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10816 条
-
油画《太白秋色》
-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夏文化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落
油画
-
描述:
油画《太白秋色》
-
试论建筑的现代主义和形式主义
-
作者:
黄珊珊
来源:
华夏文化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主义
审美情趣
现代主义
建筑
社会生活方式
-
描述:
德国大文豪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想每个人都不会对这种浪漫而富有诗意的说法加以指责,但事实上它只是一个形容而不是定义。当我们讨论建筑时,我们需讨论它的很多方面。比如说它具有或简单或复杂的使用功能;它反映着某一个地方或者时代的社会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它依赖于当时或者当地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材料特点;它可以满足人们某种程度上的精神需求等等。总而言之,建筑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也有着深刻的内在规律。研究并利用这些规律是建筑学的基本要义,也是建筑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形式主义建筑的泛滥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的时代,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有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对建筑而言,我们可以挖掘其丰富的内涵以装点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但是非常不幸:当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建筑业形势如火如荼,正值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时,我们的一些建筑师却不约而同地陷入了媚俗和形式主义的漩涡之中。每每我们翻看房地产广告资料时,“欧陆风格”无疑是出现频率极高的字眼。而当我们查看他们的“欧陆风格”时,却发现只是几个欧洲古典建筑的元素符号。我们姑且不去讨论“欧陆风格”到底是什么风格(欧洲建筑两千多年几易风格,且因地而异),也不论这些建筑元...
-
解读后殖民主义影响下的中国油画
-
作者:
刘春蓉
来源:
华章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
表现
绘画
-
描述:
解读后殖民主义影响下的中国油画
-
新徽派装饰艺术品的开发
-
作者:
马莉
来源:
华章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徽文化
新徽派装饰艺术
开发
创新
-
描述:
徽派建筑、徽州三雕、徽砚、徽州竹器、青花瓷、书画……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建起了一个丰富瑰丽的徽文化世界。新的时代伴随着艺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对原徽派装饰艺术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形成新徽派装饰艺术。对其的开发将是极具个性特征的地域艺术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弘扬徽派传统装饰艺术,开发更多高附加值的新徽派装饰艺术产品。
-
论现代城市雕塑特点
-
作者:
马莉
来源:
华章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众
文化
艺术
环境
城市雕塑
-
描述:
城市雕塑是三维空间的艺术,具有城市特有的空间环境因素,具体安放在城市的某个特定的空间中,具体与安放的环境空间营造成协调、和谐的氛围,互相衬托,形成雕塑增添环境的美感,达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环境美的作用。从宏观上,城市雕塑关照城市人的生活理想与生活方式,体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宗教礼俗等众多方面的文化积淀。
-
论美术之色彩魅力
-
作者:
王艳
来源:
华章(教学探索)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装饰
唐代诗人
大柏地
色彩魅力
象征意义
毛泽东
美术史
色彩构成
白鹭
色彩感觉
-
描述:
大自然,因其绚丽多姿、五彩斑斓的色彩让人心醉神迷;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黄土地,黄灿灿的稻谷,姹紫嫣红的鲜花……历代文章也不乏对色彩的描绘,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中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苍山与白雪、碧天与木船,勾勒出一幅色彩丰富的早春景象。青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代伟人毛泽东主席在《菩萨蛮·大柏地》这首词中,以伟人豪情,敏锐的色彩感觉,描绘出了七彩长虹的瑰丽及雨后斜阳与苍山对比的壮观景色。
-
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
作者:
蒋焕杰
王立伟
来源:
华章(教学探索)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师
情感世界
情感教育
传授知识
培养情感
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
积极探索
师生关系
心理基础
-
描述:
每个人的情感世界都是五彩缤纷的,教师应该善于抓住情感教育这一要素,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情感是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
管窥古代建筑之雕塑语汇
-
作者:
高胜寒
陈颖环
来源:
华中建筑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汇
建筑
雕塑
符号
-
描述:
该文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建筑、雕塑发展过程之中,自身形式和语言的不断变化和结合。以雕塑在建筑中相互关联为切入点论述其关系:从起源建筑与雕塑产生开始,到古埃及、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雕塑在建筑不同时期的形态与风格变化中产生的重要作用。阐述了二者构成的环境艺术,并分析了古代建筑师与雕塑家之间的关系。通过许多典型实例的分析提出:建筑与雕塑由于在空间形式上的趋同导致表述关系上的对立统一,从而在古代建筑不同的形态考察中都出现雕塑与建筑的配合,而雕塑一直充当着建筑造型的重要语汇与符号的角色。
-
浅议城市雕塑及其环境创作的基本原则
-
作者:
江昼
来源:
华中建筑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雕塑及其环境
全程参与
空间语意公众
文脉
-
描述:
该文从宏观、微观及市民的参与三个层次出发对城市雕塑及其环境的创作基本原则进行阐释,提出用方法论指导城市雕塑及其环境的创作。
-
柬埔寨建筑艺术采风(2) 吴哥窟
-
作者:
高杨
金京
来源:
华中建筑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字塔
柬埔寨
均衡
吴哥窟
占地面积
西北部
建筑群
雕塑
世界遗产
古迹
-
描述:
长1.5 km、宽1.3 km的吴哥窟因占地面积比吴哥城小得多,俗称小吴哥,位于東埔寨西北部.吴哥窟是吴哥古迹中最大而且保存得最好的建筑,它在结构、比例、均衡、雕塑上的完美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古迹之一.考古学家把它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和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迹.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把整个吴哥古迹列为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