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军旅画家谭涤夫
作者: 李保国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军旅画家   部队   艺术奖   湖南长沙   青藏线   最高奖   作品   油画创作   创作技法   中国油画  
描述: 在全国第二届油画展中,总后勤部创作员谭涤夫的油画《通往远方的路》获得中国油画艺术奖作品奖,这是部队在这次大展中唯一获最高奖的作品。谭涤夫194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市,自幼喜爱文学,酷爱绘画。1961年参军,成了青藏线上一名汽车兵。在训练执勤间隙,他常常吟诗作画,为连队出黑板报,为团里
梅兰芳《黛玉葬花》壶
作者: 陈鹤年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色图案   手工绘制   蓝色油   月季花   梅兰芳   腹径   贴花   黛玉   椭园   壶身  
描述: 笔者藏有一把瓷质小茶壶,壶呈扁圆状,形似荸荠。通高8.5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7.5米,腹径12厘米。茶壶胎质厚重,施白油作底,除壶把及壶身前后两面留下椭园形空白外,其余又复施蓝色油面。蓝油较厚,在白蓝接头处用手摸有明显凸出感。前面圆形白底上为"黛玉葬花"彩色图案。图案是用"贴花"工艺烧成的。黛玉肩扛花锄,表情凄悲。近景花卉,远景亭楼,层次分明。细看,黛玉面部的眉眼、头发又用笔手工描绘过,大概是对"贴花"效果不佳的补救。黛玉头饰上的金又及壶身蓝色油上的描金图案也是手工绘制。图中有汉文楷书"梅兰芳"三字。茶壶反面椭圆形白底上为"贴花"烧制的月季花图案。《黛玉葬花》瓷茶壶壶底款章
关于流行文化的思考
作者: 石中元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会舞   中国文化   流行歌曲   大众心理   落后地区   健美操   物质基础   通俗小说   商品流通   流行文化  
描述: 当代的中国文化处于急剧而深刻的变迁之中,迪斯科、健美操、卡拉 OK 从城市波及到了乡村。人们陶醉在流行歌曲、通俗小说、录相片中,也忘情在圣诞热、情人节、舞会舞厅中。商品流通给流行文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大众心理呼唤出了大众流行文化。流行有流行的理由,流行有流行的魅力。它激起了当代人的浪漫与追求,它解放了压抑人性的一律,它使人在狂歌劲舞、灯红影迷中尽情宣泄。从而感受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世界的五彩斑斓。
刚古如石 流韵如泉:记中年画家马林
作者: 许朝旭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族   墨色   北京人   马林   艺术观点   日出   艺术创作   作品   代表作   画如其人  
描述: 出于对书画的爱好,出于向名人学习的心情,近年来,我结识了一些书画朋友,名家高师,得以时常拜读其大作,聆听其教诲,画家马林便是其中之一。马先生,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现年48岁,中国美协会员。他最初给我的印象是:粗犷、豪放,且画如其人。初次见到马先生的作品,是他的代表作《日出》:一位年轻的藏族女子,袍袖翻飞,翩跹起舞,沭浴在初生的红日之中。那巨大的笔触,五彩变化的墨色、干
打热线
作者: 朱敏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交朋友   咨询员   追星族   邮递员   电台   热线电话   主持人   都市生活   妇女   世界  
描述: 1 邮递员张鹏顺着黑乎乎的楼梯爬了六层找到了殷小艾的家。听到门铃,白晳的,很青春的小艾迅速迎出来。张鹏说:来问问你的信,又一麻袋了,要不要?不要我们就处理了。不及小艾张口,其父就在房里大声说:不要
木石灾——读史偈记
作者: 唐达成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暴发   徽宗   泥石流   太尉   江南   奇石   州县   西门庆   北宋王朝   灾难  
描述: 我在这里说的"木石灾",不是指泥石流暴发,或殒石雨袭击地球,造成了不可抗拒的灾难,而是说那些颇有特色,质地考究或玲珑剔透的奇石异木造成的可怕灾难。为什么这样的木石竟会造成人间血泪斑斑的灾难呢?读过《金瓶梅》的,大约还能记得在六十五回上,有位工部黄老爹到西门庆处吊孝,但吊问只是表面,真正的来意是告诉西门庆:"……朝廷如今营建民岳,敕令太尉朱勔,往
追求 幻灭 抗争——宋蕙莲形象分析
作者: 马树国   程爱红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笑笑生   《金瓶梅》   现实主义   奴婢   性格本质   丈夫   西门庆   陀思妥耶夫斯基   形象分析   潘金莲  
描述: 《金瓶梅》被誉为“天下第一奇书”,在它所描写的众多妇女中,朱蕙莲虽昙花一现,然而却是一个重要人物。从第二十二回出场到第二十六回自杀,前后半年时间,仅用五回篇幅。作为奴婢,她有奴性的一面;作为被压迫者,她又有“辣菜根子”即倔犟与反抗的一面。日常生活轻狂放荡,但又善心未泯,她的性格不仅有着多种多样的矛盾,而且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她是一个以淫作为手段,力图改变自身处境和地位,由沉沦而最终觉醒的典型。
戏曲的生命力在哪里?
作者: 舒羽   来源: 上海戏剧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省会城市   《牡丹亭》   里?   现实主义   观众   《长生殿》   戏曲艺术   卡拉OK   生命力   中国戏曲  
描述: 现在戏剧大不景气,戏曲则尤甚,就连省会城市也是终年难得见到几次演出。当年车水马龙的剧院纷纷放起了港台录像,改成了卡拉OK茶座、舞厅。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古老的中国戏曲真的已经走到了日落西山的境地,即将寿终正寝吗?如果不是的话,那末它的生命力又在哪里呢? 众所周知,中国戏曲原是起源于娱神的歌舞,由娱神而娱人,并逐步融汇了音乐、舞蹈、诗词、绘画、雕塑、
用于铁氧体烧结的推板式隧道窑
作者: 邵廷宽   来源: 上海冶金设计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烧结   铁氧体  
描述: 用于铁氧体烧结的推板式隧道窑
上海当代中青年画家(油画部分)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现代艺术   画家   上海美专   上海青   中青年   美术作品   美术馆   中国美术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油画  
描述: 邱瑞敏 1941年生于上海,1959年考入上海美专中专部学习,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油画系,同年进入上海油画雕塑院从事油画创作至今。
< 1 2 3 ... 180 181 182 ... 222 223 22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