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清顺治十一年织造的缂丝龙袍
作者: 魏松卿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 195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青   单经   顺治   缂丝   衣料   织造   龙袍   明清之际   龙云   身高  
描述: 1956年春,在本院库房发见一件单经蓝地缂丝顶寿龙袍捻襟式衣料,缺领边袖。身高155公分,宽141公分。通身为宝蓝色纬线织地,以紫赤圆金和淡圆金两种细金线,织就大小正龙、昇龙、降龙和行龙30条,施大红和桃红、秋香和柳绿、石青和宝兰等杂色线,织成五彩祥云缭绕于龙云周围,龙云之
明代建筑紫禁城西北角楼的复原
作者: 蒋博光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 195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鎏金   图案   古文物建筑   楠木   明代   北海   紫禁城   古建筑   彩画   琉璃瓦  
描述: 站在宽阔壮丽的北海前金鳌玉栋桥上,向东眺望,带灰色的紫禁城墙上,聳峙着一座幽美玲珑的古建筑—一西北角楼,鎏金宝顶放着闪烁金光,黄色的琉璃瓦顶和下部朴实而绚烂的彩画色译,交织着一幅美丽的图案。紫禁城角楼有同样形制的建筑四座分佈在紫禁城墙上的四
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关于颁发“湖南省发展小煤窑管理办法”的指示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政报 年份: 195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煤窑生产   生产生活   湖南省   农业生产   小煤窑   开采   安全生产工作   管理办法   发展   指示  
描述: 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小煤窑的指示,积极提高煤炭产量,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以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特颁发湖南省发展小煤窑管理办法,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凡以前颁发的有关土法开采煤窑指示与本办法有抵触者,一律按本办法执行。
课余(雕塑)
作者: 马秀兰   来源: 中国青年 年份: 195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赵为民   民间艺人   促销小姐   民歌手   性学   被访问者   环保主义者   请寄   《中国青年》   占卜师  
描述: 课余(雕塑)
女畜牧员(雕塑)
作者: 然巴   来源: 中国青年 年份: 195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赵为民   民间艺人   促销小姐   民歌手   性学   被访问者   环保主义者   请寄   《中国青年》   占卜师  
描述: 女畜牧员(雕塑)
陶都宜兴改煤窑的方法和煤窑的操作要点
作者: 均一   景仁   风来   志超   公益   来源: 中国轻工业 年份: 195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氛围   人际关系   社会文化规范   青少年   世界观形成   教育教学活动   行为模式  
描述: 陶都宜兴改煤窑的方法和煤窑的操作要点
高举技术革新旗帜,推翻千年的老习惯 轻工业部在江苏宜兴召开柴窑改为煤窑现场推广促进会议
作者: 唐均一   来源: 中国轻工业 年份: 195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氛围   人际关系   社会文化规范   青少年   世界观形成   教育教学活动   行为模式  
描述: 高举技术革新旗帜,推翻千年的老习惯 轻工业部在江苏宜兴召开柴窑改为煤窑现场推广促进会议
小巧玲珑的化肥追肥器
作者: 王金纯   来源: 农业技术 年份: 195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化层   型煤   汽缸数   气化室   吸气行程   煤气发生   气炉   燃料粒度   研究试验   煤气机  
描述: 小巧玲珑的化肥追肥器
舞台化妆
作者: 舒赫米娜   野鸣   来源: 中国戏剧 年份: 195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现在   颧骨   圆球体   人脸   明暗   基本原则   化妆   意志力   几何形体   性格特点  
描述: 比较复杂的化妆方法胖脸上边我们谈到了化妆瘦脸的方法.现在我们要把同一个演员的脸画胖:颧骨圆圆的、鼻子泡囊着、嘴唇肥厚、下巴重叠,怎么用化妆的方法达到这样的效果呢?基本原则和化妆瘦脸相同:准确地运用明暗透出浮雕感.所不同的是,现在我们要把脸上的骨头画暗,使它凹下去,而把肌肉部分画亮,使它凸出来(附图14),试试看,合上嘴,闭着气,鼓起腮颊,两个腮颊就成了半圆球体.当然,它不象面上的纯几何形体那样圆,但我们可从上边看出和半圆球体类似的阴影.不同的是,这些阴影不是出现在一边,而是出现在四周,因为人脸两边受光的强度相同.要用暗色油彩把这些阴影强调出来,在最突起的部分画上高
从木偶剧《鬼磨坊》談起
作者: 吴村   来源: 中国戏剧 年份: 195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台   燕尾服   木偶剧院   莫斯科   手杖   性格   修道士   木偶戏   资本主义社会   礼帽  
描述: 在我們訪問莫斯科的时間,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我们获得苏联人民艺术家奥布拉茲卓夫的邀請,去观摩了他所領导的中央木偶艺术剧院演出的《鬼磨坊》。这是一出很有風趣的讽刺木偶剧,是奥布拉兹卓夫导演的,一九五三年初次上演。“鬼”,在我国的戏曲里或是繪画和雕塑里并不罕見,一般是被表現成披头散髮,怕人的,但是在这出戏里的鬼,却是一个文質彬彬,油头粉面,头戴高礼帽,身穿燕尾服的紳士,形象并不可怕,他还惹得剧中的王妃与她的女僕的爱慕。这个紳士鬼为了两面应付,便变成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紳士。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荒淫享乐,原是名正言順,別說流氓、紳士、官吏可以这样做,就是修道士也可以这样做。剧中那个年逾花甲、骨瘦如柴的老修道士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人物。当他在临街的窗戶里讀《聖經》,每讀到有“女人”二字的时候,他总觉得真的有女人走过他的窗外似的,探头直望,神态非常可怜而又可笑。
< 1 2 3 ... 21 22 23 2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