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原始瓷发展到瓷器
作者: 杨冰   熊青青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起源与发展   原始瓷  
描述: 瓷器的产生与发展和其他的器物一样,都有着自己的发展历程,即从低级到高级的过渡,从简单粗糙到精致的发展,于是瓷器就是从原始瓷发展到瓷器而来。
官窑和民窑的区别
作者: 青青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窑   商品生产   景德镇   陶瓷器   形式   唐代   涵义   元代   统治阶级   民窑  
描述: 官窑起自唐,有两种涵义,一是指贡器,一是指官厂。自唐代至元代,官窑多有贡器,少有官厂,采取的形式是官监民烧,烧出的瓷器,千中选十,百中选一,进贡给统治阶级,这种瓷器就叫做贡瓷和官窑。那时,唐代在产瓷区设有司务,如唐景隆初(公元707-709年)褚绥为
彩色视觉进化之路
作者: 陈青青   来源: 新发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蛋白   视觉   彩色   科学家   突变   人类   进化路径  
描述: 视蛋白在数百万年问发生了许多突变,使人类眼中的世界变得五彩缤纷。经过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科学家现在已经完成了人类彩色视觉进化图,最近发表在PLOS Genetics的研究展示了完整的进化路径。
20世纪中期浙派人物画家敦煌考察之行及其意义研究
作者: 陈青青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浙派人物画   敦煌   中国画   临摹  
描述: 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于浙江画坛的浙派人物画,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新时期美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与1954年几位浙派人物画家的敦煌之行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期三个月的临摹和写生为浙派后来的成功奠定了重要的艺术基础。文章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整理,梳理浙派人物画在20世纪中期动荡复杂的发展历程,详细阐释浙派人物画家在敦煌考察期间的具体情况及艺术成果;分析敦煌之行对浙派水墨人物画的笔墨、题材、线条等的影响,以及对浙派工笔人物画的设色、线条、造型等的影响,进而分析敦煌之行这一重要经历对于浙派人物画家的影响,以及对新时期的中国画坛所产生的重要意义。
景德镇将设立国窑厂
作者: 青青   来源: 中心评论 年份: 193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规则   攻击性防守   攻防关系  
描述: 景德镇将设立国窑厂
方兴未艾,砥砺前行: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六工作室
作者: 贾鹏   吴青青   来源: 油画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方兴未艾,砥砺前行: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六工作室
音乐编辑的参与意识:谈《陶魂》的声音创作
作者: 杨青青   来源: 中国电视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音乐编辑   艺术片   声音创作   黑陶文化   历史感   参与意识   民族文化   影片   作品   节奏  
描述: 《陶魂》是一部人物片,它表现了济南军区雕塑艺术家仇志海甘于寂寞,栖土枕窑,重造华夏黑陶的追求。同时,《陶魂》又是一部艺术片,它展示了中国黑陶这种神奇的文化,让人们在了解黑陶的起源、消失与再现的过程中,体味黑陶文化的底蕴,感悟民族文化丰富的内涵。片中主人翁仇志海在塑造他的黑陶艺术的同时,也塑造起一位坚韧不拔的山东汉子形象。在为这部片子制作声音时,我以自己强烈地参与意识,去理解和把握编导的意图及影片的内涵,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索。首先,这部片子所展示的文化是在中国具有四千多年历史的、死而复生的文化。因此,它既是古老的,
春风丝路话新彩
作者: 姜青青   来源: 今日生活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诞辰纪念   艺术展览   上海图书馆   毛泽东  
描述: 春风丝路话新彩
菠萝鱼的繁殖技术
作者: 青青   来源: 当代生意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粮食生产   果业   生态环境   沼气  
描述: 外部特征菠萝鱼是一种新型的观赏鱼品种。鱼体扁平宽大,尾鳍圆形。鱼体呈浅黄绿色,头部颜色较深,吻端有小红斑点。体长可达 200毫米。根据其体色不同,可分为金菠萝鱼 (体呈淡金黄色)、紫菠萝鱼(体色为淡紫色)。五彩菠萝鱼(背部及背鳍、尾鳍呈艳蓝色,腹部呈棕红色)。生物学习性菠萝鱼爱在水族箱底部游动,性情安静温和,对水质无严格要求,喜欢中性水,适宜水温为23℃~25℃。
艾青与绘画的联系
作者: 李青青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黎   绘画   春地画会  
描述: 为人熟知的艾青,一直以诗人的角色在20世纪展示着才华,散发着魅力.殊不知他曾是一位优秀的画家,他从小喜爱绘画,十八岁考入国立西湖艺术学校学习油画,后又留学法国深造,回国在艺术学校任教,加入美术团体,办画展,他的一生与美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成就也离不开早期曾接受的美术教育.
< 1 2 3
Rss订阅