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艺术品,等价交换之外的规则
作者: 贾冬婷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运动鞋   晋江  
描述: “雅贿”的面纱 北京荣宝拍卖公司总经理刘尚勇最近遇到一件尴尬事:一幅10年前从这里拍卖出去的徐悲鸿的《奔马图》重现,被卷入一起涉嫌行贿受贿案件中。这幅画刚刚被卖了300万元,卖主是一个处级官员,正因经济问题进入警方的调查视野。刘尚勇查阅10年前的记录发现,当年他们对这幅画的估价并不高,只有6万到8万元,因为画面上的马虽然神采飞扬,遗憾的是,落款处只有徐悲鸿的签字,没有本人印章。这幅画当时以40万元被一位证券业人士竞得,他转手送给了这个官员。如今两人早已断了来往,这幅作为礼品的画却一路攀升了近10倍。 “一幅画产生10倍于最初的财富价值,消费品变为投资品,这是送礼人和收礼人都始料未及的。”刘尚勇对本刊记者说,至于这里面是否涉及贿赂,牵扯到两人之间是否发生了权钱的利益交换,那是艺术品交易之外的“另一个故事”了。 故意利用了艺术品价值不确定性的“另一个故事”并不鲜见。文强赃物展示会上展出的36件现代工艺品、9件文物、69幅字画仍被津津乐道,特别是围绕那幅曾被鉴定为价值高达364万元的张大千“青绿山水”画的真伪问题。而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原公安局长王天义落马时的查抄物品,阵容更堪比博物馆的馆藏:字画195件,包括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吴昌硕、任伯年、谢稚柳、弘一、李可染等众多书画家作品;古瓷器23件,包括清雍正霁红小杯、青花缠枝莲小罐、青花灵芝纹瓜麦小罐、清粉彩花卉过枝碗,清乾隆青花八宝纹香壶等;西方艺术品4件,鸡血石5块,邮票3本,银圆457枚,金币38枚;其他各种文物352件,古陶器220件,贵重首饰48件,名酒261瓶。
油画修复的秘密
作者: 曾焱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运动鞋   晋江  
描述: 藏品修复展 “孙宗慰的《青城幽径》属民国后期油画,但画布边缘和画心部分已经老化得非常严重,这和当初选用的画布材料有关系。我们把画取下来后,甚至无法按照原样再绷回画框去,花了很多时间来粘接布边及画心老化部分:首先要在破损严重的地方,用动物胶把新的画布纤维贴上去,再选择和原画尽可能接近的画布来加固延长布边,最后绷回原框,让画面回复平直。 “王少陵画于1946年的这幅《揽镜》被送到修复室的时候,其头部颜色层已经整体处于松动状况,哪怕最轻微的移动也会对作品造成损害。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必须马上用动物胶加固颜色层,防止它进一步脱落,然后才考虑做画面清洗等步骤。” 中央美院美术馆在2010年4月正式成立了修复工作室,至今已对馆藏50多幅油画、中国画做了修复。工作室的年轻油画修复师徐研2003年入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架上绘画修复工作室,在那里接受了7年系统学习和训练。此次修复的藏品,除了明宣宗朱瞻基的工笔《白鸡》、蓝瑛的绢本重彩《白云红树图》等18幅中国画为著名中国书画修复专家冯鹏生修复,油画部分均由徐研主持,与馆外的两位修复师贾鹏、安粟协作完成。 “修复往往是一个综合性的团队合作,里面可能有人擅长化学,有人对绘画技法和材料非常了解,也有人负责从美术史方面来把握……几乎没有一个修复师可以兼具众长。
黛安.冯.弗斯滕伯格的旅程
作者: 钟和晏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运动鞋   晋江  
描述: “大部分童话故事是以年轻女孩嫁给了一位王子结束,而我的故事是从那里开始的。” 时装设计师王妃 黛安·冯·弗斯滕伯格(Diane Von Fürstenberg)比约定的发布会开始时间迟到了大概一个多小时,那段时间里,我已经在佩斯北京画廊里,几十次看到她被凝固在画布和照片上的面容和身姿——安迪·沃霍尔1973年的波普丝网印刷肖像;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Francesco Clemente)画笔下那个身体似乎有些畸形、高跟鞋的尖锐鞋跟朝向天的女人;彼得·林德伯格(Peter Lindbergh)照片中她骑着一辆红色杜卡迪(Ducati)自行车,显得生机勃勃;弗朗索瓦-玛丽·巴尼耶(Francois-Marie Banier)的镜头里她性感妖娆地侧卧在沙发上;英扬(Anh Duong)的油画里,身穿裹裙的她看起来像个孤苦无依的穷女人。 所有这些画作和摄影都分享着同一个标题——《黛安》,或者经常被缩写为DVF的《黛安·冯·弗斯滕伯格》。1998年,西蒙与舒斯特(Simon & Schuster)出版社出版过《黛安:一种显著的生活》(Diane:A Signature Life),一本以艳蓝底色上头发蓬松的黛安肖像为封面的自传。
长江万里图
作者: 李晶晶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不久前,在“经典北京”的活动现场,北京艺融国际拍卖公司展出了一幅巨制画作:吴冠中先生创作于1973~1974年的油画《长江万里图》。巧合的是,另一家画廊也展出了一幅《长江万里图》长卷,它是由袁运甫先生在1972年创作的线描稿基础上,今年重新上彩完成的作品。虽然一件为油彩,一件为水墨,仔细对比,两幅画作之间能发现些许相同的景象。很有意思,相同的题材,一致的大篇幅大格局,几乎同一创作时间。两幅作品和画家之间会有怎样的关联? 70年代的回忆 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百万干部下放农村、工厂。1970年,时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绘画系老师的袁运甫,下放到石家庄附近的李村某部队干校劳动。在一起的还有祝大年、吴冠中等人。到那儿去的目的是参加劳动接受改造,所以一开始严格禁止画画。刚到干校,团长给大家训话时就说:“中国不是你们画出来的,是我们用枪杆子打出来的。你们要好好改造思想,好好种地。” 但1972年的一天,部队领导忽然把袁运甫叫去,说上面来函要把他调回去,为正在筹建中的北京饭店新东楼设计一大型壁画。当时周总理特别指出,宾馆布置要朴素大方,要能反映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要有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要挂中国画。
1991~2011 20年的变与不变
作者: 李菁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在俄罗斯采访中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在一个冬雨夹着小雪的周末,莫斯科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外,有一绵延几百米的长队,安静地排队等两三个小时,为的是看达利画展,排队的不乏很多年轻面孔。“在北京,也只有苹果店发新品的时候才有这种场景。”旁观这一“壮观”景象的一位中国人自嘲。文化根基的深厚与文化“基因”的传承,是很多去过俄罗斯的人感慨不已的。这20年,从事文化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与他们所在的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圣彼得堡几所大学采访的几位知识分子或许帮助我们从一个侧面来增加了解。 政治变动中的永恒 列宾美院外表的破旧,与它的名气与影响形成了太大的落差。据说,彼得大帝在创建圣彼得堡这座城市时就提出,这座城市必须要有一座美术院校、一座音乐院校,所以涅瓦河边就建了这样一座日后产生巨大影响的美术学院。走进这座高高的穹顶建筑,想象一下不同时期的大师们曾在这里留下足迹,不免令人心生敬畏感。 1952年出生的亚历山大·丘文是列宾美院油画系主任,俄罗斯功勋艺术家。丘文在这里有一个大大的画室,置身于这些艺术作品中间,他简洁明快地说:“政治变迁对于艺术来说根本就不重要。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想要创作的东西。
朱夏:兰花不再是一场游戏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2月18日,第21届中国(昆明)泛亚兰花博览会开幕后,举行了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会。昆明兰花产业园的项目也就此确立实施。按照规划,昆明将在2016年前,建成亚洲地区最大的兰花产业化园区,该项目计划在全省建设20万亩的兰花基地,使云南成为世界最大的兰花产业基地。 根据项目投资方深圳云创总裁朱夏介绍,与昆明市林业局签约的项目金额为35亿元,未来该项目的总体投资规模将达到100亿元。在最先开展的项目中,双方将在官渡区大板桥西冲片区的旧采石场区域,投建一个占地1000亩的兰花产业化生产基地。在朱夏看来,2007年后,中国的兰花市场在“崩盘”后,已经沉入谷底,自去年起,这个市场开始重新恢复“元气”,那些关于炒作的“小把戏”会逐渐消失,在这个过程中,新涌出的兰友阶层更需要文化载体。 三联生活周刊:你是如何与兰花、兰花产业结缘的? 朱夏:打我的父亲从成都美院毕业后来到昆明,父亲是“兰友”,喜欢养兰、赏兰,母亲叫夏生兰,名字里带个“兰”字,自然与花有不解之缘,她的油画向来是以花卉为题材。我本身也是画画出身,一直被写生的意境所吸引。 2009年,我在云南做展览,结识了这次兰花博览会的主办方,当时的想法,就是想梳理一下昆明的兰花产业系统,建一个兰花产业园。
窃取伦勃朗
作者: 小贝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艺术品盗窃是一种愚蠢的犯罪。尤其是名作,偷到后不可能找到买家。伦勃朗的作品,卖比偷难得多。 伦勃朗1699年去世时是一个破产的人,除了一些旧衣服和绘画用具外,再也没有留下任何财产。由于穷人的坟墓没有墓碑,今天我们甚至不知道他被葬在哪里。同样不知所终的是他的一件杰作——《加里利海上的风暴》,于1990年在波士顿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失窃。很多专家估计,这幅画还在,也许在美国或欧洲的某个地方,也许有一天还能回到嘉纳博物馆。专家之所以在它消失20多年之后仍然这样乐观,是因为多年来有那么多伦勃朗的作品被盗那么多次,其中大部分都被追回了。 《波士顿先驱报》记者汤姆·马谢伯格与嘉纳博物馆的安全主管安东尼·阿莫尔合著了《窃取伦勃朗》(Stealing Rembrandts)一书。《华尔街日报》评论说:“该书通过一位艺术家作品的被窃讲述近代艺术品盗窃的故事,这是一个聪明的策略。”伦勃朗是一个很自然的选择。他的作品经常被盗,不是因为它们值钱,在拍卖市场上它们没有赶上凡·高、塞尚作品的价格。这位17世纪的荷兰绘画大师非常高产,有2000多件绘画、素描和蚀刻作品存世,他的一些油画作品曾拍出几千万美元的价格
袁枚与豆腐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日本料理的豆腐像水墨画,刻意的留白令画中的山水树木深呼吸;中华料理的豆腐则像油画,厚重的颜料撞击吾人的审美意识。” 清代乾隆年间名士袁枚,爱吃,也懂得吃,他曾经写过一本《随园食单》,该书是清代一部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美食经验谈。在以海鲜单、江鲜单、羽族单、特牲单、杂牲单等分类的《随园食单》中,到了“杂素菜单”的部分,一开始袁枚就写了7道豆腐菜。 网上的野史中,有袁枚多么喜爱豆腐,为一个豆腐菜谱给人三鞠躬的事,但仔细一瞧,那道菜不正是林洪所撰的《山家清供》中的“雪霞羹”么?以袁枚之博览群书绝对不可能不知道。据徐珂《清稗类钞》中记载,袁枚倒是有为得到蒋太守家的豆腐菜谱,向其作三揖的故事。 《食单》中一共提到的九道豆腐菜中,很多是以他在谁家吃到的豆腐为菜名。“蒋侍郎豆腐”用虾米、油葱煎使入味;“杨中丞豆腐”用九孔、香蕈煨至入味;“张恺豆腐”用碎虾米干炒;“庆元豆腐”用豆豉炒至入味;“芙蓉豆腐”用虾肉、紫菜煨豆花;“王太守八宝豆腐”用7种配料来融入碎豆腐中;“程立万豆腐”用蚬类调味,煎至豆腐两面黄干;“冻豆腐”用鸡汤、火腿汁、肉汁煨,再加香蕈、冬笋;“虾油豆腐”用猪油、葱、椒煎黄。
哪儿都美不过菜市场
作者: 殳俏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我得承认,从走进巴塞罗那的波克利亚菜市场的那一瞬间起,我的脑子就晕了。我已经听不见身边那个西班牙姑娘用费力的带着加泰罗尼亚口音的英语给我解释——这是欧洲最大的菜市场之一,以及西班牙国宝级厨师费兰·阿德里亚也爱死了这个菜市场,云云。对于每个爱吃,又爱烹饪的人来说,走进一间菜市场,等同于是走进了一家游乐场。一点儿都没错,这种时刻会令你像个置身于游乐场的小孩,既茫然又兴奋地站在那些闪闪发亮的单轨滑车、旋转木马、七彩滑梯和宇宙飞船的中间,简直像是站在世界的中心。什么都熟悉,却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想要试一下,却不知从何开始比较好。 那些一字排开的覆盖着一层霉之花的火腿;被结结实实捆绑着但肉味却势不可挡地向外弥漫着的腊肠、带辣味儿的腊肠,还有血肠;晶莹剔透带着红珊瑚般光泽的鱼们气呼呼地瞪着你;堆积如山的各种蚌类贝类生蚝像是成群结队登陆的海怪一般;水果摊位上颜色鲜艳到好似油画色彩的桑葚、树莓、蔓越莓、蓝莓、草莓、黑樱桃被装成一小篮一小篮地漫不经心地搁置在摊位上;每家每户的小摊上方几乎都挂着成串的干辣椒和大蒜……看到这些情景,我只能发出一句感慨:在这世界上,哪儿都美不过菜市场。 同样的眩晕也来自于意大利博洛尼亚的肉铺、法国南部的乳酪摊儿、中东的香料市场,以及美国加州的农夫市集。
在美国赶集
作者: 西洪柿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听隔壁的美国老夫妇说,40分钟外的阿米绪小镇Belleville每周三有集市,可以买到新鲜的蔬菜和鸡蛋,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去了。 集市的停车场上,一边停汽车,一边停马车。每匹马都只用两根绳子简单地绕在铁杆上,并不担心小偷。这些马车的主人,就是不用电、不开车、拒绝现代生活的阿米绪人。阿米绪农民不把产品卖给沃尔玛这样的大型零售商,原因有两个:首先,人口压力限制了他们的农场面积,不能规模经营;其次,他们不用电话,沃尔玛没法和他们联系。 我们先来到集市里农产品的“拍卖所”,这里正在拍卖盆栽花。大家竞拍得还算踊跃,但因为起拍价低的原因,最后成交价并不高,好几盆花加在一起也就五六美元,比超市里便宜不少。除了花之外,这里还拍卖蔬菜、水果、自制糕点,以及鸡蛋。某种程度上说,大家竞拍鸡蛋时堪称盲目——拍卖的主持人只是介绍一下鸡蛋的颜色是白色还是褐色,一盒有几个,而观众坐在下面,连鸡蛋的大小都看不到。也许大家相信这是附近农民的产品,不会受骗。抛开心理因素不谈,我和小熊也觉得这儿的鸡蛋煎来吃比超市买的更香。我纳闷的是,自己也学过经济学,只听说拍卖油画,没想到鸡蛋也可以拍卖。问了边上摆摊的当地女孩才知道,这里拍卖的东西多半是附近农民的副业,他们并没指望卖多少钱,委托市场拍卖可以省去租小摊的费用,还省去了人工。
< 1 2 3 ... 16 17 18 ... 1825 1826 182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