塑艺术
新认识
旧传统
现代化
-
描述:
美术家使自己的雕塑如同蓝天中飘动的白云是本期名家庄征学主时代的梦想30余年过去了庄征依然做着这梦。雕塑是立在地上的实体让观赏者感觉它飘动的韵律具有
相当的难度,正因为有难度,庄征才以此为课题并在探索中作出了突出的成就。 与庄征年龄相近的王以时则走着另外的一条路他出国10年,探索10年诲剑。十年磨一剑。在观赏他在法国创作的中国画时,很希望读者读一下他对东西方艺木‘同构性”思考的文字。画家的文章有时比理论家的文章还深刻。
本期刊登了一组油回。其中学院化状态”八人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院化状态”的提沦也值得重视。 在何诲霞先生逝世一周隼之际,特刊发其遗作及周韶华一文,以便读者重新认识何诲霞的意义。
-
还原的 或是本质的——谈李富军的石材雕塑
-
作者:
刘德清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临朐
思考与探索
历史文化
玛雅人
文化因素
象征品格
极端化
公众艺术
红丝石
纯艺术
-
描述:
26岁的李富军,作品为数不少,在山东艺术学院名人画廊办过2次展览(一是“逗号”,一“还原”),在雕塑这个圈中绝对是多产者。同时,其作品材质的独特性和对历史文化的关注所形成的艺术语汇,显示出对于古典的和现代的观念与形式的继承,具有鲜明的个性,蕴含其中的强大的文化因素则标志着他对历史、文化、人生的思考与探索。 在这些作品中,大部分使用的是一种有着凄美花纹的石材。这种石材是青州红丝石,是传统名砚——红丝砚的原料,色泽红润,质地细腻,花纹类似木纹、水纹,有时象水花从水底泛开,有时如宇宙的氤氲之气,有一种难言的美感和韵律,现在国内仅山东临朐一地尚有少量,且个小层薄。出生于青州的李富军,对这种石头熟悉而富有感情,摩挲于手掌间常有许多遐想。对于石材的处理,他极力
-
大潮回声-庄征雕塑艺术读解
-
作者:
邹跃进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艺术
-
描述:
大潮回声-庄征雕塑艺术读解
-
’98平台青年雕塑作品展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98年
1996年
雕塑作品
稳定性
不锈铜
青铜
有限空间
新石器
98平台
玻璃钢
-
描述:
’98平台青年雕塑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