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老式隧道窑的改造与节能
作者: 张启亮   来源: 耐火材料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窑炉   热效率   节能   耐火材料  
描述: 老式隧道窑的改造与节能
隧道窑停电减油保温操作
作者: 李文亮   来源: 耐火材料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陶瓷   棚板砖   硅线石   碳化硅  
描述: 隧道窑停电减油保温操作
极少主义雕塑家托尼·史密斯
作者: 忆庭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尔兰人   建筑师   大学教授   底特律   新泽西   文学艺术   雕塑家   博士课程   史密斯   极少主义  
描述: 托尼·史密斯(Tony Smith)曾是一名建筑师,但后来作为雕塑家却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那些轻盈的钢塑有的高达36米.目前仍耸立在匹兹堡、底特律、克利夫兰、剑桥和华盛顿等地,它们使他获得了各种荣誉,直到1979年,他67岁的时候被接纳为显赫的美国文学艺术院的会员。但这位粗鲁天真的爱尔兰人仍是一名教员,每天从他在新泽西的家开车去纽约的享特大学教授博士课程。
50年代以来日本现代雕塑发展的趋向
作者: 三木多闻   桑胜法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治时代   江户时代   发展史   日本   过渡期   美术发展   衰退期   现代雕塑   第二次世界大战   明治时期  
描述: 1945年,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一年,也是日本美术发展史上的剧烈转折的一年。对雕塑来说,从第一次引入西方雕塑的明治时期(1867—1912年)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近70年以及至今的40年里,它的变化尤感明显。虽然今天我们仍在使用“雕塑”这个词,但是它的概念已经起了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变化只不过是从雕刻到雕塑形式上的变化,而战后的变化则是以立体美术发展为特征的变化。 19世纪中叶,是全世界雕塑的衰退期。日本处于江户时代与明治时代的过渡期。当时,作为纯
两种节奏
作者: 新宫晋   杨建觉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动”   环境   意念   艺术创作   作品   节奏   雕塑  
描述: “动雕”概念在中国已为人知,但“动”的目的、想表达的意念是什么却不甚明白。新宫晋的作品大多与自然中的风、雨、声音、运动、时间等因素有关、以“动态”出现,他声称他的作品要“自身拥有能呼吸的生命”,这种创作观从何而来?从下面介紹的这篇短文《两种节奏》及作者关于风、光、声音和运动的阐述中读者将不难理解和认识到。这些东西或许于我们今天的创作不无启发意义,无论是雕塑、建筑、乃至环境艺术创作。
艺术史的复制
作者: Susan Hapgood   诸迪   黄岫如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制品   博物馆   真实性   概念艺术   艺术作品   艺术家   艺术品   艺术史   雕塑   美术馆  
描述: 就在不久以前,人们还把未经艺术家本人许可而复制的艺术作品或是完全按照艺术家的图样仿制出的作品称之为赝品。同样,假如一个艺术家将二十年前的雕塑进行复制并作为原作出售的话,则会被认为有欺诈之嫌。对于博物馆来说,如果允许艺术家销毁其正在变坏的原作而重制,则会被指责为不负责任的保护政策。但是近年来,人们对于艺术的生产、保护、复制及展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从而引发出一些令人困扰的牵涉到艺术作品“真实性”的新问题.其中,有关艺术品复制的论题最为复杂和棘手。
80年代西方艺术(九)
作者: H.H.Arnason   顾永琦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艺术   80年代   垃圾车   垃圾桶   废弃物   消费性   作品   超现实主义   垃圾站   雕塑  
描述: 唐纳德·利普斯基(Donald Lipsky,1947年生)利普斯基的雕塑都是由拣来的零件组合而成的,但只有当他发现物品中的价值并在几件物品的关系之中发掘出某种超现实主义的逻辑之时,才开始构思整件作品.在这个废弃物品堆积如山、令人窒息的消费性社会里,利普斯基的眼里并没有什么没用的和过时的东西.对他来说,没有什么东西平淡陈腐到不能重新赋予它一种焕然一新的用处.他只须将一个废弃物与另一件除了同样平淡无奇以外哪儿都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以一种娴熟的技巧张冠李戴起来就是了.他的办法就是洗劫垃圾站、垃圾桶、垃圾车以及廉价
控制空间
作者: Frances   Colptt   冷林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境界   钢质   人造光   革新者   作品   洛杉矶   极少主义   雕塑   美术馆  
描述: 洛杉矶占地三万平方英尺的艾斯美术馆,本应以更多的场地展示最新的大型极少主义以及后极少主义作品,“革新者们:进入雕塑”(10月10日——11月25日),许多结构严密而敦实的钢质雕塑和主要是由人造光线组成的飘渺超俗的境界牢牢地抓
在文森特·凡高临终前的日子里
作者: 罗伯特·韦尼克   杨薇   来源: 世界文化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黎   蒙马特   荷兰人   自信   艺术家   麦田   创作   临终前   作品   凡高  
描述: 1890年5月17日,文森特·凡高从法国南部来到巴黎。他的兄弟提奥多鲁斯(提奥)把他接到提奥在巴黎蒙马特尔高地脚下的新住所,多年以来凡高一直把自己所画的油画送到他的兄弟那里。当他来到提奥的房间时,只见屋里每个角落都摆上了他的画。也是头一次有这么多凡高的画在一个地方会合,这真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景象。那天,凡高看到他的画作,不禁欣喜若狂,内心充满了自信。提奥的新嫁娘乔,曾多次听别人讲起她的大伯兄,并且发现他“体格强壮,肩膀宽阔,肤色康健,脸上呈现出愉快的神情,给人一种坚毅果敢的印象”。但凡高一清二楚,这只不过是一瞬间的愉快罢了。不久以后她就知道了这一实情。七年前他曾写信给提奥:“我不仅绘画生涯起步太迟,而且我也活
秋色从何而来
作者: 杨殿蓉   来源: 世界文化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色   叶子   撞击声   光合作用   秋叶   五彩缤纷   秋季   树叶   灌木丛   金翅雀  
描述: 秋季悄然而至,使我们不知不觉地置身其中。那是一只金翅雀栖息在灌木丛中,或只是第一片开始变色的树叶?晨霜密布在草坪上,也把有刺铁丝点缀成星星一串。秋季正在走来,不早也不迟,带着凉爽的夜晚和美得令人陶醉的秋叶走来。不久,叶子便宛如攥着的拳头蜷缩着,然后纷然落下。干裂的豆荚格格作响,犹如小金属币的撞击声。然而在这之前,人们看到的是持续几周的艳色——光彩夺目、五彩缤纷,全然是一个色彩斑斓的秋叶的季节。秋叶绚丽的颜色从何而来?秋天,夜长昼短,树干与树叶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整个夏季,大树供给叶子养料,使之进行光合作用。但当秋季临近,大树
< 1 2 3 ... 118 119 120 ... 138 139 14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