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苏伯德?古普塔的“印度性”
作者: 曾焱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听说我们要去上海民生当代美术馆看展览,苏伯德?古普塔(Subodh Gupta)很有兴趣地加入进来,跟着我们挤上了出租车。在“2012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邀请的18位参展艺术家里,若以在全球
大同古城复兴记
作者: 陈晓   付晓英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独特的城市化节奏 一栋形似鸟巢的体育馆初现雏形,沿城市中轴线往西,还陈列着日本设计大师矶崎新设计的大剧院,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科恩设计的图书馆,英国福斯特设计的美术馆,中国设计大师崔恺设计的博物馆……这些宏大建筑的附近,有一片比杭州西湖面积更大的水域。湖边的草坪上,工人正在安装以锈迹斑斑的钢材为材料的现代景观雕塑。 这是“煤都”大同御东新区的景象,欣欣向荣又似曾相识。中国目前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0多个,据说到2025年将达到200多个。
人物画家刘国辉
作者: 钟和晏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中国美术馆底层大厅中心的位置挂着刘国辉的《岳飞奉诏班师图》,一幅史诗般的大型水墨人物画。大概4米长、2米多高的画卷上是密密麻麻的男女老少构成的人潮,无不神色凄苦、悲痛欲绝,左上端耸立着岳飞将军如雕塑般的背影。南宋那段外辱内乱的历史因为大块的墨色和细致的神情勾勒,被凝结在尺幅上,就像《宋史?岳飞传》中用文字所描述的:“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飞班师,民遮马恸哭,哭声震野。
在巴黎过冬
作者: Rao Ting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我不知道是否真的选得不是时候。隔壁的俄罗斯女孩告诉我,冬季的法国让她厌恶,夏季则令她着迷。冬天的巴黎像一只冬眠的野兽,阴冷而潮湿,均匀地呼着热气;半暗的白日里冷不丁就会飘下几片雪花,四处乱逛,需要随时扛着伞。杜乐丽花园里,大革命中劫后余生的希腊像围绕着水池默然而立,夏日生机勃勃的喷泉也凝结成了雕塑,无处过冬的天鹅和鸭子们在反光的冰面上扑腾着冻僵了的翅膀,互相争着稀少的游人手里为数不多的面包屑。
古老的图案:常沙娜与敦煌
作者: 丘濂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1959年的服饰图案临摹 此次常沙娜向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捐赠的206幅敦煌历代服饰图案临摹手稿,全部来自于1959年的敦煌之行。当时中央工艺美院刚成立3年,常沙娜是染织系的一名老师。“一放暑假,系主任程尚仁就让我和李绵璐、黄能馥两位同事抓紧筹备去敦煌,专门收集壁画以及雕塑上的服饰图案。我从小生长在敦煌,对那边状况很熟悉。父亲常书鸿是敦煌研究所的所长,也能提供指导。”常沙娜向我回忆。常沙娜1931年出生,当年28岁。
阿里克?李维的岩石演化
作者: 钟和晏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好像一个闪闪发光的星外来物,阿里克?李维(Arik Levy)的《岩石生长》(Rock Growth)雕塑被放置在轩尼诗X.O艺术空间的地上。这是一个难以描述的形状,长短不一的镜面不锈钢钢条从一个中心部件延伸出来,就像从树干中生长出的树枝,只不过枝条是柔软的,而那些钢条是坚硬的立方体。从不同的视角看去,这件雕塑不断地变化着面貌,加上镜面不锈钢反射出的破碎图像,令人着迷不已。 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曾经说过:“我认为树是一种再生物质,它自身就是时间的观念。”作为《岩石生长》的作者,李维本人把它描述为“未知自然的无尽组成,从新的公式中产生的氪砾岩和矿物花朵的组合物,代表了独特的原子和外空间的形式”。 他想象岩石变成了一粒种子,如果把岩石种子种在地下,就会生长出一棵岩石树。它同时在地面和地下发芽、直立和发展,每个面都以自己的方向、尺度和速度三维地生长着,产生一个多面的树干。有趣的是把矿物变成植物,把岩石变成一棵树,当你把树根、球茎和树枝从树干上分离,孤立的树干揭示了它的矿物性质,重新变成一块“岩石”。 同时作为设计师和艺术家,李维的世界是由岩石、切割、树干、再生、渗透、自然演变、大地构造、不在场的自然、未来的史前史等这些符码编织在一起的,共同存在于缺乏控制又被过度监视的环境中。
C.罗不幸福?
作者: 张斌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C.罗要回曼彻斯特了,这话有一语双关的味道。事实是,本周他要回到这座城市,与曼城有欧冠一战。传言是,C.罗要弃皇马而倦鸟知归,重回老特拉福德。在梅西如入化境的当今,人们更乐于传播有关C.罗的各类传闻,曼联归来路也许根本上就是子虚乌有,但似乎每个人都认定C.罗是不幸福的。 还记得本赛季之初吗?联赛中与格拉纳达队交锋,C.罗一人连中两元,但每次进球之后,他的表情都是凝为雕塑,拒人千里。赛后,面对媒体C.罗直言:“就是心里悲哀,俱乐部知道为什么。
银盐与光,加上想象:追寻“慢下来”的古老摄影术
作者: 孙若茜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把桌子上瓶瓶罐罐的药剂摆弄一番,举起用特殊制剂擦了两三遍的清透的玻璃板,对着光线仔细检查,戴着防毒面具的郑雨,在准备把这玻璃底片涂上火棉胶之前高举起一只手,示意影棚里各自忙着手头工作的助理,众人随即达成默契,停止走动,甚而屏住呼吸。郑雨这才拿起经几天时间过滤沉淀而得的火棉胶,涂抹在玻璃底片上,并走近自己制作的相机前…… 那瞬间坠入异常安静的周遭,看似过分小心翼翼的举动,仿佛是在进行某种精密的实验,而近乎显得有些庄重的氛围,又仿佛是在经历某种朝圣的仪式,这些都绝非摄影棚里惯常出现的拍摄前奏。 可这确实是一场拍摄的前奏,这一年多来,这样的“慢”,经常出现在这个过去通常用来拍摄商业广告的摄影棚里。而这种采用银盐与光成像的、古老的叫做湿版摄影的技术,其完全纯手工的、繁复的漫长操作过程正是让郑雨迷恋的关键所在。 1851年,英国伦敦的雕塑家阿切尔(Fredrick Scott Archer)发明了这种摄影方法:将硝化棉溶于乙醚和酒精的火棉胶,再把碘化钾溶于火棉胶后马上涂布在干净的玻璃上,装入照相机曝光,经显影、定影后得到一张玻璃底片。火棉胶调制后须立刻使用,干了以后就不再感光,所以称为“湿版法”。
香港:被艺术改变的城市生态
作者: 曾焱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湾仔 今年有近700个画廊报名,最后筛选出266家入场。高门槛让香港国际艺术展(Art HK)在进入第五年后还保持着引人来一看究竟的吸引力,被维多利亚港环抱的国际会展中心现在也成为全球当代艺术的新地标。 从一层到三层,场馆在画廊区之间分割出了10个方形的公共展览空间,各占地约100平方米,这是“艺术展览计划”(Art HK Projects)场地,专为美术馆级的大型雕塑及装置艺术而设。为我们导览的,是“艺术展览计划”的首位策展人长谷川佑子。除担任东京现代美术馆(MOT)总策展人外,近年她也常以独立策展人身份活跃在国际艺术项目中,包括曾为香港西九龙文化区管理局成员。 “我们考虑艺术品分布时,尤其关注它们的材料运用、媒介以及概念,还有它们能否为观众带来不同的故事和体会。”长谷川佑子介绍在评审方面兼收并蓄的意图。尽管她透露由著名参展画廊呈交的这10件展品也是可以出售的,但“艺术展览计划”还是以它的学术入点获得关注。 法国艺术家丹尼尔·布伦(Daniel Buren)是当代极限主义的重量级代表。他的《照片纪念碑:从3扇窗口,5种颜色给252个地方,在地装置》被悬置于三层展厅的VIP入口空间处,像是为观众迎面打开的无尽之窗。
飞不起来的范佩西
作者: 颜强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荷兰总会让人兴奋,这是一个人多地狭的国家,在英国人还忙着圈地赶羊的时代,荷兰人已经有了“海上马车夫”的头衔。只是荷兰人有着称霸世界的先机,却从来没有称霸的意愿。在茫茫大海上以贸易讨生活,流落出一个“飞翔的荷兰人”身份。The Flying Dutchman,或者De Vliegender Hollander,绝不是一个浪漫的名分,这其实是一艘终究不能还乡的幽灵之船,永被诅咒,代表着航海中的厄运与死亡。 所以对于荷兰人,总有着各种自相矛盾的描述。荷兰人热情好客,荷兰人也傲慢自私;荷兰人开朗民主,荷兰人也自我封闭。从米歇尔斯、克鲁伊夫,到范•巴斯滕、古利特、里杰卡尔德,到博格坎普,再到罗宾•范佩西和斯内德、罗本、范德法特,荷兰足球从来不缺乏天才。 然而给荷兰足球制造麻烦矛盾的,从来也都是这些天才。 范佩西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纠结的个体。某种意义上,他是一个标准的荷兰人。 荷兰式艺术创造力 范佩西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家庭,虽然父母很早就离婚,他由父亲抚养大,但是母亲在绘画和珠宝设计方面的才华、父亲在雕塑构架上的功力,对他从小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1 2 3 ... 16 17 18 ... 1848 1849 185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