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留下一条坚实的路
作者: 矫友田   来源: 情感读本(意志篇)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描述: 今年初春,我在朋友的画室里看到一幅他刚刚创作的油画:一条狭窄的石径,穿过山坡上的荒草,蜿蜒地伸向半山腰。一位修路的老人,肩扛着一块石板,吃力地走在山路上。 我好奇地问朋友:“你为什么会创作这样一幅作品呢?一定是受到了‘愚公移山’故事的启发吧。” 朋友微笑着摇了摇头,然后很认真地告诉我,这是一件完全写实的作品。随后,朋友拉着我走到窗户前,指着前面一座小山对我说:“画上的故事,就发生在那座小山上。
等一朵最美花开
作者: 谢云凤   来源: 情感读本(意志篇)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描述: 1 初中时,我在一所乡村中学读书。那时候,每日的生活除了学习,几乎没有娱乐,简朴至极。唯一的期待,便是一年一度的元旦茶话会。在这个辞旧迎新的节日,每个班级都要开一场茶话会,所有准备工作由学生自己完成
陈忠实:人生如蒸馍
作者: 朱竞   来源: 情感读本(意志篇)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描述: 《白鹿原》火了之后,我就认识了陈忠实,一晃时间过去快20年了。朋友们私下里都管陈忠实叫“老陈”。 我记忆最深的是2002年7月31日那天,是老陈60岁生日,我专程飞到西安,为老陈花甲祝寿。记得那一天来了各界人士,老陈也显得非常精神。当他走进会场时,不知是谁突然上前去给他戴上一个用鲜花扎成的五彩大花环,一时间掌声四起。陈忠实首先讲述自己如何走上文学创作这条路,说到最后,他很伤感也很现实地说:“……直到我走进朋友们为我营造的这个隆重而又温馨的场合,我依然不能切实理解60岁这个年龄的特殊含义,然而这毕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年龄阶段。
相思
作者: 贾平凹   来源: 情感读本(意志篇)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描述: 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从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专注地凝视,高度的近视使你不得不贴得盒子那么近,以至口鼻的热气在玻璃上哈出一层水珠。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但比蟋蟀小多了,小到了五倍,十倍,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空气的流通是没有任何阻碍的,评弹调就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持续50年的道歉
作者: 郭龙   来源: 情感读本(意志篇)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描述: 2012年8月底,德国西部城市施托尔贝格揭幕了一座名为“生病的孩子”的铜像。铜像造型是一个四肢畸形的儿童。一个没有双臂、双腿畸形的小女孩靠在一张椅子上,右边是一张空椅子,铜像底座中间写着“纪念那些死去的和幸存的沙利度胺受害者”。这是德国制药商格兰泰公司因为50年前一次失误,向欧洲民众道歉的一座雕塑。
天冷就回家
作者: 风为裳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描述: 1 再次踏上回家的火车时,已是秋意森然。 火车像嘶吼的猛兽,在崇山峻岭间辗转腾挪了一夜,到达小镇朗乡时,晨光微露。背靠着五花山的小站很像是在一幅俄罗斯油画里。 三五个人下车,站台冷清,连值班的人都不
当“青花瓷”遇上“呆木瓜”
作者: 艾米莉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描述: 一 班级里有好事的同学,为大家都取了绰号。我的绰号是“青花瓷”。传到我耳朵里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他们听说我爱看古典文学,才用“青花瓷”给我命名。虽然不赞成这种乱给人家起绰号的行为,但好在给我起的这个,没有什么贬义。 我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古典,只不过是从小妈妈就叮咛我要多读一些古典文学,提高自己的素养,我最喜欢看的是《诗经》和婉约的宋词,语文课上老师强调要背诵的课文,基本上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熟记在心了。 那天语文课,老师讲到王维的《山居秋暝》,他随意点了一个男生站起来背诵。那个男生看上去有点羞涩,木木的,微低着头,说了一句“空山新雨后”便没有了下文。老师见状,点了我的名字,我站起来,朗声背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老师要我和那个男生一起坐下的时候,对那男生说:“看看人家,多学着点儿。” 天气晚来秋。果然,放学时,感觉到了天气的微凉。 二 在车棚里推车子的时候,听到有人在身后叫“青花瓷”。回过头,看到的是那个在课堂上没有把诗背诵完整的男生。文理分科后的班里有61位学生,如果不是同被老师点名背诵同一首诗,我几乎对他没有印象。
在没有父亲的日子里
作者: 肖涵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描述: 我的父亲曾经是麻城市第五中学的一名博学的高中老师。五年前,肝癌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年仅7岁的我从此失去了大山一样深厚的父爱。母亲靠学校照顾安排了一份临时工,含辛茹苦把我养大。在没有父亲的日子里,母子相依为命,生活很难很苦,所以我格外珍惜这份沉甸甸的母爱。今天,我有幸站在这里,心情十分高兴激动。临走时,妈妈嘱咐又嘱咐,上台千万别紧张激动,别给父亲丢脸。 妈妈,请您放心,儿子绝不会给您和爸爸丢脸。因为在阅读了许多《情感读本》之后,您的儿子已经不是以前那个退缩怯弱、爱哭鼻子的小男生了,我愈来愈自信大方,文明有志气了。能拥有这么一颗丰富强大的内心,还真得感谢《情感读本》这份刊物。它是我的良师、我的益友,更像我的父亲……我要自豪地告诉大家,我又有父爱了,他就是——《情感读本》。 在他丰美的肌体里,满满地装着的全是爱,我享受《父亲给孩子的备忘录》,聆听他熟悉的叮咛,感受“生命的无价,生活的五彩”;我为《儿子笑了,父亲哭了》而哭笑,体会到父亲平淡如水的付出和操劳;我看《先认输的总是父母》怔住了,久久回味父母的宽容和呵护;卡夫卡在《致父亲》信中抱怨父亲粗暴时,我暗暗庆幸……父亲高似山深如海的父爱,太多太多。
8岁养女,瘫痪妈妈的脊梁
作者: 甘小彬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描述: 今年20岁的孟佩杰是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一名特殊的大学生。从她迈进大学校园的那天起,就带着一位瘫痪的妈妈。在同学们享受着五彩斑斓的大学生活时,她却每天要学习和照顾妈妈,还要四处寻找兼职撑起这个“临时”的家。 她的孝心与坚强感动了无数人。可鲜为人知的是,她照顾的妈妈竟是只养了她3年的养母。而她在8岁那年就接过了这个沉重的担子…… 遭遇家庭变故而被迫送人 1991年11月,山西省临汾市隰县一个贫困家庭里,一个小生命降生了。父亲吴云,是一名工人,母亲张玉则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吴云给女儿取了个男孩的名字——吴佩杰。没有多少文化的他希望这个名字能给女儿带来福运,长大后像男子汉一样顶天立地。 母亲张玉一直体弱多病,小佩杰出生后,维持这个家就更举步维艰了。张玉在怀她时只能吃一些残羹冷炙,因营养不良,造成奶水不足。小佩杰经常饿得哇哇直哭。在这个节骨眼上,父亲吴云又因工厂效益不好而不幸下岗了。 “咱买不起奶粉,就换种方式养,吃糠咽菜也要把她养大啊!”吴云夫妇便商量着去买来几个鸡蛋试着做给小佩杰吃。看着女儿吃着香喷喷的鸡蛋羹,吴云夫妇偷偷抹泪。就这样,小佩杰在这种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里长到了4岁。
夜读《情感读本》
作者: 贾春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知识同构  
描述: 抖落了一天的疲乏 只留下一份心情,一本情感 和一杯淡淡的茶 因为爱着 所以感到了生活的美好 面对着五彩斑斓的情感世界 内心里已没有了空荡荡的虚无 涌动着无限的纯真与感动 没有落空的期待 总能在寻常的文字里读出人生的大爱 如同闪耀的星光那般 掬一捧金子般的光,照亮我的精神 就给我的心灵放个假吧 真的,我再没有别的更高的奢求 不喜欢孤独的我 却喜欢这份充实中的宁静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十五中学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