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要关注架上艺术
-
作者:
刘骁纯
来源: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念
架上艺术
形态
原创性
-
描述:
一部分是绘画、版画、摄影、书法、雕塑等原来已经习惯称为艺术的东西 ,另一部分是装置、概念、地景、行为、新媒体等美术界一般还不习惯称为艺术而又不能不称为艺术的东西 ,两大部类无以名之 ,情急之下便有了架上架下 ,架上非架上之谓自上世纪 70年代以后 ,非架上艺术在欧美艺术界渐成主流 ,我国有的理论家据此认为架上艺术已经过时、已经不再具有意义。我不赞成这种看法。事实上 ,在非架上艺术不断发展的同时 ,西方的架上艺术也在不断发展 ,出现了亨利·摩尔 (HenryMoor)、考德尔 (AlexanderCalder)等一批重要的雕塑家 ,德·库宁 (WillemDeKooning)、弗洛伊德 (lucianfreud)等一批重要的画家
-
雕塑型建筑—从盖瑞说开去
-
作者:
刘骁纯
来源:
美术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蔡国强
民主性
盖瑞
设计艺术
建筑
雕塑
-
描述:
西班牙毕尔堡的古根海姆分馆于1997年落成,看到媒体刊出的建筑图片,我激动不已,因为1988年我曾写过一篇短文《设计——未来的艺术女神》,那建筑正好可以佐证我的理想。
-
传统工笔人物画色彩研究
-
作者:
王骁勇
来源: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彩彰施
传统工笔人物画
中国画
色彩配置
随类赋彩
-
描述:
线描结构与色彩结构是工笔人物的基本结构,线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文化积淀,色彩结构在色服从于线的前提下,在“色不碍形,线不碍色”的合作之中共同形成了工笔人物画的画体特征。中国画的色彩观基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五行观念而有青、黄、赤、白、黑五行之说,形成了“五彩彰施”、“随类赋彩”的设色准则和要求。学习研究中国古代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色彩结构,对发展现代工笔人物画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古艳——我看吴冠南的破彩花卉画
-
作者:
刘骁纯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体
对文
角度
陈传席
延续
书画
文人
-
描述:
对吴冠南的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从对文人书画延续和发展的角度去看,陈传席先生已经作了深入中肯的分析评价。本文想转换一个角度,即从对文人书画解体与重建的角度去看吴冠南的画。解体重建的态度不同于另起炉灶的态度,虽然两者都强调现代观念和当代意识,但前者不仅不主张抛开文人书画传统,反而强调深深地打入文人书画传统,强调沿着文人书画的自身逻辑和内部文脉去寻求现代重建的可能性。这是在传统与现代两极之间进行穿透的努力,成功者必然会显出极强的两极张力。从黄宾虹到谷文达显示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努力。他们的艺术明显地区别于刘国松、吴冠中。吴冠南最独特的突破点在色彩。这里当然讲的是写意重彩,写意淡彩和工笔重彩历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