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记者部落——王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作者: 李东梅   来源: 青年记者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摄影手法   记者   文字写作   王健   部落   中央领导   宁夏日报   新闻现场  
描述: 王健是宁夏新闻界难得的全才,他不仅擅长用摄影手法表现新闻现场,文字写作水平也非常过硬。作为宁夏日报新闻摄影“第一单打”,王健出色地完成过习近平、胡锦涛、温家宝等7位中央领导视察宁夏的时政报道任务。新闻照片《总书记和治沙工人在一起》以表现方式大胆、内容创新获得读者和有关领导的一致好评,获宁夏新闻奖一等奖。以该图片为蓝本,宁夏知名美术家创作出的油画作品被宁夏档案馆收藏。
抗战时期中日宣传画对比
作者: 徐旭伟   来源: 青年记者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锄奸工作   装饰画   最后胜利   幽默性   战时宣传   讽刺性   民间剪纸   艺术形式   中国抗战   陆志庠  
描述: 抗战宣传画概述抗战时期,宣传画数量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遍布全国各地,对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抗战宣传画吸收了多种艺术形式,如国画、年画、版画、漫画、壁画、传单画、装饰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水墨画、素描画等,有的是两个画种、三个画种的手法兼而用之,甚至借用民间剪纸等艺术形式。抗战宣传画服务于战争,普遍具有以下特点:鲜明的目的性和强烈战斗性、讽刺性和幽默性、通俗化和大众化、速写性
“交相辉映”不可滥用
作者: 赵丕杰   来源: 青年记者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群山环抱   船上   刘玉民   十二章   仪注   军民鱼水情   罗不   瑞云   如梦   天安门之夜  
描述: “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相互映射照耀。通常用来形容美好的景物。语见宋·李攸《宋朝事实·仪注一》:“天气温和,纤罗不动,祥光瑞云,交相辉映。”例如冯牧《滇云揽胜记》:“在群山环抱中的江水上,船上的歌声和岸上的欢呼混成一片,灯光和波光交相辉映。”刘玉民《骚动之夜》十二章:“夕阳的余晖和初上的华灯交相辉映,为小巧的港口披上了如诗如梦的暮纱。”刘永红《沙俄帝国演义》一回:“地面上满铺地毯,几种大小不同的圆形图案,同天花板上的油画交相辉映
石头画(油画)
作者: 钱友   来源: 青年教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展现   《东方早报》   徐家汇   韩国人   刘翔   雕像   商业中心   亚洲第一   雕塑  
描述: 石头画(油画)
浅析中国早期油画的激进实验性特征
作者: 刘庆   方益鸣   来源: 青年时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验性   激进性   中国早期油画  
描述: 本文主要分析了20世纪初期中国油画语汇的激进性和实验性特征,并通过同时期刘海粟及决澜社的部分言论和实践加以说明。
浅析油画与雕塑在装置艺术中的综合运用
作者: 唐超群   来源: 青年时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综合运用   作为材料的雕塑   装置艺术   油画元素提取  
描述: 在长久的艺术发展中,雕塑与绘画从来都是作为单独的门类进行发展,但是艺术发展到今天,我们面临着共同的文化难题和自身艺术语言的更新的挑战.也许,我们应该从当下的文化背景出发,重新考虑雕塑的特质.把雕塑作为一种材料语言,与油画创作中的某一重要元素进行提炼、综合使其与油画作品的其他部分建立某种联系,共同参与到艺术作品的表达现场.雕塑之所以被选择来记录或者是呈现一个艺术行为或活动,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其本身三维空间的物质形态所呈现出来的张力,另一方面,由于其三维空间的特性,有着比照片更加有效的现场感和信息传递.
浅析油画《父亲》
作者: 殷紫璇   来源: 青年时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实   生活   父亲   艺术  
描述: 一副画作的完成除了作者的创作给予它特殊的意义之外,还需要观赏者的参与,往往参与欣赏的人会给予它另一种甚至是很多种不同的意义.罗中立的《父亲》亦是如此.
我的水彩画创作感想
作者: 常青   来源: 青年时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决对策   常见问题   水彩画创作  
描述: 水彩画属于西洋画种,最早探险家和地质考察者是用来绘制地图的,油画创作前用来勾画小稿的。水彩记录图像的便捷性也让这个画种一时名声大噪,使欧洲的一些地区在待客间能挂上一幅水彩绘制的地图便是地位和时尚的象征。水彩画因其绘制工具携带方便,绘制时间较短,深得艺术创作者的喜欢。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怎样解决呢?
浅析《艾达》构图
作者: 夏榕   李玖芳   来源: 青年时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边沿构图   保罗.帕夫利克夫斯基  
描述: 保罗.帕夫利克夫斯基摄制的《艾达》用独特的叙事视角为大家讲述了一段难以忘怀又不忍回忆的历史。影片《艾达》最精彩的是它独特的构图。它将黑白的画面呈现出非凡的魅力,像一幅幅像油画一样的构图使观众的视线寻觅、驻留。
从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两个面向谈临摹
作者: 白海   来源: 青年时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传说   水墨人物画   写意人物画   美术史   传统工笔人物画   中国画   临摹   画风  
描述: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画人物类题材中两个大的画风分支之一,在美术史上与其对应的另一个画风即写意人物画(也称水墨人物画)。在历史上可考的文献中,中国自有案头绘画以来,其基本形式就已确立下来。究其可考年代上讲,这种画风的出现要早于写意人物画。其早期题材多以为官方服务的皇室相关肖像、重大事件记录、神话传说、诗意画等面貌出现。
< 1 2 3 ... 1777 1778 1779 ... 1780 1781 178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